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噬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地里夏提·白克力;伊利夏提·肖开提;李学军

关键词:自噬, 肿瘤代谢性重编程, 人雷帕霉素受体Ⅰ型家族,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肿瘤多药耐药
摘要: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分解代谢细胞内组分的过程。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线粒体等损坏的细胞器和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和晚期,自噬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肿瘤发生早期,自噬降低肿瘤原发性基因不稳定性和蛋白聚集,以及激发抗肿瘤性免疫应答;在成熟的肿瘤中,细胞通过自噬对营养不足以及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代谢应激产生抵抗。自噬不仅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可增加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对辐射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肿瘤发生及肿瘤治疗中自噬的作用是双向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阐明自噬在肿瘤中发挥作用的详细机制。本文对自噬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和小分子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2012年在沙特被首次发现,疫情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在欧洲、非洲、北美洲和亚洲也有少量病例报告,近期韩国连续报告数十病例,并且1例经香港输入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MERS-CoV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在防止并发症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和肾功能保护。本文对文献报道的潜在临床治疗方法,抗MERS-CoV的潜在药物靶点和小分子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行舟;周辛波;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用于结肠镜操作的超短效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

    Paion公司宣布一种超短效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remimazolam),用于患者作结肠镜操作时的麻醉,将开始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该药已在Ⅱ期临床试验中与咪达唑仑(midazolam)进行比较,显示麻醉起效更快、操作成功率更高、安全性好、患者恢复迅速,包括认知功能的快速恢复。即将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是前瞻性、双盲、随机、安慰剂和咪达唑仑对照,美国多中心研究,入选460名需要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结肠镜操作的患者。患者随机分到接受该药、咪达唑仑或(加)芬太尼安慰剂组,实现患者达到中度麻醉状态。主终点是不需要另外的麻醉剂,能成功完成结肠镜操作程序的全过程。公司的下一个Ⅲ期临床试验将是支气管镜检查。该药是新型超短效全身镇静麻醉药,较目前已上市的麻醉药更安全有效,目前主要有3种适应证:操作镇静(美国首位适应证)、全身麻醉和ICU镇静。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液态复合物载药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初步体内外评价

    目的:采用液态药物复合物载药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人血白蛋白纳米颗粒(HCPT-HSA-NP),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和10-羟基喜树碱液态药物复合物(l-PEG-HCPT)为基础制备纳米颗粒。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包括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溶液物理稳定性、体外释放以及形态学考察和X线粉末衍射等,并初步考察注射液和该制剂(8 mg/kg)在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情况。结果制备的载药纳米粒理化参数符合纳米药物基本要求。包封率>99%,溶液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时间可达100 h。 HCPT-HSA-NP组抑瘤率显著高于HCPT注射液组(P<0.01)。结论 l-PEG-HCPT液态药物载药法可用于HCPT-HSA-NP的制备。

    作者:杨臻博;龚伟;王志媛;李兵胜;李明媛;谢向阳;张慧;杨阳;梅兴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芳基苄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评价

    目的:以Ex-Rad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活性的芳基苄砜类化合物。方法以2-萘酚等为原料,合成中间体3a~3f,用过氧化氢在冰乙酸中将3a~3f氧化成目标化合物4a、4b、5a~5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TK抑制活性,计算抑制率,筛选出具有抑制PTK活性的化合物。结果合成含砜及亚砜类化合物8个,结构经1H NMR确证。活性初筛发现化合物5c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先导化合物。结论合成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 ELISA法测定发现5c的PTK抑制活性较强。

    作者:唐林;张首国;彭涛;温晓雪;颜海燕;陈志武;王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疾病综述: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多发性和起病隐匿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该病的致病机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发病率、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已上市和在研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汤森路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衍生物药理学性质研究进展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差,在任何一种生物相容性试剂中都无法溶解,且内酯环(E环)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衍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不足,提高溶解性和稳定性,改进药理学性质,对更好发挥SN-38的抗肿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应用于临床、处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SN-38不同结构的衍生物及其药理学性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婵;陈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roAir RespiClick治疗急性哮喘

