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地区飞行人员宇宙辐射受照剂量的估算分析

张涛;陈蔚如;马严;张军

关键词:宇宙辐射, 飞行人员,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为了宇宙辐射防护管理,计算飞行人员个人宇宙辐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 方法根据飞行指令数据使用软件CARI-6计算飞行航线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和乌鲁木齐地区地面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 由此计算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 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地面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0.420 mSv·a-1,新疆地区全部航线1997至1999年年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率为2.381 μSv·h-1 (大3.640 μSv·h-1,小0.330 μSv·h-1),被检测飞行人员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2.193 mSv·a-1(大4.419 mSv·a-1,小0.887 mSv·a-1). 结论估算的234个受检飞行人员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均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限值20 mSv·a-1.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性脑缺血性损伤与学习记忆功能

    目的分析和综述实验性缺血缺氧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以期对航空医学工作者研究+Gz暴露问题有所启示. 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研究报告和专著. 资料引用论文、综述和研究报告28篇,专著1本. 资料综合综述缺血缺氧暴露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其病理变化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并回顾了实验条件下+Gz 暴露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 结论在实验性脑缺血或持续高+Gz暴露时,可以发现伴随相关脑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病理性改变,动物出现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与动物实验比,由于军事飞行员所受的+Gz值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揭示持续高+Gz暴露与战斗机飞行员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

    作者:曹新生;孙喜庆;吴兴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飞行学员耳后部外伤致鼓膜穿孔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TB20/200飞行学员,男,22岁,飞行时间115 h.2003年6月13日因下雨路滑,不慎在下楼梯时滑倒,右耳部着地(楼梯边缘).当时感右耳部疼痛,右耳后流血不止;听力下降;无昏迷、呕吐、耳鸣、眩晕,外耳道无流血、流液等.随到卫生科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耳后皮肤有一长约3 cm呈半月形的裂伤;外耳道无流血、流液.

    作者:赵百林;段新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民航飞行员左下肢两次外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空中客车A-320飞机驾驶员,飞行时间4980 h.1993年骑自行车摔伤,左股四头肌断裂,行手术清创缝合.1996年8月骑摩托车摔伤,入院诊断:左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清创、复位、钢针固定,术后3个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2年7个月申请医学鉴定,检查发现快速和走时略跛行,左膝关节屈曲90°,内收、外旋、直腿弯腰均正常,双下肢周径相差1 cm,余皮肤感觉、肌力正常.

    作者:徐林;葛泽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乘务员患指骨内生软骨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乘务员,31岁,从事空中服务工作13年.2005年1月初感觉左手食指无明原因肿胀伴轻微疼痛,自认为手指软组织挫伤,外用活络油、麝香虎骨膏1周后不见好转遂到航医室就诊.局部检查:患者左手食指近节指骨明显增粗,质硬,皮肤菲薄呈粉红色、完好,局部皮温升高.给予停飞,要求患者到医院拍片检查.

    作者:张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飞行员双侧桡骨骨折愈后放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里尔飞行员,飞行时间4600 h.2005年1月28日打篮球时相撞双手着地,自感双侧肘关节及左腕处疼痛明显,没有重视,未报告航医,并带小孩一起洗了热水澡.第二天上午疼痛加重,遂报告航医.查体:双侧肘关节及左腕关节活动略受限,局部压痛,无明显肿胀.遂送附近南苑医院拍片检查示:左、右侧桡骨近端骨折.即送空军总医院查:双侧肘关节可以自主活动,双上肢末梢血运好,皮肤感觉无异常,遂行石膏外固定.

    作者:张丹涛;王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茶碱可改善微波诱发的小鼠记忆障碍

    目的研究茶碱对微波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 方法①将小鼠按0,5,10,25,50 mW/cm2微波辐射剂量分组后分别接受辐射20 min,并记录动物辐射前后的肛温.采用被动回避避暗实验,记录小鼠完成训练所需次数以及24 h后测试潜伏期作为评价其学习记忆的指标.②在假微波辐射或50 mW/cm2微波辐射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茶碱,再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50 mW/cm2微波辐射小鼠可引起动物记忆获得以及记忆保持障碍,同时也引起小鼠体温升高(P<0.01或P<0.05).②茶碱+50 mW/cm2微波辐射组的小鼠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生理盐水+50 mW/cm2组(P<0.01). 结论实验结果提示:①微波热效应是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②茶碱可改善微波诱发的小鼠记忆障碍,提示内源性腺苷介导微波的损伤效应.

