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航天失重环境中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詹皓

关键词:失重模拟, 氧化性应激, 预防和防护用药, 综述文献
摘要:目的 综述有关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90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有关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会出现机体多个系统、组织以及细胞的结构、功能与代谢异常,例如,出现心功能下降、立位耐力不良、骨骼肌萎缩、骨矿物质丢失或骨质疏松等;而氧化应激损伤与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的机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采取的综合卫生防护措施有助于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主要包括装备防护、航天生理心理训练、科学营养膳食和合理用药. 结论 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诱发的氧化应激损伤与机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应当采用综合卫生保障措施进行防护以更好地维护航天员的健康水平和作业能力.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控交会对接中动态失误与眼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完成不同难度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时志愿者的动态失误和眼动差异以及动态失误与眼动间的相关关系,为相关航天任务和航天员训练方法的设计以及类似航天任务中潜在人为失误的预测与预防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方法 以空间站手控交会对接操作为主任务开展试验研究.15名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在桌面式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台上完成6次手控交会对接操作,包括3次同等低难度不同科目和3次同等高难度不同科目的操作.利用手控交会对接动态失误捕捉软件对操作者的动态失误进行实时捕捉和记录.同时利用遥测式眼动仪采集眼动数据.利用Excel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操作者的姿态角控制失误数、平移速度控制失误数、多通道控制失误数和失误总数均显著增加(F=16.692~118.049,P<0.01);②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操作者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降低(F=12.072,P<0.01),眨眼频率和总眼跳宽度显著提高(F=10.013、71.660,P<0.01);③平均注视时间、瞳孔大小和总眼跳宽度与某些类型失误数和失误总数之间存在中度或显著相关关系. 结论 眼动指标可以作为评价任务难度的指标之一,并可以对手控交会对接中动态失误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作者:王萌;张宜静;王焰磊;张相;吴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模拟失重后高+Gx暴露对猴牙龈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对猴牙龈组织结构和热休克蛋白70 (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 方法 11只雄性猕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2只)、30 d模拟失重组(B组,3只),+13 Gx暴露组(C组,3只)、模拟失重30 d后+Gx暴露组(D组,3只).其中D组根据+Gx峰值又分为+11 Gx/270 s(D1)、+13 Gx/230 s(D2)和+15 Gx/200 s(D3)3组,每组1只.动物放血处死,组织取材后,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猴牙龈组织结构及HSP70的表达情况. 结果 A组可见正常的牙龈组织结构,其它组牙龈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无明显改变.A组牙龈组织HSP70呈阴性表达,上皮和结缔组织均无明显着色;B、C组呈弱阳性表达,牙龈上皮着色弱阳性,结缔组织无明显着色;D组牙龈组织呈阳性表达,牙龈上皮着色阳性,结缔组织无明显着色.统计学显示D组比B组和C组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D3组比D1和D2组阳性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 结论 30 d模拟失重和高+Gx暴露都诱导猴牙龈组织产生HSP70,模拟失重后高+Gx暴露显著增加了HSP70的表达.

    作者:史亮;施生根;王亚宇;洪彪;张建中;包博;张凯;尚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战斗机飞行员头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头痛是飞行员的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类,其中两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为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约占全部头痛疾病的90%[1].飞行中头痛急性发作可影响飞行员的注意力,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了解飞行员的头痛发作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尤为重要.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429名战斗机飞行员,平均年龄(33.37±6.16)岁.飞行时间80~7 000 h,平均(1 572.38士1 295.58)h.

    作者:刘康;陈虹汝;易大莉;李振;董燕;马金鹏;潘维恩;张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身高民航飞行员模拟机实测一例

    一、临床资料某公司新进外籍飞行员,男性,48岁,机型空客A330,总飞行时间15 000 h,近1年飞行时间700 h.入职体检时身高155.5 cm,体重81 kg,腿长70 cm,腰围102 cm,臀围104 cm.既往病史:2014年1月行阑尾切除术,无其他病史;外科查体见胸腹部大量脂肪堆积,余无特殊.考虑到该飞行员身高、腿长标准与现役人员差距大,且申请大型飞机航线运输飞行执照合格证,为验证其是否能履行驾驶职责,特进行模拟机实测.根据公司要求,测试模拟机型为空客A320通用系列(包括A318、A319、A320、A321).测试结果:身高:能满足驾驶舱环境要求;腿长:能满足对方向舵的控制要求;臂长:能满足紧急情况下各按钮操作要求.随访2个月,结论:飞行合格,但限制为空客A320系列.

