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云;王德文;高亚兵;熊呈琦;崔雪梅;秦全红;杨怡;王晓民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代谢的适应性反应.
作者:卢彦达;殷亮;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277号技术报告(TRS 277)对低、中能X射线能量范围的划分,低能X射线为10~100 kV,中能X射线为100~300 kV.而国内通常把临床使用的X射线分成3种,即接触治疗10~60 kV(0~1.0 mmAl过滤片);浅层治疗80~120 kV(1~1.4 mmAl过滤片);深层治疗150~400 kV(0.5 mmCu复合过滤片)[1].也就是说,接触治疗属于低能范围,深部X射线机产生的管电压为250 kV的常规X射线属于中能,而浅层治疗使用的X射线介于两者之间.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尚在使用的机型有德国西门子Dermopan(10~50 kV)接触治疗机、XSZ-220/20-Ⅱ型250 kV X射线深部治疗机等.下面笔者根据IAEA TRS第277号报告,结合国内放射治疗的具体情况研究低、中能X射线吸收剂量测量中的几个问题和探讨切实可行的测算方法.
作者:张绍刚;李开宝;张子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人野生型p53 cDNA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受不同剂量射线照射的SKOV-3培养细胞中,观察p53不同状态下对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SKOV-3、SKOV-3-vect及SKOV-3-p53经2 Gy照射后,其集落形成数分别下降了18 6%、22 9%及44 5%;经4 Gy照射后,其集落形成数分别下降了63 6%、64 9%及88 9%.转染p53基因后,肿瘤细胞S期和G2/M期的比例下降,G1/G0期的比例增加,p53基因的转染使卵巢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转染,增加了卵巢癌SKOV-3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关婷;李守柔;金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贯彻执行卫生部第34号令<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1],确保X射线机的诊断质量,避免或减少受检者及工作人员受到不应有的伤害.我们先后对自治区市、县级医院42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及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亮;卢桂才;王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受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12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的冠心病患者及相应对照,问卷调查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及职业因素,归一化工作量法估算个体累积受照剂量.SAS软件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逐步回归法拟合条件Logistic模型.结果超重(OR=2.679,P=0.0150)、体育锻炼(OR=0.421,P=0.0333)、糖尿病史(OR=7.823, P=0.0200)、高血压史(OR=6.172, P=0.0003)、冠心病家族史(OR=17.298, P=0.0001)、防护条件差(OR=3.992, P=0.0027)、累积剂量(OR=1.612,P=0.0454),终保留在模型中.结论高血压、超重、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是X射线工作者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较大剂量受照(>300 mGy)可能与冠心病发病相关.
作者:张卫;王继先;赵永成;李本孝;樊体强;赵志刚;林治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几年来舟山市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就我市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徐孝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Zn和VE在抗肝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鼠经60Co γ射线7.5 Gy一次全身照射后,及时给予微量元素Zn和VE治疗.测定其肝组织匀浆中LPO含量,GSH-Px活力与线粒体、微粒体膜的流动性变化.结果小鼠经辐射损伤后,肝组织中LPO显著性升高,GSH-Px活力明显下降;同时伴有膜流动性的改变.结论 Zn和VE有阻止脂质过氧化,增加GSH-Px的活力,提高膜流动性作用,在抗肝辐射损伤的保护性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检芳;周平;郑颂阳;陈国华;王克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从γ射线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γ射线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 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之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吴刚;顾红光;韩本立;裴雪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CyclinD、CDK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骨髓细胞G1阻滞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CDK4、CyclinD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了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细胞CyclinD、CDK4的表达及周期时程的变化.结果 2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12 h骨髓细胞出现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数于照后4 h及12 h升高(P<0.05);CyclinD基因转录水平从2 h开始下降,48 h达到低,照后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CDK4的变化趋势与CyclinD相似,只是从8 h开始下降,48 h达到低,照后72 h恢复假照组水平;CyclinD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4、24、48 h显著降低(P<0.01),CDK4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 h开始急剧下降,持续至照射后48 h仍未恢复到对照水平(P<0.01).结论 2 Gy X射线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发生G1、G2阻滞;CyclinD、CDK4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可能在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马淑梅;刘晓冬;鞠桂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以大肠癌细胞SW1116为对象,研究其放射敏感性,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同时观察大肠癌细胞SW1116受照后的细胞周期变化,为综合治疗中有目的地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的化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魏启春;郑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依据我国JC518-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们对广西通常使用的石材产品进行了放射性测量.
