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乔友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占位性结节患者1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再将试验组患者根据大小结节不同分为大结节组和小结节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确诊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对于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且对小结节的检验更加具有优势。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胃窦穿刺检查的护理水平,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超声穿刺检查,还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胃窦穿刺检查确诊胃癌患者1例。
作者:钟媛;黄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注射液佐治,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6%,高于对照组的76.31%,观察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注射液佐治新生儿肺炎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药物见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评估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脊麻下行剖宫产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S组和M组,均给予脊麻(10 mg 0.5%高比重的丁哌卡因、80μg吗啡),S组另予2.5μg舒芬太尼。双盲条件下由同一位观察者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反应。结果:两组产妇术后均出现了腋温降低(P<0.001)。S组寒战发生率32.5%,低于M组的62.5%(P<0.007)。结论:对于使用高比重丁哌卡因和吗啡行脊麻的剖宫产患者,复合使用舒芬太尼可以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作者:谭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加减配合按摩疗法治疗遗精的疗效。方法:收治遗精患者78例,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配合按摩疗法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89.7%,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内服中药结合穴位按摩治疗遗精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永信;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石蜡病理切片573例,均依据检测标本行规范组织病理染色,并选取130例染色标本行细胞学染色分析。结果:HE 染色结果基本达到病理学规定的标准。结论:HE染色技术作为临床病理检测中为常用的诊断手段,具有极高的普适性,诊断结果确切,在诊断中注意结合不同组织标本,严格按章程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切片制作,才能确保待检样本高质量完成,增加免疫性染色效果,促进病理诊断准确率增加。
作者:郑样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提高相关知识,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7例为观察组,收治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5.2%)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做好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刘瑞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症统计分析,掌握导致其发生的诱导因素,进一步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导致结石相关性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诱导因素有很多,所以要求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避免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继而提高结石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作者:韦庆凡;覃江;韦克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60例,分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连续治疗后,观察组 TC、TG、LDL-C、HDL-C、hs-CRP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纠正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安雨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姜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在传统中医中,姜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张仲景对姜的运用,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施亚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格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观察组并发关节僵硬、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及骨折不愈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可简单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并有效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韩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慕课”教学方式对于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影响,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本人认为“慕课”教学比传统护理教学更加高效、方便、有效,更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技术化教学时代,是今后高等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护理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慕课”教学对于完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作者:杨丽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时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植骨方式均可有效治疗髋臼骨缺损,术前根据X线及CT等检查做好综合性评估,结合病例特点和术中具体骨缺损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作者:杨玉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层式健康教育在高龄军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取分层式健康教育,试验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计算患者及照料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结果:患者接受分层教育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自我管理比率与接受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料者接受分层式健康教育后量表得分同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式健康教育无硬件需求,简单易行,适合应用。
作者:魏东风;周宏雷;胡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平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为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窦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两种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5例,分两组。宫腔镜组以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诺舒组以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诺舒组1年闭经率明显高于宫腔镜组,电解质紊乱率低于宫腔镜组(P<0.05)。结论: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均有一定效果,但诺舒子宫内膜祛除术可减轻创伤,减轻机体干扰,提高闭经率,需结合患者实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刘海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术前泵入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影响。方法:收治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于插管后15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泵入。结果:试验组术中MAP、HR、血糖浓度均比对照组稳定,术中唤醒时间、术后苏醒躁动评分少于对照组,术中唤醒时及术后反应应激的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15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手术、麻醉刺激对患儿引起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唤醒质量,对术后患儿的躁动也可减轻。
作者:张明敏;庞波;徐丹;樊雅玲;金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于iPad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血液透析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法,试验组采用基于 iPad 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互联网的iPad是功能强大、护士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现代化慢性病管理工具。
作者:王丽;秦相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18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阳性及阴性预测率、敏感度及特异性诊断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中,采取18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阳性及阴性诊断率准确,且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窦悦;朱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