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曹伟民;于红霞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飞行员的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回顾分析两例确诊为肺隔离症的飞行员的临床诊治过程及医学鉴定,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肺隔离症临床症状不典型,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无任何临床症状,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另1例叶内型肺隔离症反复咯血,多次按肺炎等诊治,存在误诊、漏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胸部X线片多作为初筛,薄层CT、CT增强及血管重建对发现异常动脉有意义,但可靠的方法为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明确者多主张积极治疗,本文中1例叶内型肺隔症者采用先进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终恢复飞行;另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者已恢复飞行至高年限. 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少见,飞行员更是罕见,易误诊、漏诊,应重视年度体检中胸部X线检查.肺隔离症在无临床症状的非战斗机飞行员可个别评定,有临床症状者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对肺功能影响小,有望恢复飞行.同时提示航空医师加强对少见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意识,治疗时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对飞行能力的影响,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法能大限度地挽救飞行员的职业生涯.
作者:崔丽;徐先荣;付兆君;褚建国;宋云龙;毕永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区在2007年招飞体检中,在转椅检查、抽血及心理品质(以下简称心品)室外活动中,共出现晕厥及晕厥前状态学生55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参加2007年度招飞体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少数军校、地方大学应届毕业生,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55例出现晕厥及晕厥前状态的学生,外科、耳鼻喉科、内科、神经精神科及眼科明室检查均正常,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作者:张勇;曹伟民;于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18~19岁,应届高中毕业生,分别参加2006(1例)、2007(2例)和2008(3例)年度招飞全面体检.经过内科、外科、神经科、耳鼻喉科、眼科全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石英玲;曹伟民;周锡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13737 300/800型机长教员,飞行时间11 000 h.因间断性头痛,右侧面部皮肤麻痹9月余,加重两月,于2004年6月收住北京天坛医院,入院诊断: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同月在该院于8倍显微镜下行右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瘤体4.0 cm×3.5 cm).术后病理检查:三叉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良好,无不适症状,24 h脑电图、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及颅脑MRI均未见异常.2005年9月天坛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如下:①手术成功,属良性肿瘤.
作者:马应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18岁,分别为2006年至2008年参加招收飞行学员全面体检的高中应届生,内科查体均为边缘性心脏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见:心脏各房室腔径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心尖四腔心切面均在右房内探及条索状增强回声,典型病例如图1所示(见封二),随心动周期而摆动,剑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显示该条索近端于下腔静脉前壁相连接,典型病例如图2所示(见封二).
作者:宋平;杨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增殖的影响. 方法 试验分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模拟失重加hPDLF组3组.采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原代hPDLF.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模拟失重条件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bFGF对hPDLF增殖的影响. 结果 在模拟失重12h、24h组hPDLF增殖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在48h、72h模拟失重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3、8.668,P<0.01).模拟失重48 h时bFGF浓度在50~100μg/L范围内加bFGF组hPDLF增殖高于模拟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浓度为1~10μg/L时,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结论 模拟失重在48 h、72 h对hPDL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模拟失重环境bFGF浓度在50~100μg/L范围内具有促进hPDLF增殖的效应.
作者:汪雨娜;牛忠英;司少艳;施生根;冯凯;史亮;党平;王睿;路浩军;吴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招飞体检时,受检者脉搏增快,超出体检标准,在内科为常见,脉搏增快占内科淘汰第1位.在2008年招飞初检中,脉搏增快超出标准者占内科受检人数的22.3%.对经过休息和心理诱导后脉搏增快仍较明显者,依体检标准应作淘汰处理.故我们对脉搏持续增快者采取测量体温、屏气试验、体位试验分析并干预自主神经功能等措施,保留了部分受检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荣玉玺;龚晓菊;曾勇;肖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民航飞行员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 方法 287名参加例行体检的男性飞行员(平均年龄为39.6±8.3岁),纳入本次研究,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ys C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血脂代谢紊乱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民航飞行员血清Cys C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Cys C水平与年龄无显著相关;随着脂代谢紊乱程度的增加,Cys C呈显著增高趋势(F=5.80~11.26,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s C与TG、HDL、LDL及FBG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G、HDL-C、LDL-C、FBG水平是CysC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结论 Cys C水平与民航飞行员的糖、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显著相关,未来可能作为此类人群CVD发病危险评估及预警的重要指标,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鲁炳怀;朱凤霞;贺亚杰;史丽娜;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电轴偏移是招飞体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主要淘汰原因之一[1-2] .做好心电轴偏移受检者的健康合格鉴定,有利于提高招飞质量和体检合格率.我们对2004~2008年华北地区招飞体检中进入ECG检测,并因心电轴偏移超标而被淘汰的69人进行胸部X线片、左右心室的影像学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英玲;郝鹰;焦玉冰;曾勇;李锦;王金秀;王庆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硝酸羟胺对家兔皮肤及眼睛的刺激作用. 方法 健康家兔30只.采用硝酸羟胺直接涂抹皮肤,分为急性皮肤刺激(310 mg/kg)和慢性皮肤刺激(0.74 mg/kg、5.85 mg/kg和62 mg/kg 3个剂量组),分别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一定剂量硝酸羟胺滴入动物一侧眼睛,分为30 s后温水冲洗组和不冲洗组,观察动物角膜、虹膜和结膜损伤情况及球结膜水肿情况. 结果 皮肤直接涂抹后给药区域出现红斑、水肿,慢性刺激62 mg/kg剂量组全身症状较严重,第3次给药后80%动物死亡.眼内滴入硝酸羟胺后1h动物开始出现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部分动物同时伴有角膜混浊、虹膜变暗及褶皱加深等表现. 结论 硝酸羟胺对家兔皮肤具有中等刺激性,并可通过皮肤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反复较大剂量给药可致动物死亡;对家兔眼睛局部具有轻度刺激性.
