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1例护理

徐雪娟;刘璐

关键词:儿童患者, 垂体前叶, 选择性, 甲状腺激素抵抗, 甲状腺激素受体, 组织器官, 临床, 家系, 基因突变, 功能异常, 护理报, 障碍, 腺体, 文献, 收入, 结构, 概念
摘要: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是临床少见的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突变致TR结构功能异常,使甲状腺体对包括垂体前叶在内的全身组织器官作用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自1967年Refetoff等报道第一个家系以来,目前已发现100余个家系[1].其中,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以下简称PRTH)更为罕见.GershengornWeintraubl 1975年提出选择性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的概念.迄今文献已记载70多例[2~3].我科于2006年3月20日收入1例PRTH的儿童患者,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研究

    目的:前瞻性研究中西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4年1月~2006年2月我院妇科门诊95例高催乳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中西药组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溴隐亭加中医辩证治疗;西药组39例,单纯给予溴隐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中西药组治愈率73.21%,总有效率91.07%,反跳率0.00%,复发率31.37%;西药组治愈率51.28%,总有效率82.05%,反跳率15.63%,复发率68.75%.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反跳率和复发率比较,结果分别为P<0.05、P>0.05、P<0.05和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药治疗对高催乳素血症的总有效率相近,但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治愈率,明显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和反跳.

    作者:许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981~2006年全球制药界25年大事回顾

    1981年首次检测出AIDS病毒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每周发病率和死亡率报告公布了5例患者的具体症状,此后被证实为AIDS患者.此次公布日期被官方认定为HIV/AIDS流行的起始时间.

    作者: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网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圣都痛宁中阿司匹林、咖啡因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测定圣都痛宁中阿司匹林、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SymmetryC18(4.6mm×150mm,5 μ m)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甲醇(7:3)为流动相,254nm波长处检测.结果 本方法阿司匹林、咖啡因的回收率分别是99.5%和100.4%,RSD分别是0.9%和0.8%(n=7),阿司匹林和咖啡因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0.0776~0.2327 mg·ml-1,0.0094~0.2822 mg·ml-1.回归方程Aa=5.14×106C+14197,Ac=3.17×107C+270.4;ra=0.999 9,rc=1.000 0,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胡秋燕;李凌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从科学历史角度看中医发展趋势

    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是对绝对性或神性的渴望.客观真知是由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的和发展起来的,并由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它要由客观实践反复检验,而后者又要客观真知(即科学理论)反复论证.历史学就是一种根据结果析解它发生的过程的研究.许多历史的反思与理论的突破都是在科学精神的大旗下完成的.

    作者:莫利吾;扬信阳;程庆林;李志红;苏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纳米药物与普通制剂的药物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强的化学活性、较快的吸收速度,在通过生物体的各种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设定药物的靶向性等许多方面,纳米药物都具有一般药物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领域.本文从纳米药物的制备、特点、应用等几方面介绍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药物的前景.

    作者:陈智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痰热清治疗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治疗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4月共收治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痰热清组和清开灵对照组,观察在保肝基础上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满意.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日旺;冀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基硫氧嘧啶药物所致相关性血管炎护理1例

    丙基硫氧嘧啶(以下简称PTU)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常用药物之一,自1993年Dolman等首次报道PTU可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相应报道[1],并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国外文献报道,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近90%的病例所服药物为PTU[2].据国外文献报道,初发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的阳性率为0~6.7%,服用PTU后ANCA的阳性率为25%~64%,服用他巴唑(MMI)后ANCA的阳性率为0~3.4%[3~6],服用PTU后出现ANCA阳性与服药时间无关[1],PTU引起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会造成病人生理、心理上的不适,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服用PTU药物致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青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手术室质控管理的探讨与体会

    随着护理科学及临床外科学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涌现,手术室在建设布局、规范化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日趋提高.而手术室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交流护理经验,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作者:王丽娜;牛红玉;崔晓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医保:刺激年轻人参保

    延长年限为促使在职者参保很多读者将问题集中在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期限从10年延长到15年.

    作者:蒋悦飞;刘幸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灌肠器技术改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观察密闭改良式灌肠器-闭式灌肠器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疗效,从而探索对该疾病行之有效的灌肠方法.方法 对本院消化科2004-2005年期间1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了密闭式灌肠器进行药物保留灌肠,并与10例以传统灌肠法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对照,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0例病人均达到药物保留灌肠的目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达PR以上且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灌肠液无外渗,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密闭式灌肠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作者:储华;蔡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政府改制引发医药商机

    在政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思想主导下,医药行业未来几年将发生巨变,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投资机会.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药品销售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一些药企被迫退出医院市场,2-3年内医院用药习惯将逐步向市场化需求变化;药品价格也将回归自然,处方药所包含的40%的销量和价格泡沫逐步被挤压;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虽然销量不会有很大上升甚至不会上升,但处方药的营销费用会有较大下降,此外可能获得居间人出局让出的市场份额.

    作者:罗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儿童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1例护理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是临床少见的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突变致TR结构功能异常,使甲状腺体对包括垂体前叶在内的全身组织器官作用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自1967年Refetoff等报道第一个家系以来,目前已发现100余个家系[1].其中,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以下简称PRTH)更为罕见.GershengornWeintraubl 1975年提出选择性垂体甲状腺激素抵抗的概念.迄今文献已记载70多例[2~3].我科于2006年3月20日收入1例PRTH的儿童患者,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徐雪娟;刘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尿失禁是指尿液排出不受控制不随意自行流出.1.分类1.1 神经性尿失禁:脑血管病、脑卒中后、腰椎骨折脊髓损伤等病人导致膀胱排尿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性失尿出现的不自主排尿.

    作者:蒋笑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约有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危因素,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2]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降压药物治疗的强制性适应证,而且血压应该降至130/80mmHg以下.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44%;而单纯控制血糖仅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下降12%、微血管病变下降25%、心肌梗死下降16%.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连平;朱少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减少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40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静脉穿刺拔针时,A组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B组采用替换压迫止血法.结果 A、B两组病人皮下瘀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静脉穿刺拔针时采用一次直接压迫止血法可有效降低皮下瘀血的发生率.

    作者:方青枝;高艺桑;陈素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跨越欧洲GMP门槛

    随着我国制药企业全面完成GMP改造,我国的药品生产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产能的提高渴望市场的扩展,出口成为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

    作者:马迟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清洁肠道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肠道清洁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取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各自不清洁人数,所需时间及术后首次排血便人数.结果 观察组不清洁人数为零.所需时间短,术后首次排血便无一人次,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掌握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清洁肠道的方法

    作者:曹晓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早期肠道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使用蕃泻叶导泻和早期肠内营养,常规治疗组20例采用重症胰腺炎常规治疗和肠外营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比常规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快、合并感染率低、平均住院天数少.结论 大剂量肠道清洁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还可减少并发症,又经济、省时,患者及早进食,对其的后期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许颖玲;冉君花;曾昭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儿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插胃管方法的改进

    对3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需插胃管的患儿按成组病例对照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操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3.33%改进组为94.21%,X2=7.99,P<0.01,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改进组方法优于常规组.

    作者:孙秀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女性生殖器结核的发生及其防治

    由结核杆菌在生殖器内引起的一系列炎性病变,称为女性生殖器结核.近些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女性生殖器结核是女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给女性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肖爱娥;袁和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