    作者:刘瑞峰;舒长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空减压病易感性检查方法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采用4种不同减压病易感性检查方法时减压病的发生率,为建立有效的减压病易感性检查方法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107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按试验条件进行4组120人次低压舱模拟高空10 km暴露.A组预吸氧60 min,暴露时间15 min,83人次;B组预吸氧60 min,暴露时间30 min,22人次;C组预吸氧35 min,暴露时间30 min,8人次;D组预吸氧15 min,暴露时间30 min,7人次.从A组、B组、C组中选出男性减压病不易感者29人,进行7~9 km、30~240min高空暴露人体试验验证. 结果 ①4种不同检查方法共筛查出减压病易感者6人次,总筛查率为5.0%.A组有3人次出现轻度减压病症状,7人次出现减压气泡;B组和C组受试者未出现减压气泡和减压病症状;D组有3人次出现轻度减压病症状,3人次出现减压气泡.②在29人次高空暴露人体试验验证中,有2名来自A组的受试者发生减压病,减压病的发生率为6.9%. 结论 减压病易感性检查条件不同,其减压病易感者的筛查率有所不同,B组和C组的减压病易感性检查条件可能更有利于筛查出减压病易感者和保障高空减压病易感性检查试验安全.经过减压病易感性筛查后,人体低压试验的减压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彭远开;肇海;刘钢;高郁晨;费锦学;丁军平;马婷;张静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模拟失重后高+Gx暴露对猴腮腺组织唾液淀粉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对猕猴腮腺组织中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表达的影响,为航天员口腔健康维护和保健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选用雄性猕猴23只,依据文献综述及航天飞行实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3只);②模拟失重30 d组(3只);③+13 Gx/230 s暴露组(3只);④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组(D组),14只,依据+Gx峰值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11GJ270 s暴露组(D1组,3只),+13 Gx/230 s暴露组(D2组,4只),+15 Gx/200 s暴露组(D3组,4只),+13 Gx/230 s暴露后恢复9d组(D4组,3只).建立失重模型时,使猕猴头-10°低位卧床.建立高+Gx暴露模型时,将动物固定于58型动物离心机上,在计算机控制下模拟抛物线型过载曲线,进行相应峰值的+Gx暴露.各组实验暴露后1d取猕猴腮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sAA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猕猴腮腺组织sA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81,P<0.01).模拟失重后再高+Gx暴露,猕猴腮腺组织sAA表达呈现随着+Gx值增大而减弱的趋势,而恢复9d后表达回升.sAA在mRNA水平上与其蛋白水平变化一致. 结论 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可造成猕猴腮腺组织中sAA表达减少,唾液成分和功能发生改变.

    作者:郭杨;牛忠英;汤楚华;张建中;郑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卫星测控中心官兵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控制能力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卫星测控中心官兵在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及控制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特征应对方式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nternal,powerful others,chance,IPC),对502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参与调查的官兵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率分析,心理特征应对方式状况和心理控制能力状况采用t检验,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能力采用相关分析,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控制能力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502名官兵特征应对量表的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平均分值分别为18.00±6.05和38.65±5.35;消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P<0.01),积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P<0.01).IPC量表中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平均分值分别为34.69±4.56、20.46±6.03和20.11±5.41.心理控制能力与各因素的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被测官兵的消极应对与工作性质、学历及职务级别呈微弱负相关.有势力的他人与性别呈微弱负相关,机遇与级别及学历呈微弱负相关.两项调查的5项指标均与工作喜欢程度和工作疲劳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影响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控制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工作性质、学历、级别、工作喜欢程度和疲劳程度.应根据部队现实情况,加强对士兵的继续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并通过提高工作兴趣,降低工作疲劳程度,从而增强官兵的心理特征应对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和效率.

    作者:席斐;杨芳;秦双红;车楠;邵中军;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技术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文献综合,分析超声技术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48篇.资料综合超声检查作为常规的医学成像方式,几十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超声技术在航天飞行或模拟失重条件下人体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检查人体心血管功能方面.在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超声技术可方便地用于评价对抗措施的效果.在航天飞行中,超声检查是航天员在轨发生疾病或意外伤害时的唯一成像诊断方法. 结论 在航天医学领域超声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在未来我国航天员执行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会越来越显重要.