    作者:徐志伟;李云峰;侯冰;赵士富;贺福初;张成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生殖健康教育调查

    为了解飞行人员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和服务需求,我们于2003年12月对空军某部飞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所到部队召开座谈会和开展咨询调研等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宁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招飞学员心电图ST-T改变360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1988~2005年在山东、河北、东北、江苏、河南、安徽等省部分地区对9344名17~19岁应届高中毕业生分别进行的心电图常规检查及二级梯运动试验.

    作者:刘静;刘瑾红;顾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疆地区飞行人员宇宙辐射受照剂量的估算分析

    目的为了宇宙辐射防护管理,计算飞行人员个人宇宙辐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 方法根据飞行指令数据使用软件CARI-6计算飞行航线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和乌鲁木齐地区地面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 由此计算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 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地面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0.420 mSv·a-1,新疆地区全部航线1997至1999年年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率为2.381 μSv·h-1 (大3.640 μSv·h-1,小0.330 μSv·h-1),被检测飞行人员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2.193 mSv·a-1(大4.419 mSv·a-1,小0.887 mSv·a-1). 结论估算的234个受检飞行人员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均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限值20 mSv·a-1.

    作者:张涛;陈蔚如;马严;张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茶多酚对硝酸羟胺染毒小鼠血常规和血浆生化值及肝、肺脏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对硝酸羟胺染毒小鼠血常规、血浆生化值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建立中毒模型.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硝酸羟胺染毒组、茶多酚治疗组,染毒前和染毒后1 d、3 d、5 d和7 d常规测量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染毒后第7天,动物再次称重后活杀,进行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肺病理学检查. 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茶多酚可明显减轻硝酸羟胺中毒导致的小鼠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的改变,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铁(Fe)的改变.肝、肺病理性改变以硝酸羟胺染毒组组织损伤重,茶多酚治疗组改变较轻. 结论茶多酚灌胃给药对硝酸羟胺中毒引起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均较轻.

    作者:岳茂兴;徐冰心;张建中;敬华;刘志国;吴继华;蔺宏伟;李建忠;化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前庭刺激对人体听觉认知活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前庭刺激对人体听觉认知活动和脑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影响. 方法 33名大学生,在前庭刺激为10°/s匀速旋转150 s后,分别进行0.6°/s2、0.8°/s2、1.0°/s2和1.2°/s2四种不同角加速度梯形旋转刺激,并完成听觉认知任务:对等概率出现的中文阿拉伯数字信号2~9中的奇数(靶信号,T)进行按键反应,对偶数(非靶信号,NT)不反应.记录受试者脑电图并分析ERPs. 结果不同前庭刺激条件下,受试者完成听觉认知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匀速旋转时,受试者N1P2和N2P3峰-峰波幅相对于对照和四种角加速度作用时显著降低,靶信号P3潜伏期显著缩短. 结论匀速旋转和恒角加速度前庭刺激对人体听觉认知活动效应明显不同:匀速旋转加快听觉认知活动,而恒角加速度抑制听觉认知活动.

    作者:王林杰;魏金河;张丹;董卫军;郭建平;胡耄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海军招收飞行学员初检后实验检测分析

    2000~2004年,我们分别在山东、河北、天津、河南等省市地区对2411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检测,项目包括: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测,共淘汰学生232名.