作者:张蕾;邹德威;刘志国;谢京波;化楠;尚颖;李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1.病例情况:2006年1月以来住我院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飞行员45例,男性,年龄22~49岁.飞行机种包括歼-7、歼-6、强-5、运-5、高教-8等.飞行时间50~2500 h.因各种疾病(包括腰椎病、颈椎病、脂肪肝、体育外伤、慢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副鼻窦炎及荨麻疹等)住院者39例,因健康大体检人院者6例.45例均无相关性不适主诉.
作者:周府伯;侯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997年以来海军先后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辽宁等地区开展了招收海军飞行学员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招飞质量,现将1997-2006年内科体检心脏杂音淘汰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静;王晓辉;刘瑾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教-8飞行教员,飞行时间2100 h.平素身体好,无慢性病史.2005年6月疗养体检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89×10<'9>/L.本人否认口服特殊药物,无鼻衄、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情况.腹部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血小板减少(偏低).
作者:宋盛春;邢雷;董宏伟;张晓光;吴金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对健康青年志愿者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象为40名血糖代谢正常的青年健康志愿者,其中男22名,女18名,年龄19~35岁.于睡眠剥夺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取血测定血糖和胰岛素,用稳态模式评估法2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 结果 睡眠剥夺后与睡眠剥夺前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后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睡眠剥夺前测定值(t=2.189~7.721,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睡眠剥夺后均显著低于睡眠剥夺前测定值(t=2.189、6.575,P<0.05). 结论 睡眠剥夺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抑,胰岛素抵抗发生.睡眠剥夺影响机体糖代谢,对飞行人员应该进行应对性预防研究.
作者:彭春霞;张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和比较60 d头低位(HDT)卧床期间振动锻炼、中药太空养心丸对脑血流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对抗方式对失重不良影响的对抗效果. 方法 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振动组和中药组3组,每组7人.对照组仅-6°HDT卧床60 d,口服安慰剂;振动组和中药组在HDT卧床期间分别进行阻抗振动锻炼和口服太空养心丸.卧床前、卧床第30天、第60天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 结果 对照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在卧床第30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t=3.44,P<0.05),并且在第60天进一步降低t=5.07,P<0.01);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在卧床第60天显著降低(t=2.61、7.20,P<0.05).振动组的Vs在卧床第30天显著降低(t=2.49,P<0.05),并且在卧床第60天进一步降低(t=3.49,P<0.01);中药组Vs、Vd和Vm有降低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 结论 60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卧床期间服用太空养心丸对改善脑血流有一定作用,而振动锻炼则对脑血流影响不大.
作者:任虎君;耿捷;袁明;杨长斌;张舒;白延强;李莹辉;孙喜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空中客车320正驾驶,年度飞行时间800 h.平素身体健康,既往年度大体检均无异常.患者于2006年3月18日不慎摔倒致腰背部疼痛,以左侧腰背部症状明显,伴局部肿胀,随即去医院就诊,体检示左侧腰背部肌肉紧张,压痛(+),第3~4腰椎左侧脊旁压痛明显,腰部向左侧屈及前屈活动轻度受限,向后伸及右侧屈活动基本不受影响.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示:第3腰椎左侧横突骨折.诊断:第3腰椎左侧横突骨折、腰背部软组织挫伤.
作者:陈欣杰;王勇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海军初教-6现役飞行教员,特级飞行员,飞行时间5000 h.因右侧颧面部肿痛20余天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苗壮;姜丹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测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飞行人员甲皱微循环的影响,为在临床上用于增强飞行人员身体素质,改善飞行疲劳,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提供理论根据. 方法 选择健康飞行人员50名,采用120 MT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受试者左肘关节屈侧20 min,于作用前和作用后即刻各观测甲皱微循环1次. 结果 低频电磁场作用后,有82%的人微血管数目无变化或增加.微血管形态以扩张为主,作用后微血管扩张人数占78%.微血管口径较作用前增大明显(t=2.301~3.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袢长较作用前明显增长(t=13.0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的血流速度作用后明显加快,血流流态为线流或线粒流两个级别的人数明显增多(X2=18.1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机体特定部位后可减少飞行人员微循环变异,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作者:谢宁;曹伟民;王成传;王善雨;黄晓洁;颜耀东;胡德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跟踪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后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体能训练因素对飞行学员体格的影响. 方法 对象为飞行基础学院的男性飞行学员,年龄16~19岁,对入校时及经过两年基础理论学习和体能训练后的主要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飞行学员各项主要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体重方面,体重较低(<56 kg)的学员有85.40%增加了体重,而体重≥76 kg的学员有67.40%体重减轻.在身高方面,有47.67%的学员身高平均增长了0.9 cm.在视力方面,左、右眼分别有42.00%、43.40%的学员视力有了提高.在血压方面,两年后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6、14.544,P<0.01). 结论 两年基础体能训练可明显改善飞行学员的主要生理指标.本结果对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的适当放宽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雁歌;武留信;孙雪蕾;雷鸣春;陈勇胜;彭华;张霞;王善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为参加招收飞行学员体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否认神经精神科病史及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脑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9200型64导无纸脑电图机.受检者取闭目坐位,餐后3 h内检查.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14个头皮电极,无关电极置于双侧耳垂处.描记条件:时间常数0.3 s,滤波30 Hz.
作者:于健;刘静;付兆君;熊斌;左晋;刘琪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