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娜;李莉芸
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病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系统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临床经验证明,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虽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无意识状态,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并且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引起一些副作用,术后恶心、呕吐也较为常见,尤其是术后头24小时更为明显,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作者:叶慧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有效避孕措施在育龄妇女中的广泛实施,近年来人工终止妊娠的比例相对下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因避孕失败或未避孕而致意外妊娠,需行人工终止妊娠者.我科2002年元月~2006年4月对364例中期妊娠妇女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采用米索前列醇与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利凡诺)联合用药及单一应用利凡诺两种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OSAS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可控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儿,ASA Ⅰ-Ⅱ级,术前30分钟口服咪达唑仑0.5mg/kg,入室后在各项常规监测下开放外周静脉.静注瑞芬太尼3 mg/kg(推注时间1min以上),丙泊酚2 mg/kg诱导麻醉诱导,以1~1.5ug/kg.min-1的瑞芬太尼和6mg/kg.h-1的丙泊酚持续输注麻醉维持.所有患儿术中均采用PCV模式控制通气.术中根据手术情况调整静脉麻醉药用量,手术结束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停药后给予地塞米松0.1 mg/kg(大剂量为5mg)以减轻术后咽喉部组织水肿,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2 mg/kg肛塞术后镇痛.结果1、所有患儿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20±0.78min,拔管时间5.85±1.12min,睁眼时间6.58±1.76min,PACU逗留时间为19.04±2.47min.3、术后无一例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均能合作.术后VAS评分显示疼痛剧烈者3例(7.8%),中等疼痛者11例(27%),稍疼痛者23例(57%),几乎不痛者3例(7.8%).术后有一例病人呕吐,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能很好地满足该手术要求,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病人均无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术后疼痛控制较满意,同时又不影响苏醒,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庄少惠;陈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内科20余年来收治已确诊的白血病晚期患者60余例,由于本病有难以治愈的特点,加之多数患者反复外出检查,使治疗花费巨大,经济状况一贫如洗.疾病的缠绕、治疗的无望、经济的贫困、求生的欲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紧紧地束缚着患者的肉体和心灵,同时使患者在家庭中始终沉浸着忧伤的情绪之中.
作者:王大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秋季腹泻(以下简称秋泻)患儿心肌受累情况.方法对2002年9月~2003年12月我院我科收治的轮状病毒阳性的40例秋泻患儿(排除其它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疾病)测定了心肌酶谱,并对其中30例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40例秋泻患儿心肌酶谱(AST、LDH、CPK、CK-MB、α-HBDH、LD1)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2.5%、85%、97.5%、60%、70%、75%.增高低值为正常的1.0~1.4倍,高值为正常的3.2~10.1倍.以AST、CPK敏感性强,而CK-MB、LD1特异性强.结论心肌酶谱对早期判断秋泻患儿心肌受损优于心电图检查.本文提示我们在治疗秋泻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严格掌握补液量及速度,以防意外发生.
作者:赵黎光;马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肺外结核病中的重症结核,常是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的脑部表现.由于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蔓延,使结脑的发病率有所回升.现将我院在1997~2004年间收治的30例结脑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仕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明确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过去发生的1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病人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心包填塞10例,迟发性心包填塞8例.结果 18例病人分别经心包穿刺、心包开窗引流及开胸止血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结论心包填塞是心脏直视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经诊断,无论急性还是迟发性,均应积极治疗.适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会有效地降低心包填塞的发生.
作者:吴兵;王朝晖;吴东信;李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今后医药物流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物流市场的主角肯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医药行业有其特殊性,国家对药品的管理以及仓储、运输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所以医药物流好的发展模式即从医药企业分离出的物流部门,经改造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作者:宋慧勇;李湘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临床可行性.方法40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20例,Ⅰ组布比卡因15mg,用Bromage法测定运动阻滞,监测各项生命指标.结果Ⅰ、Ⅱ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但Ⅰ组容易发生循环紊乱,Ⅱ组均较平稳且作用时间长.结论罗哌卡因既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又较少出现循环紊乱,适合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湘灵;谢涛;肖金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对肠梗阻的诊断及选择手术时机.方法确诊肠梗阻进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效果满意.结果本组49例中年龄小者3岁,大者68岁,其中20~50岁42例,占85.7%;发病时间短者3小时,长者6天.结论肠梗阻的病情复杂,进展快,在治疗上更带有迫切性,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正确判断肠梗阻的性质和程度,适当选择手术时机是挽救死亡的关键.
