学术投稿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郭俊鹏;吕智

关键词:老年, 股骨干骨折, 抗骨质疏松
摘要: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92例,分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处理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时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植骨方式均可有效治疗髋臼骨缺损,术前根据X线及CT等检查做好综合性评估,结合病例特点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作者:杨玉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92例,分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俊鹏;吕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HSS 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姜志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面部充填术研究

    目的:探讨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面部凹陷、需面部充填术治疗的患者30例,均在本院行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面部充填术,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受试者创口均获得Ⅰ期闭合,优良率93.33%。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8例,其中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充填后获得满意效果2例。结论: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临床疗效可靠,充填效果较好,切口小且隐蔽,术后并发症较少,该术式安全性较高。

    作者:石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27、PTEN及ki-67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胸腺瘤组织中的p27、PTEN和Ki-67情况,以确定这3种蛋白是否和肿瘤有关。方法:收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患者52例,正常患者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种蛋白的情况。结果:胸腺肿瘤组织(良性、侵袭性质胸腺肿瘤)中,p27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N、Ki-67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者的联合检测对于胸腺瘤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后期的治疗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戚家峰;王桂梅;周钢;战鹏;陈秀华;邢宇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健骨颗粒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骨密度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健骨颗粒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观察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收治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分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骨瓜提取物联合口服健骨颗粒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健骨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变化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联合健骨颗粒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肯定,能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

    作者:秦夏冰;周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脊柱手术中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腰椎滑脱及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黄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论治胃心综合征82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胃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胃心综合征患者82例,以保和汤为主方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症状消失80例,症状减轻2例。结论:保和汤治疗胃心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李俭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平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为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窦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昭通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析

    目的:了解昭通市高尿酸血症在处级干部中的患病率。方法:对2014年底来院做健康体检的部分处级干部共390例测身高、体重、清早抽空腹血,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检测尿酸水平。结果:昭通市处级干部中高尿酸血症者男126例,女5例。结论:我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性、体重超重者患病率高;对体重超重的男性,定期查血尿酸水平。

    作者:刘嬿;周福;殷喜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评分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不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贵阳市小河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

    目的:探讨贵阳市小河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再发性腹痛患儿104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无腹痛的健康体检儿童105例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倪蕊;孙燕;蔡先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采取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66例,分两组,各83例。对照组单纯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接受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9%,高于对照组的79.52%,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四子散贴敷加清肺定喘汤可取得良好效果,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付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系及指导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进行比较。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转移因子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2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转移因子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薛萍;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方法:收治GIST患者76例,先后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结果:GIST 常见发病位置有肠系膜、腹膜后、结肠、小肠以及胃部;间质瘤在显微镜下多为梭形细胞,其余有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细胞;a-SMA 多为局部阳性, CD34、DOG-1以及CD117等多为弥漫强阳性。结论: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GIST在病理学上具有细胞多态性特征, CD117可广泛表达GIST细胞,可为GIST的诊断指标。

    作者:袁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分层式健康教育在高龄军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分层式健康教育在高龄军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取分层式健康教育,试验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计算患者及照料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结果:患者接受分层教育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与接受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料者接受分层式健康教育后量表得分同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式健康教育无硬件需求,简单易行,适合应用。

    作者:魏东风;周宏雷;胡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PDCA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复发率和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对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而言,可以使护理目的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患者痊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三联疗法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Hp感染胃炎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8.33%(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胃炎患者疗效确切,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孔令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诊治效果。方法:通过分析60例不同病因的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分析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55例治愈,5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8天。结论: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病因,纠正胃肠功能障碍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安良;冯国虎;吴鹏;张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复合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甲、乙组为静脉麻醉,丙、丁组为吸入麻醉,全部患者均给予长托宁、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诱导麻醉,手术开始及结束前,甲组和丙组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24 h内,丙组和丁组VAS评分高于甲组和乙组(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可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静脉麻醉可更好地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婷婷;尚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