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诊治效果。方法:通过分析60例不同病因的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分析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55例治愈,5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8天。结论: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病因,纠正胃肠功能障碍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安良;冯国虎;吴鹏;张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贵阳市小河地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再发性腹痛患儿104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无腹痛的健康体检儿童105例为对照组,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倪蕊;孙燕;蔡先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格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观察组并发关节僵硬、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及骨折不愈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可简单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并有效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韩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胸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需接受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传统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方法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分别对生存率、肿瘤复发情况、肿瘤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美容效果较好。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提高相关知识,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复合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甲、乙组为静脉麻醉,丙、丁组为吸入麻醉,全部患者均给予长托宁、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诱导麻醉,手术开始及结束前,甲组和丙组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24 h内,丙组和丁组VAS评分高于甲组和乙组(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可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静脉麻醉可更好地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婷婷;尚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症统计分析,掌握导致其发生的诱导因素,进一步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导致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诱导因素有很多,所以要求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避免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继而提高结石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作者:韦庆凡;覃江;韦克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应用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肿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凝试验参数、D-D二聚体及超声多普勒等检测数据。结果:观察组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大幅度、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血小板数量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凝试验参数、D-D二聚体及超声多普勒等诊断技术对肿瘤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可对血栓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作者:黄辉;岳银萍;王旭;张兰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血压水平得到较好的控制,负性情绪降低。
作者:颜彩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的远期效果。方法:收治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活血化瘀、针灸、理疗等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性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综合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活血化瘀、针灸、理疗联合持续性腰背肌功能锻炼疗效显著,提升患者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康复效率。
作者:袁瑞利;颜斌;李贵振;黄震;马健;刘德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昭通市高尿酸血症在处级干部中的患病率。方法:对2014年底来院做健康体检的部分处级干部共390例测身高、体重、清早抽空腹血,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检测尿酸水平。结果:昭通市处级干部中高尿酸血症者男126例,女5例。结论:我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性、体重超重者患病率高;对体重超重的男性,定期查血尿酸水平。
作者:刘嬿;周福;殷喜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患者,按不同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对照组在CT引导下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肾组织活检可清晰显示肾脏组织的断面结构,定位精准,操作简单,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结果: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短),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丽坤;靳岱红;黄东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甲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手足口病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手足口甲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儿甲改变均出现在手足口病治愈后2~8周内,表现为部分或全部指(趾)甲出现 Beau's 线或脱甲;其中28例患儿发病时伴发热,37例病变指甲与皮疹分布部位一致,59例曾口服抗病毒药物。结论:手足口病甲损害与三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甲母质感染病毒造成损伤有关。
作者:周惠斌通讯作者;周慧丽;段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平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为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窦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贵港市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梅毒感染提供资料。方法:分析1393例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结果。结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检出率13.28%,女性检出率21.58%,高于男性的8.56%。21~40岁年龄组检出阳性居首位,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结论:关注育龄期女性梅毒检测并及时治疗可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确保二孩计生政策健康发展。
作者:何基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TCT结合HPV-DNA检查对宫颈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0例TCT检查结合HPV-DNA检测结果,分成两组。A组:TCT阳性临床高度怀疑者64例行阴道镜下活检;B组:TCT/HPV阳性病例及临床高度怀疑者82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高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 Ⅱ以上,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CIN Ⅰ以下及慢性炎症。结论:采用TCT结合HPV-DNA分型初筛,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病变检出率。
作者:姚茂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面部凹陷、需面部充填术治疗的患者30例,均在本院行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面部充填术,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受试者创口均获得Ⅰ期闭合,优良率93.33%。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8例,其中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充填后获得满意效果2例。结论: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额面部充填术临床疗效可靠,充填效果较好,切口小且隐蔽,术后并发症较少,该术式安全性较高。
作者:石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收治胃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巧玲;陈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