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冬梅;袁晓霞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锻炼, 肢体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肌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早期锻炼组)及对照组(常规锻炼组)。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肢体功能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尤为必要。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溶栓后各时段血管再通率及溶栓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可显著提升血管再通率,且不会降低用药安全性。

    作者: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集束干预在急诊颈外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集束干预在急诊颈外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在急诊科室中实施集束干预颈外深静脉置管的患者92例为观察组,未实施集束干预颈外深静脉置管的患者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外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病原菌的分布。结果:观察组感染率9.78%,高于对照组的3.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应用与急诊颈外深静脉置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连炳新;钟兵;鲍朝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囊性肾癌CT和MRI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究CT和MRI影像学对囊性肾癌(CR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CRCC患者32例,对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总结,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32例患者,多无典型性症状表现,经 CT 及MRI 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分隔、钙化及壁结节表现,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灶细节的显示,MRI 诊断符合率要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CC 影像表现特征缺乏典型性,行CT及MRI增强扫描可对特征性病灶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李文举;海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治疗四肢骨折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四肢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国利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术后门静脉的评价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前后肝门静脉进行成像,进而对手术前后门脉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脏CT检查确诊为肝泡性包虫病患者20例,CT显示病灶均累及肝脏3段及以上,门脉左右支或主干受不同程度侵犯,20例患者均行部分肝叶切除术,术后14~20 d内行肝脏CT复查,选择肝脏三期增强中门脉期进行观察评价,以比较手术前后门脉差异,对其门脉管径进行测量,判断患者术后门脉情况及有无相应并发症等。结果:20例手术患者中,术前门脉左支受侵5例,右支受侵12例,左右支均受侵3例;其中患者门脉主干受压明显12例,患者门脉轻度受压8例;术后 MSCT 图像显示,20例患者门脉受压均得到相应好转,门脉造影剂充盈良好;管径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门脉术后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可对肝包虫病术前门脉受侵情况作出评估,为手术制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对切除术后残余肝内门脉的恢复情况提供详细的影像学判断。

    作者:韩淼;鲍海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用于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胃溃疡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向良宏;胡文江;沈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本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从针灸疗法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多种针灸减肥方法及其机理研究现状、穴位选择、影响疗效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作者:蒙杏泽;朱小晓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综合性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和相关因素。方法:收治综合性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患者32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血流感染、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81%、51.56%及25.63%,其中,肺部感染阳性率高(P<0.01)。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假丝酵母菌构成比分别为67.81%、16.88%及15.31%,其中,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高(P<0.01)。血流感染、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患者中死亡率分别为16.44%、15.76%及13.41%(P>0.05)。结论: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可能并非影响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范红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顾建英;鞠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进展期胃癌给予胃癌D2根治术的腹腔镜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给予胃癌D2根治术的腹腔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治进展期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分别为开腹胃癌 D2根治术、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则显著更少(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给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安全性高,综合疗效明显更优。

    作者:李洁;苏伟;孙岩;李海霞;陈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形成原因,为日后有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社区护士150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社区健康教育情况。结果:95.8%社区护士认为开展社区教育极其重要,94.7%护士到社区以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宣传橱窗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但能主动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的仅29.8%,主要原因是社区护士本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活动经费、人员不足、社区居民热情度不高等。结论:开展成功的社区健康教育,需要社区护士本身有较好素质和知识技能,也需要社区居民配合和经费。

    作者:周君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方法:收治脑卒中存在摄食-吞咽障碍患者28例,进行评估和康复训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训练后,能够自行吞咽患者24例(85.7%)。结论:对脑卒中存在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有效训练,能促进患者自行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广财;黄金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单纯性阑尾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行常规阑尾切除手术,试验组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甘弟;黄江;谭伟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运用于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AECOP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P在AECOP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N在AECOP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作为反映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疗效监测上比WBC更迅速、敏感。结论:CRP是一种检测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评价AECOPD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并且在AECOPD的诊断和治疗上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徐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急诊处理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急诊处理效果。方法:收治四肢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患者52例,根据损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结果:52例患者无漏诊、漏治,伤口愈合良好;经过5个月~2年的随访,6例伴有神经损伤,4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2例肌萎缩,4例肢体坏死性截肢。结论:四肢骨折合并神经关节损伤患者应及时诊断与正确处理,可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梁新荣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心外手术后患者在ICU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心外手术后患者在ICU发生谵妄情况的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治心外手术后出现谵妄老年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合并重要脏器障碍、性别、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为术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是包括生理机能、环境、心理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带管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女性可能更易患术后精神障碍,应对这些患者早期给予关注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糖尿病足患者62例临床诊治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对策。方法:对62例糖尿病足病例进行归因案例分析。结果:治疗结果有3种情况,分别是病情较轻经保守治疗足部溃疡痊愈出院,病情较重经植皮或截肢治疗伤愈出院,放弃手术治疗而出院。结论:糖尿病足的独立高危因素是血糖控制不佳、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对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早期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肌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早期锻炼组)及对照组(常规锻炼组)。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肢体功能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尤为必要。

    作者:李冬梅;袁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HDL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作者:于建宏;杜洪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