作者:覃家光;杨刚;陆有荣;苏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简称UNSCEAR)2000年新报告书问世了[1].这份新报告书分为Ⅰ、Ⅱ两卷出版,是迄今14份报告书中篇幅长的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新报告书是研究电离辐射水平与效应的重要文献,它为辐射防护法规标准的研究制定与审管工作,为辐射危害评估和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和基础.UNSCEAR报告书及时反映了电离辐射照射水平与生物效应研究的新进展.为有助于更好消化新报告书,笔者简述委员会的组织概况及其历次报告书,扼要介绍新报告书概况和要点.
作者:郑钧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食管癌或肺及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在行常规放射治疗中,常常发生放射性食管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也给患者带来了新的痛苦.中药制剂对射线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1].我们运用自制中药--顺食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放射生物研究室进行了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动物实验,拟在证实顺食汤的放射防护作用,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董平;范士怀;魏怀宗;葛来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较差.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常规分割放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非常规方法进行了食管癌的临床Ⅰ/Ⅱ期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国栋;赵季忠;万志龙;蔡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月上旬,重庆市万州区某医院CT室部分医生血常规有异常改变,染色体有畸变等不同项目和不同程度的异常结果.医生们有乏力、疲倦、抵抗力下降、经常感冒等自觉症状.他们认为是因为CT室观察窗的铅玻璃破裂造成射线超标而引起的.为及时查找原因,要求监测.
作者:莫良芝;张太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射线诱发口腔癌随着高能放射线装置的出现,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首次肿瘤放疗后生存期的延长而有所增加,为了及早识别和预防其发生、发展,笔者就近20年内收集的2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书杰;胡金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小儿皮肤血管瘤是临床较常见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病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使用放射性32P纯β射线近距离照射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疗效显著[1];而对具体的治疗剂量率效应研究的文献国内外报道不多.我院自1997年5月~2000年11月共收治小儿血管瘤159例,均施行放射性32P纯β射线近距离连续照射治疗,并研究治疗剂量率效应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培炎;杨小春;张伟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辐射防护剂又称抗辐射药物,其研究在6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但由于高效、低毒,可供临床应用的辐射防护剂较难发现,从而对辐射防护剂的期望逐渐淡薄起来,70年代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肿瘤放疗的进展及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辐射防护剂的研究热情重新高涨,主要表现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4个层次对抗辐射药物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目的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辐射新药;重视抗放药物的临床应用(放疗及其他疾病)及伍用.细胞因子是当今辐射防护剂的研究热点,氨巯基化合物仍是研究中的重要化合物类型,其他辐射防护剂,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天然药物、激素、维生素、金属元素等对辐射防护也起着很大作用.
作者:徐冰心;肖成荣;郑思新;高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对金石颗粒减低鼻咽癌放射反应的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将90例鼻咽癌首次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均衡地分为治疗1组(金石颗粒剂加放疗)、治疗2组(鼻咽清毒剂加放疗)、对照组(安慰剂加放疗)3组,各30例.结果①治疗1组对鼻咽癌的缓解率为93.33%、放疗完成率为96.67%,Karnofsky评分的提高稳定率为90.00%,分别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②治疗1组出现的放射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其他两组(P<0.05、P<0.01);其外周血象得到稳定(P>0.05),且其稳定性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金石颗粒剂有显著的减毒作用,可改善生活质量,配合放疗对鼻咽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金红;吴湘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辐射诱导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照射后造血保护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携带有Egr-1启动子的Flt3配基(FL)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cDNA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后,联合人CD34+细胞输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和人造血细胞及其基质细胞植入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恢复加快,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而各组间骨髓中CD45+细胞、CD34+细胞、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具有一定的辐射造血保护作用。
作者:杜楠;裴雪涛;罗成基;粟永萍;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