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合
目的:介绍笔者5年中运用三种术式治疗后马蹄状肛瘘的体会,旨与同道切蹉提高.方法 后马蹄状肛瘘131例,选用拖线引流、半缝合引流及全切开引流三种术式治疗,治疗例数分别为58例、51例、22例.对比观察三组一次手术治愈率、术后创口平均愈合天数,术后2周内疼痛情况及出院后半年以上肛门畸形、失禁的发生率.结果 三种术式的一次手术治疗率无差异,P>0.01.拖线引流组与半缝合引流组术后创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全切开组,P<0.01,前二者无差异,P>0.05.术后VRS疼痛评估,拖线引流组与半缝和引流组均明显轻于全切开组,P<0.001,前二组间无差异,P>0.01.出院随访均无严重的肛门失禁,高位马蹄状瘘全切开组肛门畸形达100%,明显高于其余二组,P<0.001.结论 三种术式均是治愈后马蹄状肛瘘的有效方法,然以病人角度出发,应提倡无痛、微创的术式,从术后质量分析拖线引流、半缝合引流确是目前治疗后马蹄状肛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敬华;朱平;周军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照观察了电针与西药海得琴(又名喜得静)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患者96例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简短精神症状检查量表(MM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39.6%、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率为22.9%、有效率为70.8%,二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清β-淀粉样蛋白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在改善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指标方面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
作者:罗玳红;邹婷;黄庆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急诊科近年收治的36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中的利弊得失.结果 氟乙酰胺中毒皮层脑损害较重,这可能与皮层脑细胞能量消耗相对较大,对能量供应障碍特别敏感有关.乙酰胺有特效解毒作用,醇类饮料口服解毒效果亦好;止痉,防治脑水肿是减轻脑损害的重要环节.结论 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损害皮层脑细胞;解毒,防治脑损害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正福;李富萍;周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使实习护生在手术室尽快进入实习状,态完成实习计划.方法 实行专人带教集体培训.结果 实习生反应良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优秀率显著提高.结论 实行规范带教,使其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欣芝;卢君宇;孙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当前使用的白/球蛋白比值(A/G)参考值范围1.5~2.5是否恰当,作实验探讨.方法 以经典盐析法与自动分析方法对100余例体检者血清做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并求出相应A/G,探讨差异程度.结果 经典盐析法A/G全部高于当前自动分析方法.结论 A/G的现有参考范围必须修改或不用.
作者:张全温;刘红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多种原因所致的低色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主要因为血红素合成障碍和对铁不能利用造成低色素性贫血,在骨髓及末梢血可见环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增高的一种贫血.本文2例均有慢性中毒病史致骨髓异常及染色体有改变而发生本病,虽非罕见但亦较少见,在国内尚有少数报告.现将我所收治的2例患本病的住院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岳宏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心力衰竭是指心血管疾病进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需求,导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静脉系统淤血、肢体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心力衰竭恶化而反复住院,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预防心力衰竭的恶化,我们对反复住院的心力衰竭恶化患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秦新玲;邓志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后砷在人体内蓄积及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在改水1年内对曾饮用高砷水的村民测定尿砷、发砷含量.结果 停止饮用高砷水后,尿砷在4个月内,发砷在7个月呈急剧下降趋势,至12个月后,尿砷降至正常水平,发砷均值仍高于国家标准.说明停用高砷水后,体内蓄积的砷大部分被人体代谢,同时还有一部分由于与角蛋白结合紧密而不易解脱.结论 终止饮高砷水后,病区人群体内蓄积的砷逐渐排出体外,但也有部分因与角蛋白结合紧密对人体产生危害,故应在改水的基础上开展驱砷治疗,使体内蓄积的砷尽早排出体外.
作者:王宏;李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治疗高反应性鼻病的疗效,探讨高反应性鼻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5例鼻腔结构无明显异常的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的高反应性鼻病患者在鼻内窥镜下用微波热凝双侧筛前神经鼻内分布区域,合并下鼻甲肥大者同期行下鼻甲前端热凝.结果随访半年~1年,半年显效62例(72.9%),有效14例(16.5%),无效9例(10.6%),总有效率为89.4%;1年显效56例(65.9%),有效13例(15.3%),无效16例(18.8/%).结论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双侧筛前神经治疗高反应性鼻病无出血、无碳化,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与手术相比,病人痛苦小,对组织损伤小,基本无出血,不失为控制高反应性鼻病症状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赵为海;张光福;王孝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对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4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中有14例(27.8%)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运动试验或过度换气方法有助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结论 心电图运动试验或过度换气方法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是较为简单实用方法.
作者:乐兴丁;林艺婵;杨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患者74例,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治疗,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7~14天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之品、酒及鱼腥等发物.结果 经1~2个疗程,治愈38例,显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二方化裁合用,有益气固表,祛风散寒之效,恰治寒冷性荨麻疹营卫不和,表虚卫弱之病机,疗效明显.
作者:郭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形而上学方法论对针灸临床的影响在针灸临床中,不仅要体现既有的辨证诊断与取穴组方,而且还要体现完成的辨证择针与辨证择法的辨证观.脱离辨证这一核心思想,是机械的唯物论,必然影响其应有的临床疗效,束缚针灸学的研究与发展.
作者:常国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难治性的皮肤顽疾.银屑病是目前国内外皮肤科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病因亦尚未完全明了.银屑病的主要表现为泛发性大小不等红色炎性丘疹,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皮疹,分布在大腿、小腿、前臂、躯干及头部,甚至全身,皮肤粗糙、肥厚呈苔藓样改变,其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抓之脱屑,刮之易落,瘙痒并有出血、结痂等皮肤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自2003年~2006年5月,笔者以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银屑病50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俊华;刘维虔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7月对我科收治的106例HIE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83%,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同川;扬道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自拟槐花二柏汤加减治疗内痔出血,经临床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18例中,男性70例,女性48例,年龄18-70岁,其中以20岁至60岁居多.病程短者一天,长者达40年之久.
作者:樊贺明;王菊臣;卜丽华;徐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腹部创伤是外科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取得良好的疗效极为重要.我院自1993年~2005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76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新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由于大肠癌的预后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差的,发生转移及复发比较常见.化疗是许多大肠癌病人术后及晚期病人的必需选择.在许多种化疗方案中,L-OHP+CF+5-FU方案正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得到较好的评价,较之以往的CF+5-FU方案,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为大肠癌的化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我科于1998-2002年间,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方案对62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顺粒规静脉化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书仁;张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其中,老年人SAH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死亡率较高.为探讨早期诊断,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现将笔者临床所遇及我院诊疗的老年人SAH38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林伙水;许景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胃Dieulafoy病的认识,探讨胃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例胃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提出诊治方法.结果 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大量呕血、黑便、休克.病灶位于胃贲门部2例,胃窦部小弯侧1例,胃角1例.4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血管缝扎2例,胃局部楔形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该病临床特点为突发性、难治性出血,病变多位于胃左动脉供血区.治疗方法主要选择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
作者:张福先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稳步发展,我们自1993年以来进一步抓好免疫规划宣传,建立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宣传网,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进行宣传,突破重点难点,有力地促进了免疫规划工作,巩固了免疫规划成果.
作者:陆万专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