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华
我院2007-10/2009-10将七氟烷与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临床,共实施小儿外科手术57例,主要观察其在小儿外科的实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玉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成人肠套叠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套叠类型及病因.结果:11例肠套叠患者中,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例肠套叠包块随访中自行消失,全部资料超声图像典型,其中小肠-小肠型5例,回肠-结肠型4例,结肠-结肠型2例,病理证实为肠道脂肪瘤1例,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瘤2例,盲肠炎症1例,Meckels憩室1例,肠癌3例,炎性纤维性息肉2例,1例肠套叠包块自行消失.结论:彩超诊断肠套叠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发现病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牛丽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2 a笔者在切除消化道较大息肉时,先在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然后再行高频圈套电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巩俊卿;赵红;张立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大骨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对称发病、关节畸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在非大骨节病流行区,容易误诊.笔者对大骨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及鉴别总结如下.
作者:朴荣日;张彦青;杨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 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 mm 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 ST段抬高≥1 mm 18例,V3R~V6R ST段抬高≥1 mm 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 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芳;崔智飞;孟素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加强放疗患者皮肤反应观察及护理,避免不良因素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或放疗过程中因患者知识缺乏皮肤保护不当影响放疗进程.方法:放疗前、中、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局部皮肤观察及处理,尽可能减轻放疗患者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护理,一方面,年轻护理人员对放疗患者皮肤护理意识增强,护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护理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患者尊医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放疗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确保放疗顺利进程.结论:加强放疗患者局部皮肤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肿瘤患者的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甄志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人及小儿,以老年男性多见.发病率较高,约占各种颅内血肿的10%[1].本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疗效较好.我院1995/2008年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1例,其中常规钻孔冲洗引流52例[2],负压引流治疗29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岐;孙国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妇科养荣胶囊对于产后子宫复旧、宫底下降高度的影响.方法:160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常规于第三产程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 1次同时加服妇科养荣胶囊3 d.对照组仅于第三产程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 1次.结果:治疗组即妇科养荣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分别为:产后出血量(89.2±23.3)ml和(98.6±34.2)ml,官底下降高度(2.34±1.80)cm和(3.58±2.21)cm阴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2.9±0.7)d和(3.3±0.9)d,宫缩痛持续时间(2.0±0.8)d和(2.4±1.1)d.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妇科养荣胶囊可明显缩短产后子宫复旧时间、减少恶露排出,该药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薛国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尺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行尺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上方的肌间沟,持续按压到注药后5 min.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2%,对照组为80%,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骨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麻醉效果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血脂及载脂蛋白A、B及脂蛋白α水平的改变.方法:对临床行胆囊切除术的4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血脂及载脂蛋白A、B及脂蛋白α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α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胆囊切除术后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有利于指导胆囊切除患者结石复发的预防.
作者:宋红美;潘新民;陈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在临床输液中,笔者观察到当连续输入注射用泮托拉唑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时,输液管中液体呈乳白色.立即夹闭输液,更换输液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未发现不适症状,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
作者:伊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比较MCuIUD与TCu220IUD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2006-03/2008-03采用随机比较的研究方法,分别放置两种IUD各150例,于放置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两种IUD 12个月的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续用率分别为:MCuIUD 0.7%、0.7%、1.3%、95.2%;TCu220IUD 1.3%、2.7%、3.3%、86.8%.其中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MCuIUD均低于TCu220IUD,有统计学差异(P<0.05).续用率MCuIUD高于TCu220IUD,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CuIUD具有脱落率低,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明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病,经常会根据病情需要切除子宫,切除子宫后有52.7 9/6的患者在术后0.5 a内会发生性交痛或性交困难[1],使患者产生焦虑甚至抑郁情绪,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影响夫妻感情,医务人员必须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作者:杜轩;季晓玲;王会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脑中风[1]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给患者造成身体痛苦,重症卒中后高热是常见的合并症,笔者2006/2009年辨证施护重症卒中后高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莹;管健;周春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Ca+拮抗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疏血通注射液8 ml/d,共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心绞痛近期疗效好.
作者:倪卫东;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本文旨在探讨结肠运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诊 (T1=0.5).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0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42~60岁,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排便费劲、排便未尽感,排便次数:1次/d~1次/5 d,病程6个月~10a.
作者:杜庆山;蔡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不足所致的生后3周~3月龄的婴儿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幸存者常遗留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但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极易被漏诊或误诊.我院2001-03/2009-07共收治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54例,其中23例早期有漏诊或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郝红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标层析法检测抗-HIV在献血员初筛中的适用性.方法:用金标层析法和ELISA法对35 475名献血员进行抗-HIV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抗-HIV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金标层析法适用于街头无偿献血员的筛选.
作者:张宁;张立红;王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支气管炎和急性胃肠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1岁.因发热,咳嗽1周,头晕、心悸、腹泻1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 a,未经正规治疗,未监测血压.查体:T37.5℃,P90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貌,精神差,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HR 90次/min,闻及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腹软,剑突下压痛,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肌力4级,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李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反复呼吸暂停的30例早产儿为治疗组,应用NCPAP辅助呼吸,并与30例未使用NCPAP的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NCPAP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及其他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蓉美;徐苏东;陈学珍;金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