    以色列Teva公司近日宣布,其呼吸系统疾病新产品ProAir RespiClick已获FDA批准,这是一种由呼吸驱动的干粉吸入器,内置短效β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粉剂,用于治疗和预防≥12岁哮喘患者,伴有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支气管痉挛,以及用于预防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该产品是首个也是唯一由呼吸驱动的干粉急救吸入器,使用简单,预计2015年第二季度上市。该公司进行过8组临床试验,受试者都是患有哮喘或运动中发生呼吸痉挛的≥12岁的青少年或成人,结果证明安全有效。不良事件类似于沙丁胺醇吸入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主要是背痛、躯体痛、腹痛、窦性头痛及尿路感染。提示对硫酸沙丁胺醇粉剂、乳糖和乳蛋白过敏患者不宜使用。若用否出现皮肤发痒发红或唇目肿胀等应及时就医。切勿擅自加大药量,患者在使用前应告知医务人员之前所服用或吸入的其他哮喘治疗药物、降压药和抗抑郁药物等,以免影响药效。

    作者:赵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环磷酰胺线性微透析探针体内外校正影响因素

    目的:建立环磷酰胺线性探针体内外回收率优校正方法。方法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为灌注液,反向透析校正方法中的增量法与减量法校正线性探针,考察不同灌注流速对环磷酰胺线性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灌注流速为1.0μl/min时,环磷酰胺回收率大幅提高,增量法与减量法回收率分别由(24.11±1.75)%、(26.19±0.76)%提升至(50.93±0.91)%、(53.31±1.23)%,体内回收率为(26.19±0.76)%。结论环磷酰胺适宜进行微透析技术的取样,本实验校正方法简便有效。

    作者:刘春生;刘德鼎;姜云云;周莉;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型M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核心骨架的虚拟筛选

    目的:发现一系列新型选择性M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母核结构,并依据其设计化合物。方法分别利用3个已发表的Mer TK及配体(化合物1、2和3)的复合晶体结构(PDB code:3TCP,4MHA和4M3Q),由ZINCPharmer来产生只包含配体核心区域的药效团模型,并对ZINC化合物库进行筛选。筛选结果经过分析、归类,得到新型母核结构,据其设计化合物,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设计化合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药效团筛选得到含有16253个化合物的数据集,归类为12种核心结构,它们可以和关键氨基酸形成相互作用的原子或基团。其中,化合物12将疏水脂肪链含于芳环中,结构变化较大,依据其设计了化合物16a~16d,分子对接发现16c评分高,可作为进一步理性设计的基础。结论本研究通过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虚拟筛选方法,发现了一系列选择性Mer TKI母核结构的替代物,它们保持了选择性抑制剂与靶点的关键作用,可应用于新化合物的设计中。同时,此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靶标药物的发现中。

    作者:王晓锋;谢蓝;曾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祝贺《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

    2015年5月18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共300余家期刊单位参加了评审答辩。《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成功获得“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之后3年内将得到中国科协每年1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以报道国内外药学基础和技术研究进展为主要特色的评述性期刊。自创刊以来,在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广大编委、作者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药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已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科技期刊。10余篇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和“中国药学会优秀论文”。2010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2011、2014年连续两届荣获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作者:《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部给药系统及其治疗肺部疾病的进展

    肺部给药系统具有肺局部药物浓度高、无首过效应、药物吸收快等优势,已成为肺部疾病治疗和促进大分子药物吸收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肺的生理特点,着重介绍肺吸入给药的剂型、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和体内实验方法,以及肺部给药系统在肺部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肺纤维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金义光;李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囊泡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芝加哥天蓝6B的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功能对动物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选择性VGLUT抑制剂芝加哥天蓝6B(Chicago sky blue 6B,CSB6B)对小鼠热板潜伏期、醋酸扭体次数和福尔马林所致舔足时间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CSB6B不影响小鼠热板潜伏期。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 2.5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从26.50±2.97显著下降到8.22±1.90(P<0.01),腹腔注射6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显著下降到9.60±1.84(P<0.01)。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不影响小鼠的Ⅰ相舔足时间, CSB6B 0.5 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的Ⅱ相舔足时间从(139.40±21.02)s显著下降到(75.10±19.45)s(P<0.05),而注射2 h后对小鼠舔足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抑制VGLUT功能可显著抑制炎性疼痛,提示VGLUT参与了炎性疼痛的调控,可能成为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王志桐;俞纲;苏瑞斌;宫泽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恩利卡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Conatus制药公司宣布恩利卡生(emricasan)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头条成功结果。该药是可口服的泛胱天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38名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服用该药25 mg,2次/d。28 d后,与安慰剂组比,试验达到主终点时,给药组丙氨酸转氨酶给药组降低39%,安慰剂组降低14%。血清中3种生物标志物,caspase裂解细胞角蛋白18(caspase-cleaved cytokeratin 18,cCK18)、全长细胞角蛋白18,和caspase 3/7也较基线时明显降低。 cCK18降低30%,说明此药可有效地减轻炎症。恩利卡生安全、耐受性良好,未见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黄体酮纳米晶体胶囊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黄体酮纳米晶体胶囊的溶出度考察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一法,以900 ml浓度为0.2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 r/min,溶出时间为45 min。使用HPLC法对溶出样品检测,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 );流动相:甲醇-乙腈-水(35∶40∶25,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1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02%(n=15);溶液在24 h保持稳定(RSD=0.92%,n=8);在2.78~66.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n=6)。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黄体酮纳米晶体胶囊溶出度的检测。

