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职业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护士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ICU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急,危重.护理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不被患者家属所理解的特点,长期高强度,高风险,精神紧张的工作容易对ICU护士的身健康产生压力,使护士的工作热情下降,护士流失较多.
作者:刘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世纪初期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仅占总死亡率的10%以下,21世纪初期心血管病死亡率已占发达国家总死亡率的近50%,发展中国家的25%[1].随着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常见病.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本文旨在探讨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文聪;王洪涛;洪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多年来,我院的护理工作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结合专科医院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方法,现对此作以探讨如下.
作者:申晓红;王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改良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61例进行分析.结果:优43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3.4%.结论:改良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较其他方法有明显优点.疗效确切,简便易操作,费用低廉.
作者:邱志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的妇女,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肿块质硬,外形不规则,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小而不易推动,因乳癌一般无自觉症状,故肿块通常由患者自己于无意中或经普查而发现.肿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是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乳癌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通常采用改良根治术.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47例,给予胺碘酮3~5 mg/kg稀释后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如果无效,再重复1~2次,总量不超过10 mg/kg.如果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立即给予电复律,如果血液动力学稳定或已转为窦性心律,继以1 mg/min,6 h静脉滴注.6 h后改为O.5 mg/min,维持18h.以后改为口服胺碘酮.结果:成功复律39例,总有效率为82.9%;6例因不能转为窦性心律,后使用同步电击复律成功;1例因胺碘酮及电击复律均不成功,后转为心室颤动死亡;1例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抢救成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常胜军;马明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要求沙袋压迫术区4~6 h,本科于2002年采用袋装食盐替代沙袋置于患者术区压迫,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采用袋装食盐,规格0.5 kg/袋,12 cm×17 cm,1袋无菌治疗巾或包布.
作者:伊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及恩替卡韦治疗组.观察肝功能、肾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恩替卡韦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及尿蛋白排出量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太永日;吴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于2006-05开始对8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了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西医药结合治疗,同时,进行预见性护理,延缓了肝性脑病发生及治疗取得一定效果[1].探讨预见性肝性脑病防治,预见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首发症状,减少误诊率.方法:对81例尿毒症患者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尿路梗阻2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余症状体征好转,血肌酐、尿素氮不同程度下降,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结论:尿毒症涉及各器官系统,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只有掌握尿毒症的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重视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检查,减少误诊率.
作者:曾亚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10/2008-06采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优16例,良18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4.44%.结论: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固定牢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家林;谭仁林;程勇;韩琦;韦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7例心绞痛(AP)患者、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0例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胞膜、胞浆PKC、胞浆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活性和红细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高于HC组,而胞浆中PKC活性明显低于HC组;AP组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明显低于HC组;AP组和AMI组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高于HC组,而胞浆中PKC活性低于HC组.结论:PKC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作者:葛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老年人随着体力活动的减少和代谢活动的降低,热能消耗也相应减少.机体对营养(热量)摄取不足或过多均造成体内免疫功能障碍而缩短寿命,特别是心血管病变和肾脏病变更为严重,饮食质和量的选择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的饮食应按其对营养的需要适当选择与搭配.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使用技术运用在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现根据实践工作及理论学习对不同患者的心里护理进行探讨醒分析.
作者:康春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枸橼酸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临床效果,探求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人流手术3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异丙酚+枸橼酸芬太尼,Ⅱ组异丙酚.观察记录其术前、中、后的SBP、HR、RR、SpO2,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Ⅰ组生命体征较Ⅱ组平稳,Ⅰ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两组均无人流综合征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枸橼酸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郑平;王新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肺间质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32例(0.25 g/次,1次/d,口服)、泼尼松组34例[0.5 mg/(kg·d),分3次口服,4周后减量,维持量15~20 mg/d]及阿奇霉素+泼尼松组(剂量分列同前)30例,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临床表现、肺CT、肺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改变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肺CT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泼尼松及联合泼尼松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是安全、有效的,且可以长期服用.
作者:申瑞娟;宋达琳;闫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应具备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为适应目前医学发展模式的需要,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同时培养医学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科研意识.
作者:王金昌;冯星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痊愈33例,死亡2例,治愈率94.3%,病死率5.7%.结论: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孟春梅;王江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立法的不断完善及人们对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院于2008-01开始执行输液卡制度,要求护士把患者姓名、床号、日期、开始时间及输液总量、药物名称及剂量用电脑打印出来,并要求护士在所输液体的后面签上时间和执行护士姓名,表示目前用药状态,输液完毕后并注明结束时间及护士姓名;依此类推,直至所有液体输完,这样就能很清楚地显示患者的输液状况;如共几组液体,滴速是否合理.
作者:潘瑞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1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A组应用维生素B1 500 mg、维生素B12 500 μg分别肌内注射;B组则用川芎嗪120 mg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酚妥拉明1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以上两组用药均1次/d,共治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Hoffman反射潜伏期测定.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其M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Hoffman反射潜伏期缩短,仍以B组显著,且该组有8例MCV恢复正常,而A组则无一例恢复正常.结论:川芎嗪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症状缓解快,完全缓解率高等优点,效果明显优于维生素B1、维生索B12.
作者:毕建文;曲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