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韩小娟

关键词:不同护理模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 股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格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观察组并发关节僵硬、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及骨折不愈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可简单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并有效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阴道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于新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对人体多个脏器有严重损害。本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进行总结,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监控指导以及用药指导。

    作者:和丽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胸外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胸叶切除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在胸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需接受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传统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方法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方法:收治GIST患者76例,先后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学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结果:GIST 常见发病位置有肠系膜、腹膜后、结肠、小肠以及胃部;间质瘤在显微镜下多为梭形细胞,其余有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细胞;a-SMA 多为局部阳性, CD34、DOG-1以及CD117等多为弥漫强阳性。结论: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GIST在病理学上具有细胞多态性特征, CD117可广泛表达GIST细胞,可为GIST的诊断指标。

    作者:袁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患者,按不同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对照组在CT引导下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肾组织活检可清晰显示肾脏组织的断面结构,定位精准,操作简单,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院内感染应用中的成本效果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院内感染应用中的成本效果。方法:收治院内感染患者200例,分3组,Ⅰ组66例患者采用头孢唑啉钠治疗,Ⅱ组67例患者采用头孢地嗪钠治疗,Ⅲ组67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比3种药物的成本效果。结果:Ⅰ组治疗总有效率68.18%,Ⅱ组89.55%,Ⅲ组100%,Ⅲ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与Ⅱ组(P<0.05)。Ⅰ组C/E 40.79,Ⅱ组39.39,Ⅲ组23.97,Ⅲ组C/E明显低于Ⅰ组与Ⅱ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院内感染效果确切、成本低。

    作者:陈海;陆海鸿;于锦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初产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控制因素及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可控制因素及控制措施,以减少PFD的发生。方法:收治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1968例,比较产妇年龄、流产史、孕前肥胖、孕期增重、产后肥胖、产后使用腹带、便秘、新生儿体重等因素与发生 PFD 的关系。结果:产妇年龄30~38岁、有流产史、孕前或产后肥胖、孕期增重15~29 kg、产后使用腹带、便秘、新生儿体重3500~4410 g者易发生PFD。结论:如能在29岁前分娩,避免流产,合理饮食以控制孕前和产后肥胖及孕期增重,产后不使用腹带,多食粗纤维以减少便秘,妊娠12~24周和产褥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减少足月单胎初产顺产产妇产后PFD的发生。

    作者:冯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昭通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分析

    目的:了解昭通市高尿酸血症在处级干部中的患病率。方法:对2014年底来院做健康体检的部分处级干部共390例测身高、体重、清早抽空腹血,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检测尿酸水平。结果:昭通市处级干部中高尿酸血症者男126例,女5例。结论:我市处级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性、体重超重者患病率高;对体重超重的男性,定期查血尿酸水平。

    作者:刘嬿;周福;殷喜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腹泻患儿66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应用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粪便恢复正常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卜云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数据给予相应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心绞痛、心悸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含量上升是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异常指标;治疗后90例患者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接诊后通过各项检查及时确诊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尹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CTA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CTA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变血管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观察CTA诊断结果。结果:其中CTA检查结果可见病变血管96例,在这96例患者中发现单纯脑动脉病变78例,单纯颈动脉和斑块病变19例,两者联合病变13例。以上患者CTA主要特征性表现:91例脑动脉病变患者中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33例,局限性血管狭窄40例(其中可见斑块8例),其余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18例。颈动脉病变患者32例主要表现为血管狭窄或斑块形成、血管壁钙化等。结论:CTA检查能够作为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且能显示病变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舒振宇;肖春明;杨春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HPV抗感染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效果。方法:收治宫颈 HPV 感染患者8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进行抗感染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患者中,79例有效,1例由于病况复杂,延长1个月治疗周期,感染症状逐步消失。结论: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显著。

    作者:兰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膳食替代联合胰岛素强化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分析

    目的:探讨膳食替代联合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饮食组和膳食替代组各30例。在强化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膳食替代组患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饮食组(P<0.05)。结论:膳食替代联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糖代谢水平,控制血糖上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AC模式规范化干预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妇女在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PAC)规范化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人工流产的妇女20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处理,观察组接受规范的PAC模式服务规范化干预,比较两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实施避孕措施的情况和重复流产的情况。结果:在接受关爱服务规范化干预后,观察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知晓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妇女的重复流产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规范化干预可提高妇女对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妇女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能力,可降低重复流产率。

    作者:周萍;侯林霞;简凤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三联疗法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在Hp感染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Hp感染胃炎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8.33%(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胃炎患者疗效确切,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孔令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提高相关知识,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中INSURE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早期运用INSURE技术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早期采取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期限显著减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早期采取INSURE技术进行医治能够缩短住院期限。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系及指导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进行比较。结果:50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转移因子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2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转移因子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薛萍;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的远期效果。方法:收治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活血化瘀、针灸、理疗等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性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综合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活血化瘀、针灸、理疗联合持续性腰背肌功能锻炼疗效显著,提升患者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康复效率。

    作者:袁瑞利;颜斌;李贵振;黄震;马健;刘德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阑尾炎误诊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方法:收治小儿阑尾炎误诊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诊断为阑尾炎,但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其他疾病;42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另外26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通过治疗无效,应用相关探查手术证实为阑尾炎。结论:小儿阑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一些医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或没有对患者腹部特征予以准确掌握,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做好这些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

    作者:叶亚峻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