作者:温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结核病是一种高发病种,并容易和其他疾病合并感染,结核病合并其它病症时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容易引起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误差,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ABX Micros-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34例结核病患者标本,其中发现47例异常计数结果,现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朝辉;张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段是好发部位,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腰背痛等后遗症的发生,成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我科病房自1999年以来收治7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者患者,经中医证治获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强;陆念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内科保守治疗仅限于脱水和防治并发症,对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颅内压升高及脑疝作用有限,而开颅手术可迅速清除血肿,但脑组织损伤严重,且适应症要求严格,因此尽快清除血肿,消除占位效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
作者:刘红;黄咏梅;钱爱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晚期肝硬化腹水相当于中医的鼓胀,本病系顽难之症,多属本虚标实,病程较长,由于失治、误治,攻伐过多,损伤正气,大多数病人均有气血亏损,血脉淤阻,腹大腹胀,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应重用补气活血药治之.气补以促血行、活血则水化,补气活血药能扶助正气,助其运行,胀自消矣.
作者:王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大学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一名大学生都倾注了国家、父母及本人的心血与汗水,而他们将来对家庭及社会的预期回报也是非常高的.为了保障这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就必须对他们生活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高校医疗就是作为这样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来保障大学生的.
作者:李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1月份至2003年11月间脐带异常86例.包括脐带绕颈1周,脐带绕颈≥2周,脐带扭转,脐带过短,脐带脱垂,并与同期86例无脐带异常者对照比较,发现脐带异常可使产程延长或停滞,使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率为同期分娩新生儿窒息的4倍.通过产程B超监测,胎心电子监护等,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部分脐带异常.积极处理产程,可使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大大减少.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其血脂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市二七区两所小学二~四年级学生,筛查出肥胖儿童42名,随机选择对照儿童60名,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测及血脂测定.结果肥胖组儿童体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饮食习惯,50%以上的肥胖儿童喜食肉类、油炸食品及含气饮料,喜欢吃蔬菜者为26.65%.每天膳食中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而膳食中摄入的铁、锌、维生素A、B2和维生素C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5).能量来源,脂肪所占比例为32.06%,三餐能量失衡,早餐占11.52%,晚餐占54.10%;肥胖组男、女和儿童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和血脂综合指数(LCL)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胖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不平衡同时存在,伴有血脂异常改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儿童膳食的健康教育.
作者:付三仙;许颖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肝胆管结石,狭窄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我国常见和难治疗的胆道疾病,由于其在治疗上的复杂性及常合并严重并发症和晚期的肝损害,肝胆管结石仍然是外科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也是当前胆道外科棘手的问题,其术后残石率,胆管狭窄,结石复发率相当高,因此,改进现行的肝胆管结石、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疗效,是肝胆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贺才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内伤头痛[1]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原理.方法将80例内伤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1例用腹针治疗,39例用中药内服治疗.对两组治法的疗效用视觉评分量表测评,作出比较.结果腹针组疗效高于服中药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安全有效,处方规范,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小部;蓝健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氨基苄青霉素药疹的认识,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237例应用氨基苄青霉素治疗患儿确定为氨基苄青霉素所至药疹的69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疹率为5.58%.疹型为斑丘疹,红斑疹,荀麻疹,接触性皮炎,甚至为剥脱性皮炎.出疹时间3-19天,平均9.53天.皮疹与过敏体质、稀释本药所用的溶剂、年龄有关,与剂量无关.结论氨基苄青霉素所至药疹与过敏体质、稀释本药所用溶剂、年龄有关,与剂量大小无关.
作者:赵黎光;李婷婷;尚云晓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