    作者:郑敏杰;张晓燕;孙建绪;郑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骨碎补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骨碎补的指纹图谱方法,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快速评价骨碎补药材的质量,科学评价及完善骨碎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如下液相条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Zirchrom C18(4.6 mm×200 mm,5μm),甲醇-磷酸水溶液(pH3.6)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和聚类分析。采用如下液相条件进行含量测定: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甲醇-磷酸水溶液(pH3.6)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16个不同产地骨碎补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主要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6个主要色谱峰面积之和占所有色谱峰总面积>70%。通过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一致发现16批药材质量可分为3类,说明市售骨碎补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初步建立了骨碎补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外标法对16批骨碎补中4个主要成分(E)-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酸、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柚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4个主要成分表现良好的线性范围(r>0.9995)和回收率(97.9%~103.7%)。结论该方法特征性及专属性强,为科学评价及完善骨碎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

    作者:白俊鹏;尚振苹;蒋晓文;马宏达;赵庆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假病毒筛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假病毒是一种整合其他病毒囊膜糖蛋白所形成的具有外源性病毒囊膜、而自身基因组仍保持着源病毒基因组特性的一类病毒。假病毒因丧失了病毒的自我复制能力,具有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包括HIV、H5N1、HCV等病毒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基于假病毒技术进行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还通过总结大量研究成果阐明了利用假病毒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假病毒药物筛选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实验手段,将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王萍;张高红;郑永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研究专题报道”组稿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鼠颈静脉置管模型在咪达唑仑新制剂自身交叉实验药代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和优化大鼠颈外静脉置管模型,应用大鼠双周期自身交叉实验,评价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注射液与市售注射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SD大鼠6只,雌雄各半,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行颈静脉插管术,术后恢复1周用于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制剂和市售注射液制剂双周期自身交叉实验。分别采用单剂量肌肉注射1.33 mg/kg的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注射液及市售的咪达唑仑注射液对照制剂,交叉给药,间隔5 d,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大鼠颈静脉插管中按时定量取血,血浆样品处理后,采用LC-MS/MS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原型的浓度,应用WinNolin软件计算咪达唑仑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大鼠行颈静脉置管模型构建成功后,采血操作简单、对动物刺激小,满足药动学研究中少量、定时、连续取血的要求,解决了啮齿类动物在新制剂评价中应用自身交叉实验的操作瓶颈。咪达唑仑自动注射针制剂与市售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结论大鼠颈静脉置管模型可作为应用自身交叉实验评价新制剂与参比制剂药动学特点的可推广模型。

    作者:王晓英;王娟;李敬来;郑爱萍;李峥;张振清;庄笑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噬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分解代谢细胞内组分的过程。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线粒体等损坏的细胞器和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和晚期,自噬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肿瘤发生早期,自噬降低肿瘤原发性基因不稳定性和蛋白聚集,以及激发抗肿瘤性免疫应答;在成熟的肿瘤中,细胞通过自噬对营养不足以及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代谢应激产生抵抗。自噬不仅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可增加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对辐射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肿瘤发生及肿瘤治疗中自噬的作用是双向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阐明自噬在肿瘤中发挥作用的详细机制。本文对自噬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地里夏提·白克力;伊利夏提·肖开提;李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4月龄大鼠为实验对象,按常规方法分离、剪碎并消化心室肌组织,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衰老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溶剂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溶剂对照组IL-1β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1和10μmol/L组IL-1β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而TNF-α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下调衰老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基因表达。

    作者:盛莉;叶平;韩春光;刘永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