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杨长斌;冯岱雅;姜世忠;蒋昌林;梁文彬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1 300 h.1999年9月10日因发热、咽痛1 d,送往某医院.既往因部队所在地有散在伤寒流行,患者于8月23日接种伤寒疫苗.住院时查体:体温39.5 ℃,呈急性病容,咽部充血明显,呼吸音粗,心率120次/min,肝脾未触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沙门氏菌属感染.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2 d,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9月14日实验室检查结果示:
作者:熊永道;陆奎成;李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我们在山东、河北、河南及天津3省1市报考的高中毕业男生(年龄16~19岁)进行初检,实检人数3 944人,查出淋病患者6人,占实检人数的1.5‰.此6名学生均有多次不洁性交史.临床检查:尿道口红肿3例,龟头红肿伴有异味1例,尿道口有分泌物2例,淋病试剂检查均为阳性.
作者:陈文辉;徐其士;刘元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Z应激对麻醉犬血液和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 方法 10只麻醉犬分为两组:实验组(7例)和对照组(3例).实验组均经受从+1 GZ到+9 GZ作用(+1,+3,+5,+7,+9 GZ分别作用60 s,间隔20 min).取每次+GZ作用前后1 min动脉血以观察血浆中NPY、CGRP含量的变化,并取+9 GZ加速度作用后心肌组织,观察局部组织中NPY、CGRP含量的改变.对照组不经受+GZ值作用. 结果 +3,+5和+7 GZ作用后可引起血浆中CGRP含量的明显升高,而NPY含量直到+7,+9 GZ后才显著增高(P<0.05).+GZ重复暴露后麻醉犬心肌组织NPY、CGRP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NPY/CGRP在+1,+3,+5和+7 GZ加速度作用后较作用前降低,在+9 GZ作用后较作用前有明显升高(P<0.05). 结论 +GZ重复作用可引起麻醉犬分泌NPY、CGRP的改变.此种改变可能是引起+GZ应激后心血管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秦志峰;谈诚;温兆蠃;汪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立位心脏R-R间期信号的非稳定周期轨道的结构,进一步探讨心率变异(HRV)的动力学特征. 方法记录8名受试者平卧位5 min和立位20 min过程中的心电图,检测HRV信号的非稳定周期轨道. 结果立位时高周期数(周期2和周期3)的非稳定周期轨道出现率降低, HRV吸引子变得相对简单;非稳定周期1轨道位置随着体位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说明HRV的动力学特征有改变,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改变. 结论非稳定周期轨道可以刻划HRV的动力学性质,是分析HRV的潜在的方法.
作者:古华光;任维;菅忠;陆启韶;刘钢;沈羡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按中国民航空中乘务员体格检查鉴定标准规定:新招女乘务员首次体检必须做妇科检查,以后两年检查一次.我们按此项规定,以往对女乘务员只做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化验,为了保证体检的准确、全面,我们在招乘体检和年度大体检中增加了子宫附件B超检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晓菲;闫飞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效果. 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每组6人,进行21 d头低位倾斜卧床.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下体负压组在卧床的第1周以及后1周,每天进行1 h -30 mm Hg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测量头低位卧床(HDT)前(坐位)、HDT开始时、第1,3,7,10,21天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卧床期间,对照组右侧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较卧床前(preHDT)及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左侧MCA Vs在卧床开始时较卧床前显著增加,卧床第3天又较开始时显著降低.在卧床期间,下体负压组右侧MCA血流速度Vs、Vd,左侧后动脉(PCA)血流速度Vd较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卧床第7天右侧MCA血流速度Vd较卧床前显著降低. 结论 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双侧MCA的Vs显著降低,并有MCA的不对称变化,前、后各1周的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改善MCA血流速度的降低.
作者: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杨长斌;冯岱雅;姜世忠;蒋昌林;梁文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MD-82飞机驾驶员,飞行时间4 600 h.1999年4月出现咽痛、发热脉搏增快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对症治疗无效入院.查体:体温38.6℃,咽部红肿,扁桃体已手术切除.甲状腺轻度肿大,弥漫性,质地稍硬,触痛明显,心率96次/min,血T3 6.24 mmol/L,T4 340.5 mmol/L,
作者:孙文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2 800 h.1998年4月在空军某疗养院健康疗养,年度大体检做X线检查时发现右上肺阴影,直径1.5 cm.患者无不适主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试阴性.血沉4 mm/h,白细胞4.5×109/L,中性0.68.体温正常.CT检查显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抗炎治疗1周无好转.随转入上级医院,入院后的相关检查结论同前,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轻度下降.