    作者:刘瑾红;王凯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歼击机飞行员住院疾病谱分析

    目的研究歼击机飞行员住院疾病谱的变化规律. 方法对医院所收治的1200名歼5、歼6和歼7飞行员的疾病谱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①排前10位的病症为空中晕厥、腰椎病、慢性胃炎、加速度耐力不良、地面晕厥、航空性中耳炎、泌尿系结石、眩晕、神经衰弱和颈椎病.②排在歼7飞行员前10位的病症为腰椎病、脂肪肝、慢性胃炎、噪声性聋、高脂血症、右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严重飞行错觉、航空性中耳炎和肝内胆管结石. 结论歼5、6、7三型歼击机飞行员住院疾病谱有所不同,与歼5、6相比歼7飞行员有些病症呈下降趋势,有些病症呈上升趋势,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航卫保障质量.

    作者:徐先荣;付兆君;尹欣;郑军;王勇;刘红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医学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国内航空医学界对民航飞行人员身体状况的各类研究、报道较多,而对在保障飞行安全方面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健康状况较少涉及.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疾病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人员所存在的医学问题,并为其航空卫生保障及其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葛泽松;徐林;张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氧对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氧(2%氧)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的典型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酶敏感的3H-脯氨酸掺入率来观察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变化,并检测3H-亮氨酸掺入率观察细胞总蛋白合成的变化. 结果低氧24 h、48 h时,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较常氧组显著增强;同时细胞胶原蛋白合成速率亦显著增加,在低氧第24 h、48 h胶原酶敏感的3H-脯氨酸掺入率较常氧组分别增加132%(P<0.05)和163%(P<0.01). 结论低氧能够促进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换.

    作者:严俊;翟羽;张恒;王培勇;高钰琪;谢增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持续性+Gz作用下头盔位移的测量分析

    目的测定飞行头盔在持续性+Gz加速度作用下的位移,为飞行头盔的设计改进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离心机试验,获得不同+Gz作用下志愿受试者佩戴飞行头盔和装显示器飞行头盔的录像资料,对录像资料进行图像分析,获得头盔的位移曲线. 结果建立了利用录像资料定量分析头盔位移的方法,获得了不同+Gz作用下头盔的位移. 结论利用录像资料定量分析头盔位移的方法可行,测量结果为飞行头盔的设计改进使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明磊;岳卉;耿喜臣;赵广;颜桂定;张金换;杜汇良;黄世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医药成功救治飞行员顽固性高热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波音737飞行员,总飞行时间24 600 h.因发热、咽痛3 d继而伴寒战、抽搐送医院治疗.查体:体温39℃、脉搏25次/min、血压130/80 mm Hg,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右肺呼吸音弱.胸片示:右肺下野小片状阴影.其余检查阴性.入院诊断:肺炎.给予头孢唑林5.0 g,1次/d,静脉滴注.同时,做血常规、血培养、痰癌细胞检查、肥达反应等多项检查.用药后效果不佳,体温波动在38.0~40.3℃之间,夜间升高显著,上述各项化验结果均为正常.治疗按原方案又加了丁胺卡钠0.4 g,1次/d,静脉滴注,仍不见明显效果.

    作者:张辛毅;米裕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002~2003年海南民航飞行员空勤体检三种多发病情况分析

    为探讨飞行员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将海南民航飞行员2002年和2003年空勤大体检中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今后的航卫保障工作能有所帮助.

    作者:雷呼云;吴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 000 m. 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作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 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郑军;徐先荣;刘成刚;陈立君;崔丽;徐蜀宣;陈同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太空环境对生物工程细胞CHO(dhfr-)的影响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细胞的影响. 方法利用基因工程细胞的航天搭载装置将细胞进行无源搭载,将生物工程CHO(dhfr-)细胞搭载于第18颗返回式卫星.随机选取3株诱变细胞株,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同时观察诱变细胞染色体变化,检测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p21Cip1/Waf1表达情况. 结果太空诱变CHO(dhfr-)细胞增殖速度出现快慢不一的变化;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增加;p21Cip1/Waf1基因表达上调,mdm2基因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太空环境可导致细胞产生多种变异,为改造、筛选优化哺乳动物宿主细胞表达系统提供了新手段.

    作者:向青;徐梅;李红艳;徐波;靳耀英;房青;唐劲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