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刘冬梅
目的:探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直接因素.方法:用微生物方法以消毒技术规范为标准.结果:供应室消毒锅不安全,灭菌合格率仅为33%,术中人员流动量大,手术间结构不合理,空气中含菌量超标.结论:要求用于手术的一切器械物品绝对无菌,术中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加强空气消毒及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术后彻底洗净器械血迹,是保障灭菌合格率的关键.
作者:张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右肺中叶综合征(ML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58例ML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炎症(82.7%)为主要病因,异物(6.9%)和结核(10.3%)为次要病因.采用抗感染、肺泡灌洗、体位引流、支气管镜等治疗后痊愈53例(91.4%),好转5例(8.6%).结论:MLS在儿童肺不张中较常见,感染为主要病因,通过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宋雅丽;蔡世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我院于2009-05-10切除1例嗜铬细胞瘤,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红;王晓宾;刘兆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丁苯酞治疗后第11天,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为(11.73±3.72)ng/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5±3.2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丁苯酞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郭新庆;吴穹;郭新明;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急诊治疗由输尿管结石导致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1/2007-04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急诊应用ESWL治疗由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的急性肾绞痛186例.结果:单次ESWL治疗结石完全碎裂140例(76%),未完全碎裂46例(24%);ESWL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160例(86%),26例(14%)患者仍需要进一步止痛处理.结论:应用此方法治疗简便、经济、不需麻醉,能在门诊治疗,特别是对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徐银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致严重皮下气肿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75岁.60 kg,ASAⅡ,因右肾囊肿拟择期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术前BP 140/90 mm Hg,SpO296%,HR 80次/min.ECG示大致正常,X线老年肺气肿听诊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性罗音,选择硬膜外麻醉,术中连续监测NBp、HR、ECG、SpO2、吸氧,硬膜外选T10~11,穿刺直管顺利,试验量利布合剂3 ml,5 min后硬膜外腔注射利布合剂6 ml,并静脉注射芬氟合剂1ml,咪达唑仑2 mg,气腹压力13 mm Hg,手术进行顺利,约30 min手术结束时,患者出现烦躁,SpO2下降为94%,遂以芬氟合剂2 ml静脉注射,氯胺胴20 mg静脉注射,患者稳定后但SpO2持续下降到90%[1],听诊双肺呼吸音低,捻雪音,触诊颈部以下广泛皮下气肿,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
作者:张留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所谓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是指糖尿病无心血管疾病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与已有心血管疾病者等同的状态.这种新的理念揭示出糖尿病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张柱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头部外伤的患者需要行急诊手术时,对于护士来说迅速做好头部准备是术前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笔者2007-08/2008-08在护理工作中总结了一个新的头部备皮方法,临床用于9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京玉;林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新入院患者,因入院时病情危重,需采血化验和建立静脉通路,且患者需用Y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护士必须分开操作,而危重患者此时抢救也可能同时进行,需争分夺秒,患者又因血容量不足、循环差给采血和输液带来难度.现介绍一种在护理工作中使用的可一次性采血和输液的方法.
作者:庞桂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1].常使患者痛苦不堪,需要及时处理.2002-04/2005-04我们对93例尿潴留患者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12足三里穴封闭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伊丽萍;董海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现将我院2007-01/2008-12由超声诊断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腋窝肿块76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振宇;方占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在门诊各个岗位上的护士要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良好的修养,沉稳的情绪,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一切患者给予同情与关心,决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和生硬的语言,更不能对患者因生病忧虑而表示讥讽、轻视,对患者的各种询问耐心解释,仔细倾听,给予情感上的尊重,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1].
作者:郑顺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经腹脐静脉穿刺产前诊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9例孕妇接受B超引导下经腹脐静脉穿刺,并对其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结果:69例孕妇中,一次进针成功46例,2次进针成功18例,3次进针成功2例,穿刺失败3例,均未发生流产、早产、胎死宫内、脐带撕裂、胎盘早剥、宫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认为做好B超引导下经腹脐静脉穿刺术孕妇术前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宫缩、穿刺点渗血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孟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宫颈癌患者的术前治疗.方法:应用吉西它滨+顺铂方案9例,其他含铂方案16例,不含铂方案2例,化疗间隔3~4周,化疗疗程数1~3个.结果:2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62.96%(17/27),完全缓解率为7.41%(2/27),部分缓解率为55.56%(15/27),病情稳定37.04%(10/27),无一例出现疾病进展.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的分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孙红梅;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中褥疮的防范措施.方法:从病因预防,术中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做好预防性护理.结果:术中未发生褥疮.结论:了解褥疮发生原因,加强基础护理杜绝褥疮的发生.
作者:张素娥;闫鸿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静脉留置针和深静脉导管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被患者普遍接受.输液结束用肝素封管后,需将调节夹将留置针或留置导管软管夹闭于近心端,防止回血使针管堵塞.临床中,常由于翻身或其他原因,出现将调节夹脱落丢失的情况.近年来,我们将一次性针头保护帽用于此种情况的补救措施,夹闭针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美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2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结果:12例患者中,9例11~15 d恢复胃功能,3例24~40 d恢复胃功能,均痊愈出院,定期随访,恢复良好.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旦诊断成立,心理护理、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配合药物治疗,是疾病恢复的关键.
作者:汪云朋;胡玉玲;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其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01/2008-12医院2 09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09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标本中分离的占73.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2.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8.3%、42.4%.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8.0%、40.3%.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迪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肋骨骨折多由纠纷、斗殴引起,一部分由交通事故、撞跌伤所致.往往需要司法鉴定,所以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率,对于公正司法量刑、减少医疗纠纷非常之必要.我们对2007-08/2009-08我院120例胸外伤患者常规DR片,部分下位肋骨骨折未能显示者,而临床症状较明显行DR能量减影技术获取骨骼成像,而发现低位肋骨骨折者75例89处线形骨折,现分析如下.
作者:吴涛;王志学;周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院2008-02-22成功救治1例外伤致眼球脱入上颌窦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历摘要男,21岁.出租车司机.车祸伤后左眼眶疼痛、流血不止4 h于2008-02-22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在车祸中被木条戳伤左眼部,当即出现左眼部、颈部疼痛,流血不止,CT、MRI检查发现颈部无明显异常.右眼视力:1.0,左眼眶内无眼球,球结膜水肿,左内眦部3.0cm长垂直裂伤,内眦部畸形,上下泪小管断裂,CT示左眼球位于左上颌窦内(内侧壁和下壁骨折塌陷).
作者:郑粉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