作者:张福忠;杨绍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回顾近年国外有关心脏卵圆孔未闭(PFO)所致减压时静脉气泡右向左分流,在神经型减压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本领域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综述和会议摘要. 资料引用相互引用,独立引用. 资料综合简要概述了PFO的概念、发生情况、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外关于PFO在促进神经型减压病发病中的支持证据和反对观点,并扼要提出了进一步进行此方面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 PFO是神经型减压病发生的易发因素之一,但其确切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工作对预防高空减压病,认识减压气体栓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晓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复+GZ应激对大鼠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进一步验证+GZ对心肌的损伤效应. 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 GZ组和+10 GZ组(每组n=8).+10 GZ组实验条件为:+10 GZ峰值30 s,5次/d(间隔+1 GZ 1 min),3 d /周,共3周;+1 GZ组每天+1 GZ暴露5 min,对照组不受加速度作用.于末次+GZ实验后次日断头处死大鼠,收集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的变化. 结果 +1 GZ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心肌酶谱无明显差别,+10 GZ组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较对照组和+1 GZ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重复+GZ应激使大鼠血清心肌酶谱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了高G应激可致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詹皓;魏利召;李彤;辛益妹;冯戟;张清俊;颜桂定;张政;符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许多颅内微小病变,如先天性的各种囊肿、脑室扩大、血管畸形,以及后天性的一些疾病如垂体瘤、脂肪瘤、腔隙性脑梗死等,临床上不一定有何症状,然而对飞行安全可能是一种潜在威胁.上述这些疾病用一般的检查手段如脑电图、脑地形图或头部超声检查,往往很难发现.在高性能战斗机和宇航员的选拔中,及时发现这些疾病,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头部CT、核磁共振扫描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由于分辨率高,对发现这些微小病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目前在高性能战斗机和宇航员的选拔中,这些检查是否应该列为常规,还未见报道.为了引起重视,故开展了头部影像学在飞行人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郝唯蔚;王克勤;胡向红;俞启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高脂蛋白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已为人们所关注.高脂蛋白血症及其带来的血液粘稠度增高是否影响飞行人员的缺氧有效意识时间未见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作者:林进乾;潘光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就诊飞行人员心理问题及应激反应症状的疗效. 方法采用PLES、MHI、SMSR、SCL-90、EPIQ量表,对1 017名来心理科就诊的飞行人员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定,并比较心理教育、生物反馈疗法、个别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咨询4种心理干预方法的疗效. 结果 SCL-90测评显示心理干预前后SCL-90得分比干预前显著降低,4种方法中以个别心理治疗效果为佳(P<0.05). 结论在疗养院对就诊的飞行员实施心理干预是一种缓解和消除心理问题及应激症状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煜蕙;王霞;张志林;王开辉;陈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系),8 Hz、130 dB次声连续辐照2 h,采用四唑蓝比色实验方法分别于次声作用后4 h、1 d、2 d、3 d、4 d和5 d 6个时间点测定光吸收度值,绘制增殖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 Hz、130 dB次声作用2 h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在次声作用后4 h、1 d、2 d和3 d 4个时间点,其光吸收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则对次声不太敏感,仅在次声作用后2 d与对照组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8 Hz、130 dB次声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作者:苟琳;张作明;郭守一;贾克勇;邱萍;李莉;郭群;陈景藻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民航系统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患病状况,我们于1999年对民航华北地区部分机关人员、飞行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管制员)分年龄组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骆路燕;杨永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概述国内外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GZ综合防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相关技术、装备的改进建议. 资料来源与选择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主要介绍了高+GZ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资料引用作者引用文献26篇. 资料综合重点论述了提高飞行员自身的抗荷能力、提高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后倾座椅应用、+GZ引起的意识丧失(G-LOC)监测与自动恢复系统、推拉效应等高+GZ综合防护研究上的进展. 结论国内外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GZ综合防护的研究与应用上均取得很大进展,我国在该领域的工作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应进一步改进提高相关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水平.
作者:耿喜臣;金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模拟失重所致血管分化性适应中的作用. 方法大鼠通过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悬吊4周后,处死大鼠,分别取基底动脉、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和股动脉组织,提取总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各动脉组织局部RAS关键成份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对PCR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正常大鼠4种不同部位的动脉组织均有AGT和ACE基因表达;4周模拟失重后,悬吊组大鼠基底动脉AGT 和ACE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股动脉AGT mRNA水平下降(P<0.05),其余两种血管组织则未见上述基因表达的明显变化. 结论生理条件下的大鼠基底动脉、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和股动脉均有局部RAS关键成份的表达;模拟失重后基底动脉和股动脉局部RAS表达出现了性质相反的变化,提示局部RAS很可能参与了模拟失重后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重塑.
作者:孟庆军;张立藩;张乐宁;李剑;马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用单轴向离心机和下体正压模拟推拉动作,研究后倾座椅对推拉效应的影响. 方法 6名受试者在离心机上直座椅测基础耐力后,着KH-3抗荷服充气300 mm Hg(1 mm Hg=0.133 kPa)1 min,放气后立即转动离心机,测松弛G耐力.然后将座椅后倾45°重复. 结果下体正压后G耐力显著下降(P<0.01),采用后倾座椅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P<0.01;与下体正压后相比,P<0.05).后倾座椅在有和无预先下体正压的耐力之间有显著差别,预先有下体正压比无下体正压时显著低(P<0.01).后倾座椅在预先有与无下体正压时提高的G耐力分别为0.91±0.61和1.17±0.30,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后倾座椅可以使推拉效应降低的G耐力提高,但不能完全消除推拉效应.
作者:张五星;耿喜臣;詹长录;穆大为;颜桂定;初旭;陆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高原肺水肿(HAPE)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 方法在海拔3 700 m采用静脉滴注L-Arg治疗HAPE患者8例,并与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混合气治疗的8例HAPE患者作对照,分别检测血中NO及NOS含量. 结果吸入NO组和L-Arg组治愈后较治疗前NO、NOS均增高显著(P<0.05或P<0.01);吸入NO组较L-Arg组治疗后NO及N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吸入NO和静滴L-Arg均可提高HAPE患者NOS活性,但L-Arg更经济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崔建华;王引虎;张西洲;哈振德;张素萍;朱永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