    作者:冯金升;罗安果;郭志峰;尹立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模拟失重对不同性别大鼠背根神经节失营养的影响

    目的 探索模拟失重雌、雄性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失营养的机制,为航天员飞行后神经肌肉系统改变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3月龄雌、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各20只,按性别及随机数分为4组:雄性对照组、雄性失重组、雌性对照组、雌性失重组,每组10只.模拟失重组保持-30°头低位及后肢自由悬垂不负重的状态,悬吊4周后,麻醉大鼠,取腰5双侧DRG,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DRG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DRG细胞、尼氏体形态,电镜观测DRG髓鞘、线粒体微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观察退变的髓鞘碱性蛋白(degenerated myelin basic protein,DegenMBP)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含量及表达. 结果 组织染色,失重组大鼠DRG细胞间隙轻度增宽,与卫星细胞分离,尼氏体结构蓬松、肿胀.电镜下失重组大鼠DRG线粒体形态肿大、变形,呈损伤性改变,髓鞘结构紊乱、松散.失重组大鼠DegenMB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且雌性高于雄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重组大鼠GDNF含量及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且雌性较雄性降低更明显(P<0.05). 结论 模拟失重4周后,SD大鼠DRG表现出神经失营养状态.雌性失重大鼠神经失营养较雄性组明显,提示未来的航天医学研究工作应注意性别差异.

    作者:张恒;任宁涛;李洁;张然;张永刚;王征;毛克亚;黄鹏;崔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战斗机飞行员人体成分分析

    高性能战斗机具有高载荷、高角加速度、高载荷增长率即良好的机动性等特点[1],如何提高飞行员的抗载荷能力,始终成为研究的焦点.笔者利用生物电阻抗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探讨影响+Gx耐力的自身因素,为进一步指导飞行员如何更好地锻炼及营养膳食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升飞行员的抗载荷耐力.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改装体检合格后进行航空医学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158名,年龄25~39岁,平均(29.33士3.87)岁,飞行时间350~2 800 h,平均(891.14±569.05)h.

    作者:汪东军;王林;王军;李洁;薛霞;刘义欣;夏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国际航空医学研究进展——第62届国际航空航天医学年会论文综述

    第62届国际航空航天医学年会于2014年10月12日至16日在墨西哥城举办.本次年会由国际航空航天医学会主办,墨西哥航空航天医学会承办,大会主题是“人、科技创新与航空航天环境——永不停止的挑战”,来自48个国家与地区的40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航空医学、心脏病学、航天医学、健康保障、航空医学培训、航空生理学研究、人的因素等.年会共收录大会学术报告64篇,展板17篇.中华航空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一行11人参加了此次年会,民航医学中心的代表受邀作大会学术报告2篇.笔者结合参加此次大会的切身感受,对年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航空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有所借鉴.

    作者:高丽;刘毅;崔亮;黄经茱;钟海平;李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民航飞行员高原脑水肿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某航空公司飞行员,飞行时间1 408 h.在西藏旅游时因“上呼吸道感染”引发严重高原反应,出现恶心、呕吐,伴四肢无力,随后出现咳嗽、咳泡沫痰,进而出现意识模糊、昏迷,遂至西藏军区总医院就诊.入院诊断:高原脑水肿,予以利尿脱水、激素治疗.治疗5d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转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入院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双侧大脑白质密度可疑减低,部分脑沟显示不清,脑实质可疑肿胀;脑室、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脑脊液检查提示:生化、常规、涂片、培养均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提示:轻度异常脑电图及脑地形图.予以脱水、改善神经代谢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苏醒,病情好转,后病情稳定予以出院.同日进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在院期间复查头颅核磁共振未见异常,脑电图及脑地形图轻度异常.予以中药活血化瘀、改善神经细胞代谢,辅以高压氧舱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时高级脑功能、肌力均正常.根据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的相关规定做出该员体检鉴定不合格的结论.

    作者:陈翀;金清清;樊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航天失重环境中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有关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90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有关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会出现机体多个系统、组织以及细胞的结构、功能与代谢异常,例如,出现心功能下降、立位耐力不良、骨骼肌萎缩、骨矿物质丢失或骨质疏松等;而氧化应激损伤与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的机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采取的综合卫生防护措施有助于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主要包括装备防护、航天生理心理训练、科学营养膳食和合理用药. 结论 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以及航天飞行微重力环境中诱发的氧化应激损伤与机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应当采用综合卫生保障措施进行防护以更好地维护航天员的健康水平和作业能力.

