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 GyX射线对EL-4细胞p16、CyclinD、CDK4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影响

王晓梅;鞠桂芝;梅树江;付士波;刘树铮

关键词:电离辐射, p16, CyclinD, CDK4
摘要: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EL-4细胞p16、CyclinD、CDK4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16/CyclinD/CDK4负向调控通路在辐射诱导G1期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 GyX射线照射后EL-4细胞p16 mRNA水平变化,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D、CDK4基因转录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检测3种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 Gy X射线照射后2~48 h EL-4细胞p16 mRNA水平增高,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p16蛋白表达照射后2h开始增高,12h达到峰值(P<0.01),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EL-4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 mRNA水平于照射后1 h开始明显降低,照射后8 h降至低值.CyclinD蛋白表达于照射后8 h开始明显减少,持续至照射后48 h(P<0.05~P<0.01).EL-4细胞CDK4 mRNA水平于照射后1h明显降低,照射后4 h~12 h保持较低水平,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CDK4蛋白表达于照射后4 h明显下降,12 h降至低,72 h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2 Gy X射线照射可诱导EL-4细胞p16表达增高,CyclinD和CDK4表达降低.提示p16/CyclinD/CDK4负向调控通路可能在电离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辐射诱发BEP2D恶性转化中Smad 7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

    目的研究BEP 2 D细胞经辐射诱发恶性转化过程中,作为SMAD蛋白家族的抑制分子,Smad 7对TGF-β/SMAD介导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Northern blot检测TGF-β刺激之后,永生化BEP 2 D细胞及辐射诱发恶性转化的BERP 35 T 2细胞中Smad 7 mRNA的表达水平.人工合成SMAD结合元件(SBE)重复序列,同报告基因碱性磷酸酶融合.构建好的载体同Smad 7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TGF-β刺激,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丰度来检测Smad 7对TGF-β/SMADs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调控.结果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永生化细胞Smad 7基因对TGF-β刺激的应答正常,恶性化细胞的应答降低.基因转染的结果表明,永生化细胞中SBE的基础活性较恶性化细胞高;TGF-β刺激之后,永生化细胞中SBE活性显著增强,恶性化细胞变化不明显;同Smad 7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之后,两种细胞中SBE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在辐射诱发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Smad 7基因对TGF-β信号通路的反馈调节作用发生紊乱,使TGF-β信号通路持续处于抑制状态,TGF-β对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减弱,细胞进一步向恶性化发展.

    作者:霍艳英;张开泰;李邦印;段瑞峰;徐勤枝;胡迎春;项晓琼;李刚;吴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X射线心室造影计算左室容积三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评价X射线心室造影计算左心室容积的3种方法:单平面面积-长度法、双平面面积-长度法和单平面Simpson法的相对准确性.方法对人的左心室铸型(12只)进行X射线摄影,分别用单平面面积-长度法、双平面面积-长度法和单平面Simpson法3种方法计算左心室容积;左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由铸型排出水的体积来测定.结果左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为(61.17±26.49)ml;单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的容积为(97.50±35.56)ml;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的容积为(90.51±36.33)ml;单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容积为(65.00±23.63)ml.单平面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的计算值明显大于左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值和单平面Simpson法的计算值(P均<0.05);而单平面Simpson法的计算值与左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平面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的计算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单平面面积-长度法、双平面面积-长度法和单平面Simpson法的容积计算值均与左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高度相关(r均>0.98),但单平面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对左心室容积的高估程度均较单平面Simpson法更高,单平面法为(36.34±17.98)ml,双平面法为(29.34±15.59)ml,单平面Simpson法为(3.83±8.48)ml,P<0.01.结论X射线心室造影计算左室容积方法、单平面Simpson法较单平面和双平面面积-长度法更精确,但对于不具有分析软件的电影摄影设备,面积-长度法亦可用于计算左心室容积.

    作者:扈琳;崔炜;王维纲;冯燕光;黄雪燕;石汉文;田英平;刘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血清SOD、MDA水平

    我们对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282人的138名健康对照人员的染色体畸变、血SOD、MDA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综合评价了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作者:梁丽君;陈晓东;苗金平;贾恩厚;任海燕;刘志宏;李晓宏;贾天文;李永芳;陈德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8例转移性肿瘤致脊髓压迫征急诊放疗观察

    转移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是肿瘤急症,急诊放疗能够缓解、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控制局部转移病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铁权;李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鹤草酚对肺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探讨鹤草酚放射增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将122例肺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放射增敏组病人在放疗过程中,每日两次口服中药提取物鹤草酚,对照组病人口服安慰剂.在基础因素和治疗条件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结果.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增敏组病人的肿瘤完全缓解(CR)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41.4%.放疗结束后5年内,增敏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3.2%、17.2%和12.7%.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肿瘤远处转移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增敏组病人胸水发生率和病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鹤草酚在对肺腺癌细胞产生放射增敏作用的同时,不仅对肺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肿瘤远处转移无明显影响,而且还能显著减少其治疗后胸水的发生和病灶的复发.

    作者:韩俊庆;王兴文;王瑜;李冠贞;韩玉萍;杨哲;颜廷秀;洪士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及其对策

    为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降低CT检查的照射剂量,现就国内外有关CT检查的放射剂量、风险意识及其对策概述如下.

