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受过量外照射人员的临床分析

王守正;张惠生;李丽;王小东;武在炎

关键词:外照射, 人员, 受照射剂量, 生物学效应, 应用过程, 医学观察, 临床表现, 过量照射, 辐射损伤, 辐射技术, 放射事故, 防治经验, 超剂量, 选择, 生产, 病例
摘要:过量受照射往往由放射事故所引起,在辐射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时有发生.笔者对200余例超剂量受照射者进行了医学观察.为了总结辐射损伤的防治经验,研究过量照射的生物学效应,选择了受照射剂量较高,临床表现较明显的病例做简要的报道和分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新一代虚拟人体解剖模型开发研究及其在放射医学及防护中的应用

    人体辐射剂量的评估是核医学及辐射防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场地、探测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经常无法或者不方便进行直接测量.从1966年以来,人们开始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来虚拟计算各个器官所受的辐射剂量,并为此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虚拟人体计算模型.笔者对于目前国外人体模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和比较,并结合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项目的启动,提出开发中国解剖学人体模型的可能性和挑战.

    作者:石成玉;徐榭;王进亮;白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消化道双原发癌一例

    患者,男性,62岁,上腹部不适10余年,呕吐,进食困难2周,于2004年3月10日在我院门诊行内窥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距门齿20 cm)黏膜向腔内呈瘤状突出,质硬、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部分呈瘤状突出、表面糜烂,易出血、质脆;诊断为食管癌.于2004年3月13日行食管癌切除术,术中见胃角部2.0 cm×3.0 cm大小的溃疡,底部污秽、周边黏膜不规则隆起并同时行切除术.镜下观察:食管黏膜癌细胞呈巢状、片块状不规则增生,细胞有异型;胃角部黏膜呈不规则腺样结构,上皮细胞呈柱状极向稍紊乱,分化较好,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术后病理诊断: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肌层;胃高分化腺癌,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均无淋巴结转移.

    作者:许艳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辐射相关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其在肺癌细胞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参与肺癌细胞辐射抗性的基因.方法构建辐射相关的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在不同辐射敏感性肺癌细胞系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了评价芯片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一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RT-PCR验证.结果和辐射敏感的NCI-H446细胞相比,辐射抗性的A549中有18个基因有明显的改变,8个基因是上调,10个基因是下调.在照射后6 h和24 h,A549细胞中分别有22个基因(19个基因上调,3个下调)和26个基因(8个上调,18个下调)的差异表达;NCI-H446细胞中分别有17个基因(9个基因上调,8个下调)和18个基因(6个上调,12个下调)差异表达.从这些基因中,我们发现一些参与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基因,在照射后的A549细胞中是增高的,而在NCI-H446细胞中是降低的.另外一些参与DNA修复的基因,在A549中比在NCI-H446细胞中有更高的表达.结论一些参与细胞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的基因可能有助于A549细胞辐射抗性的形成.

    作者:郭万峰;林汝仙;黄坚;郭国祯;王升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电离辐射诱导免疫细胞旁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在体外诱导免疫细胞的旁效应.方法用3H-TdR掺入法观察未受照射的EL-4细胞的增殖效应,用硝酸盐还原法测定受照射的J774A.1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受高、低剂量照射的抗原递呈细胞(J774A.1)和未受照射的T淋巴细胞(EL-4)的共培养体系中,0.075 Gy X射线照射的J774A.1细胞使EL-4细胞的增殖增强,而2 Gy X射线照射的J774A.1细胞则使EL-4细胞的增殖抑制;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J774A.1细胞分泌NO量明显增多,可能影响共培养的T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兴奋性或有益的旁效应,其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金顺子;刘树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职业病防治法>建立的主要制度之一,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内容.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也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对于职业健康监护的有关规定[1-5].笔者结合有关法规和工作实践,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刘长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兰州地区居民室内氡浓度水平调查

    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氡的辐射剂量约占天然辐射剂量的一半.ICRP 50号出版物估计公众肺癌的10%归因于氡及其子体照射.为了解兰州地区各类房屋中氡的水平,笔者于2001至2003年对兰州市普通居民住宅室内氡浓度进行了调查.兰州市位于甘肃省的中部,地处东经103°30′~104°30′,北纬35°35′~37°10′面积为14 000 km2.北靠武威地区,西界青海省,西南接临宁夏回族自治州,东部邻定西地区.大部分地区被黄土所覆盖,是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海拔一般为1500~2000 m.全市主要为山地、半山地、河川等类型,其中山地占全市面积65%.

    作者:吴敏;陈军军;刘向荣;冯晓妍;陈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功率微波辐照后大鼠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 HPM) 辐照后对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在微波辐照后6、24和48 h及7 d活杀大鼠,取肝脏组织;30 mg/L戊二醛固定,进行常规扫描电镜标本制备;甲醛固定制备光镜标本.结果对照组肝细胞形态正常,肝板排列整齐.辐照后6 h,肝细胞轻度肿胀.辐照后24 h,肝细胞肿胀,肝板排列紊乱,肝窦狭窄.辐照后48 h,肝细胞变性更明显,肝板排列严重紊乱,肝细胞空泡化明显,肝窦内广泛淤血.辐照后7 d,肝细胞仍然肿胀,空泡化现象主要在中央静脉周围,肝窦内淤血有所减轻.结论高功率微波辐照对肝组织的损伤主要是发生肝细胞肿胀和肝窦淤血;这可能与辐照的致热效应,以及电场、电离作用等有关.