    作者:詹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战斗机飞行员疾病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战斗机飞行员疾病谱现状,为提高我军航空卫生保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战斗机飞行员429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三代机组270人,二代机组159人,对其年龄、飞行时间、疾病种类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战斗机飞行员疾病谱特点. 结果 战斗机飞行员常见疾病主要分布于肌肉骨骼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三代机飞行员疾病谱位于前3位的疾病为高脂血症(31.48%)、颈椎病(28.89%)、腰椎病(22.59%);二代机飞行员疾病谱位于前3位的疾病为颈椎病(33.30%)、高脂血症(28.30%)、胃炎(20.10%).三代机飞行员内分泌和代谢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高于二代机飞行员,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二代机飞行员(x2 =27.127,P<0.01). 结论 高脂血症、颈腰椎病是战斗机飞行员常见的疾病,应从生活方式、训练方式等方面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高现代航空卫生保障水平.

    作者:董燕;马金鹏;陈虹汝;易大莉;潘维恩;吴桂云;周克亮;张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飞行学员平山病停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飞行学员.于2014年7月8日在体育运动后反映左手中、环、小指不能伸直.航医现场检查示:左手小鱼际肌萎缩,左手中、环、小指较右侧明显背伸乏力,握力较右侧无明显下降.追问病史,自诉2014年5月中旬左肘内侧不慎撞击桌角后,出现左手尺侧缘、左环、小指剧烈麻木感,休息后麻木感消失.反复屈肘或肘部受压后上述麻木症状再次出现,自觉左腕关节及手指伸直无力.2015年1月初逐渐出现左手中、环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航医按级送院就诊,经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检查,诊断为“左肘管综合征”.2015年1月30日转至空军总医院检查,左上肢MRI显示:未见异常.左上肢肌电图显示:上肢神经源性损害.颈椎过伸过屈位MRI结果:颈椎过屈位时后壁硬脊膜向前移位,脊髓受压、前移、变扁,背侧硬膜囊外间隙增宽,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诊断:平山病.出院医嘱:长期颈托固定保护,理疗,行左上肢功能锻炼.飞行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地面观察3个月复查.2015年4月,地面观察期满,再次送诊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

    作者:李森;侯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在飞行人员年度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飞行人员眼底疾病的分布,探索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在航空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 采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对213名飞行人员眼底进行检查.分别按年龄、飞行时间分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飞行时间飞行人员的眼底疾病患病率.同时,对血脂正常和血脂升高的飞行人员,及战斗机飞行员(高+Gz暴露)和非战斗机飞行人员分别进行配对设计,分析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213名飞行人员眼底异常的检出率为13.15%.其中,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居首位,占5.16%;其次为视网膜局限性色素紊乱,占3.29%;黄斑色素紊乱占2.35%.飞行人员眼底异常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随飞行时间的增长也呈上升趋势.此外,血脂升高的飞行人员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率较血脂正常者高,而战斗机飞行员的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率和非战斗机飞行人员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能够客观、清晰地记录眼底改变,适合在飞行人员体检及筛查中应用.

    作者:洪博;刘建文;安晶;张磊;祁晓睿;赵娟;王美艳;王争羊;张作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民航飞行员肾结石误诊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民航飞行员,于2013年度体检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下极肾盏旁可见直径8.0 mm的圆形无回声区,其内见一强回声,大小为4.7 mm×3.6 mm,后方伴声影,与囊壁不相连,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位置和变形,超声诊断为右肾结石.患者口服药物28 d及饮水排石治疗35 d后,到民航总医院复查泌尿系超声示:无回声直径分别为10.0 mm、11.0 mm,强回声大小分别为5.3 mm×3.2 mm、5.9 mm×3.3 mm,改变体位仍可见移动位置和变形,超声诊断为右肾结石.患者随后到其他医院泌尿科就诊,行尿路X线平片及泌尿系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未见明确阳性结石,泌尿系螺旋CT示:右肾囊肿、右肾乳头点状钙化,超声诊断为右肾囊肿伴壁钙化.因患者排石治疗3个月,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也无临床症状,外科医生综合各检查结果及患者情况,诊断为右肾囊肿伴壁钙化,观察1个月后复飞.患者复飞后于2014年度体检常规超声检查右肾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现无回声及强回声.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自述1年来并无明显腰痛、尿痛等症状,为进一步确诊,行泌尿系螺旋CT检查也提示右肾未见异常.结论:飞行合格.

    作者:张越;潘胜梅;孙振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数据时代的航天医学发展构想

    2015年3月起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的单次驻站时间由原来的半年延长至1年,2015年9月12日,俄罗斯航天员创造了太空执行任务879 d的新记录,表明人类在飞出近地轨道,向其他天体探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人体对特殊环境、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大数据时代航天医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增长点.大型“人与环境”科学试验中,富含多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与大数据技术,揭示人体这一复杂系统对特定环境“扰动”响应的时序规律,必将在推动航天医学学科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分析航天医学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航天医学研究构想,以期为统筹规划航天医学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李莹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