    作者:郑树卿;张骏;席仁刚;唐维进;王刚;白燕;向建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观察同期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后超组)和同期化疗并常规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常规组)的疗效和毒性,寻找更有效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生存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病变长度≤12 cm、无远处转移证据的中晚期食管癌分后超组和常规组各40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后超组放疗第1~28天,为常规分割放疗,缩野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总剂量为67 Gy/38次,共42 d.常规组放疗为全程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70 Gy/35次,共49 d.结果近期疗效后超组:Ⅰ+Ⅱ级31例占77.5%,Ⅲ+Ⅳ级9例占22.5%,常规组:Ⅰ+Ⅱ级22例占55.0%,Ⅲ+Ⅳ级18例占45.0%(P<0.05).后超组和常规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14%、51.86%和55.21%、31.28%(P=0.049);后超组和常规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2%、48.64%和54.09%、27.33%(P=0.04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后超组明显重于常规组,且持续时间长.白细胞下降、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同期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放射性食管炎虽有所增加,但多数患者能耐受;(2)同期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较同期化疗并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提高了近期疗效、局控率及生存率.

    作者:陈俊强;陈明强;李云英;潘建基;邵凌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损伤的防治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约65%~75%的病人需要放射治疗[1].由于综合治疗的应用,患者生存期延长,放疗所致胸部病变也相应增加,临床上出现了一些误诊误治现象[2].笔者收集和分析了1 165例胸部肿瘤病人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郁志龙;吴文魁;张保祯;张哲林;牛广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放射防护铅围脖护套的效果

    作者:林汉英;辜小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贫铀气溶胶的理化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贫铀(DU)模拟撞击产生气溶胶的理化特性.方法将DU撞击燃烧,采样后分析气溶胶分散度、化学成分和核素组成,气溶胶在模拟肺液中的溶解度,以及气溶胶浓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DU气溶胶浓度在10 min内降低到1/30.DU燃烧烟雾MMAD2次测定值为1.3和4.2μm.DU气溶胶浓度分布不均匀.DU氧化物中U(Ⅳ)含量接近55%,U(Ⅵ)含量约为45%.DU氧化物在模拟肺液中7 d和30 d的溶解度分别为24%,32%.DU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质量构成为238U(99.79%)、235U(0.21%)、234U(0.001%).结论DU撞击燃烧形成气溶胶粒子多数可吸入,燃烧烟雾扩散/沉降较快,浓度随时间变化较大.撞击形成的氧化物为UO2、UO3和U3O8混合物.

    作者:于水;邹晓颖;赵法;杨陟华;王勇;杨国山;朱茂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水平特征放射性核素的识别和干扰因素剔除

    目的提出了微粒态空气低水平特征放射性核素识别和干扰因素剔除方法,为监测核事件释放的放射性核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介绍了γ能谱分析中特征放射性核素的识别技术,探讨了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剔除方法,列举了γ能谱的小可测量活度和灵敏阈值的计算方法.结果用本方法识别出了2个国际比对样品中包含的全部特征核素,给出的测量值与IAEA的参考值非常接近.结论提出的低水平特征放射性核素的识别和监测方法是可信和可靠的.

    作者:徐翠华;张庆;周强;任天山;耿秀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25I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抑制效果

    目的观察12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移植性实体肿瘤模型.治疗组在肿瘤组织内平均植入4粒表面放射活性为8.14MBq的BT-125-Ⅰ型125I籽源,对照组植入4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8 d,记录小鼠存活率.处死存活的小鼠,测量残存肿瘤的体积、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籽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结果治疗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瘤重分别为(0.347±0.25)g,(5.162±1.75)g(t=6.164,P<0.05);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75.9±147.9)mm3,(3974.1±1507.7)mm3(t=5.618,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95.6%.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显示,125I籽源周围0~3 mm范围内肿瘤细胞病理变化由凝固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空心籽源周边区域仅有机械刺激导致的轻微水肿和纤维化.结论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岳麓;桂律;陈红红;罗伟华;徐萍;刘伟琪;程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Ⅲ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Ⅲ期乳腺癌疗效的方法.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85例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28例(化疗+手术+放疗),放疗后配合辅助化疗;B组28例(手术+化疗+放疗);C组29例(手术+放疗+化疗).观察各组的5年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全部病例5年生存率为57.65%,局部区域复发率为18.82%,远处转移率为18.82%.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3.57%、44.8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14%、32.14%、17.24%,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4%、10.71%、37.93%,A组与C组及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化疗再手术配合术后放疗及辅助化疗可提高Ⅲ期乳腺癌疗效.

    作者:程光惠;姜德福;王铁军;曲雅琴;吴镇凤;韩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癌后程超分割的放射治疗

    几10年来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为了探讨后程超分割在食管癌放疗中的疗效,从1995年6月~1996年12月笔者对2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和后程超分割放疗的随机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阳晨;周绍兵;赵莺;高飞;叶宏勋;项其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混合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分布

    在临床治疗中有时使用混合射线.目前有关混合射线剂量分布的报道尚少.笔者用计算机合成方法虚拟了混合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并分析其特点,为临床放射治疗的放射线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单国平;严英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YP450和GST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95%以上的致癌物进入体内需经代谢途径激活后才能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引起早期生物学反应,终导致癌变.在这种激活反应过程中涉及两种主要酶系即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CYP450)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CYP450是体内重要的激活酶(又称Ⅰ相酶),GST是体内重要的灭活酶(又称Ⅱ相酶),所以致癌物能否引起靶细胞的癌变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两类酶的活性及彼此的平衡.近年来,关于这两种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笔者仅对CYP450和GST与肿瘤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夏英;张翠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稿约新增条款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几点要求

    在科研工作的实践中,正确地使用统计学方法关系到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认识,以及结论的真实、可靠等重大问题.因此,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需贯穿在整个科研设计、执行和总结的全过程,这样方有助于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为了促进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作者参考.

    作者:韩育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986~2001年荆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笔者从1986~2001年,对湖北省荆州市直属放射性单位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松;刘锐;李宏;姚梦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图书馆2004年外文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