    作者:李珍;黄晓峰;王春梅;杨家骥;黄小军;于华;陈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维生素B12及三乙醇胺治疗放疗后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痛苦,并有可能影响放疗的连续性,降低局控率和生存率.笔者回顾性分析本科用VitB12溶液或三乙醇胺皮肤护理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涤;周云峰;谢丛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照射对猪垂体和靶腺的影响

    目的研究幼年小型猪垂体不同单次剂量照射的放射反应.方法 X射线一次性照射小型猪垂体,实验分为对照组、5、10、15和20 Gy组,观察不同剂量对猪垂体和靶腺器官行组织学影响.结果 20 Gy组垂体腺细胞轻度固缩、退变,间质小血管充血、增生;各照射组睾丸萎缩,重量减轻,睾丸间质细胞及精原细胞含量下降,且与剂量相关;15 Gy和20 Gy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退变;光镜观察未见肾上腺明显改变.结论垂体激素分泌细胞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性腺轴敏感,甲状腺轴次之,肾上腺轴较拒抗.

    作者:乔广宇;王迎选;周定标;汪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当归调控放射性肺损伤TGF-β1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阐明当归对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GF-β1水平的影响,寻求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作4组:(1)空白对照组:9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d);(2)单纯当归组:9只,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 ml/(kg·d);(3)单纯照射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 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d);(4)照射+当归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 Gy+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 ml/(kg·d).生理盐水和25%当归注射液于照射前1周开始注射,直至照射后2周结束.于照射后1、24和72 h、1 (潜伏期)、2、4、8、16(肺炎期)和24周(纤维化期)取实验组及相同鼠龄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空白对照组与单纯当归组各1只,单纯照射组与照射+当归组各3只.左肺留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右肺作总RNA提取及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当归组动物,其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仅波动在9~31个之间.单纯照射组的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1),尤以1周后为甚.照射+当归组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也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的TGF-β1mRNA相对含量较单纯当归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当归组的TGF-β1mRNA相对含量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下调.但后两组数值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TGF-β1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归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GF-β1表达水平,提示当归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来起到辐射防护之作用.

    作者:谢丛华;周云峰;彭纲;周福祥;张弓;梁辰;刘晖;陈纪;夏明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脉冲电磁场对大鼠垂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对大鼠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辐照组.以场强200 kV/m的 PEMF对辐照组大鼠进行200次脉冲的全身辐照.于照后6、12、24和48 h活杀动物,取出垂体,制作常规电镜标本,观察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辐照后6 h大鼠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即表现为变化,其中催乳素细胞及生长激素细胞变化明显,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包涵体形成,高尔基复合体扩张及散在的各级溶酶体;至照后48 h变化呈逐渐加重趋势,包括线粒体空泡化及其内部髓鞘样结构形成,内质网高度扩张,大量的次级溶酶体出现,细胞核内异染色质边集等.结论 PEMF辐照可对大鼠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结构造成损伤,其主要受损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内质网.

    作者:方恒虎;曾桂英;任东青;金成;黄晓峰;郭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亢患者服用99mTc-高锝酸钠胶囊后γ射线的监测

    为了解病人服用放射性药物后是否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我们对服用99mTc-高锝酸钠后进行甲状腺扫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不同距离和不同时间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刘剑锋;郭庆玲;李欣;王安瑜;何玲;祝辉;王英;方毅;周振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眼部防护

    X射线照射可引起受照者眼晶状体混浊.混浊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大而加重.通过加强对X射线的防护,降低受照剂量,可减少或阻止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笔者对地市以上和旗县以下两个不同区域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眼晶状体混浊情况进行比较.

    作者:陈贵智;郭晓琴;苏木坤;杨树春;娜仁;刘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贵州省1962~2003年放射事故统计分析

    核能和辐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当今经济建设和公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在利用辐射技术的同时,难免因各种原因会发生一些放射事故,由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相关危害.笔者将贵州省1962年至2003年间发生的放射事故进行统计归纳,并从事故中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事故防范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李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受过量外照射人员的临床分析

    过量受照射往往由放射事故所引起,在辐射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时有发生.笔者对200余例超剂量受照射者进行了医学观察.为了总结辐射损伤的防治经验,研究过量照射的生物学效应,选择了受照射剂量较高,临床表现较明显的病例做简要的报道和分析.

    作者:王守正;张惠生;李丽;王小东;武在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卡拉胶寡糖对受6.0 Gy X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6 MV X直线加速器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3个卡拉胶寡糖组照射前连续14 d和照射后继续给药7 d.观察小鼠30 d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脾脏NK细胞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卡拉胶寡糖组小鼠30 d存活率比照射对照组提高75%~90%;而且卡拉胶寡糖能加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明显提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激活脾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卡拉胶寡糖对受照射小鼠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李翊;王海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西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和放射场所防护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笔者在2002年~2003年对西安市1263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分析如下:

    作者:张斌;陈彦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扩张的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在放射溃疡修复的应用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是近10余年新发现的一个轴型皮瓣,是修复面颈部缺损的理想供区,经过临床实践仍有一些不足,笔者采取皮瓣下埋置扩张器,将经扩张后的皮瓣转移修复颈、肩部放射溃疡切除后缺损的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文峰;杨志祥;孙向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蛋白质组学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由Wilkins等于1996年首先提出,用来描述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1-3].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则是研究生物系统内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下蛋白质表达规律的科学[1,3].

    作者:王洁;童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蝎毒抗癌多肽对X射线照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放射治疗为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手段,但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会损害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中草药制剂在预防和治疗放疗副反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蝎毒抗癌多肽(antineoplastic polypeptide from buthus martensii venom,APBMV)是从蝎毒中分离出的抗肿瘤有效成分[1],研究证明APBMV对多种肿瘤细胞及移植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本研究主要是探讨APBMV对受X射线照射小鼠免疫功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志华;刘培光;温本;孔天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