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价改革,陷入体制误区

关键词:中国, 药价, 深化改革, 药品价格, 医院, 降价, 国家发改委, 决定权, 政府, 政策, 药物, 文件, 收益, 目录, 空转, 经验, 程度, 采购
摘要:改革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政府现在试图通过第19次行动来实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根据经验,以前的18次降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转迹象,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那么,为什么药价降不下来?或者总会有所反复?实际上,药品价格并非由国家发改委所能决定,发改委只负责发布文件,真正的价格决定权在于医院.如果医院认为国家的降价政策不符合自身利益需要,就会拒绝使用降价药物.现在许多药品从采购目录中已经消失,就是因为医院认为影响了他们的收益.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住院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7人,对照组74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冶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 ml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 ml静滴,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7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郭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种海绵状伤口敷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采用冷冻壳聚糖-明胶共混液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成多孔性、亲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海绵状伤口敷料.通过对海绵体敷料结构及性能的研究,结果 表明:壳聚糖与明胶分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壳聚糖中的-NH2与明胶中的-COOH发生酰胺化反应,说明壳聚糖的羟基与交联剂之间有反应发生,其反应历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可认为两种物质达到分子水平的分散,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何兰珍;杨丹;刘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抗体或配体导向的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长期以来,癌症的治疗除手术和放疗以外,传统的化疗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我们称这种传统的化疗药为细胞毒药物(cytotoxic drugs).近十年来,以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产物作为靶分子而设计、筛选出的新的治疗用药物,称之为靶分子药物(Molecular Targeting Drugs),逐渐用于肿瘤的治疗.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应该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癌症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现在已经被有效地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上.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的令人鼓舞人心的结果,为以病因机制为基础的肿瘤治疗带来了曙光.这些靶分子药物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在癌症的治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作者:王印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药品广告管理,须重拳出手

    药品广告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有力推进,广告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药品广告也随之脱颖而出,占领了广告行业的主要领域.据载,2005年中国报业广告收入25%依赖医药产业.其中药品广告从2000年的16.21亿元猛增到2003年的127.48亿元,2004年上升到204.35亿元,同比增长60.3%,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但是,在药品广告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虚假、夸大疗效、超范围宣传等等违法违规的药品广告也趁虚而入.单2005年1-11月,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就高达38411次.

    作者:林盛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肾法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69例

    笔者自1984年以来,笔者采用补肾法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6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其中年龄为46-50岁8例,51岁-60岁35例,60-65岁20例,70岁以上6例.其原发病为脑出血26例,脑梗塞38例,脑栓塞5例.病程0.5-1年29例,1-2年26例,2年以上14例.1.2 诊断标准:依据病史,原发病控制后出现肢体偏瘫,肌力Ⅰ级以下,口眼斜,语言不利,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董宝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同期分娩相同情况的136例实验组(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ug)与129例对照组(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相比较.结果 产后出血及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谁来为食品安全把关

    我们的食物链已经开始毒迹斑斑.如今面对再寻常不过的一日三餐,人们越来越没有信心,也越来越无奈于这样一个疑问: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然而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食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

    作者:王志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枢传导时间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CCT)的改变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和意义.方法 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胫后神经的检测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43例正常人的CCT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中枢传导时间L1-2椎旁横突处(FO)P1时间延长,P1波波幅下降.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的FO-P1的波间期(IPL)时间明显延长,P1波波幅明显下降,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重.

    作者:谢可新;赵宗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谁在管理医院?

    干部管理行政化根据医疗机构人力资本构成划分理论,医院人才由医院管理型人才、诊疗技术型人才、护理服务型人才和后勤保障型人才构成,管理型人才构成的管理体系是医院指挥中枢,在医院生存和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院长这一重要资源.但由于目前中国90%以上的医院都属于国有医院,这些医院的院长和医院从业人员的人事关系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比如北京市8大医院就是副部级,其院长和党委书记的任命就要通过中央组织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医乡村医生在岗学历教育的几点做法

    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2004-2010年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规划>精神和要求,按照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的部署和安排,2005年,我校承接了全省中医乡村医生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共招收了来自全省的490名中医乡村医生,开始了为期三年、每年集中40天学习的学历教育.学校成立了成人教育部,专门负责在岗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工作.

    作者:刘良福;洪标祥;万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细胞周期蛋白D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

    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周期的失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是在从酵母到人类等真核生物中有广泛作用的分子,它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s)一起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本文就cyclin D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余峰彬;潘玉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根据解剖分型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探讨

    目的: 根据颈外静脉的行径、管径和回流部位等解剖的特点,进行分型,对穿刺和插管的操作调整.方法 患者115例,男女性别比67/48,年龄37-68岁,体重42-86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A组)52人,改良方法组(B组)63人.A组: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中上1/3处,进针方向按静脉走向与颈部皮肤成15 i角,确定穿刺成功后,通过导丝送入导管.B组:在穿刺前先压迫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待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显露后以其中点为穿刺点,同时让上段充分充盈后,再迅速松开压迫,注意观察颈后三角内的血液充盈方向,即可确定颈外静脉下段行程,向下内充盈的为Ⅰ、Ⅱ型,向下外的为Ⅲ型.然后分别对待:Ⅰ、Ⅱ型穿刺针沿静脉方向与皮肤尽量紧贴,穿刺成功后正常置管;Ⅲ型穿刺时进针点偏上,针的指向偏后,置管时,先向下外有阻力后将导管引向下内,再次有阻力后应将导管引向内置管.记录从穿刺针开始进入皮肤到穿刺成功的时间以及过程中发生皮下渗液、置管困难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穿刺时间缩短,发生皮下渗液、置管困难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改良法根据解剖分型分别选择穿刺点、穿刺针指向和置管方法,较传统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宁全珍;王磊;李桂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热清治疗煤矽肺合并结核继发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7月,应用痰热清治疗煤矽肺合并结核继发感染100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100例均为2004年1月-2006年7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小者50岁,大者78岁,平均年龄74.5岁,其中1期矽肺75例,Ⅱ期矽肺15例,Ⅲ期矽肺10例.

    作者:曹晓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在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前后的变化及其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KD(n=40)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n=26)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CK)的浓度.结果 KD组血清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K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VIG治疗后cTnI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cTnI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蔺有军;安慧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CT作为无创伤性检查,越来越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CT增强扫描是将对比剂注入体内,并进行CT扫描检查,其作用是增强体内需要观察的物体对比度.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升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由于碘浓度差形成密度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区别,提高病变的鉴别诊断及病变的定性诊断率[1],特别是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联合应用,对一些较小的病变,及病变早期的定性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在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对1154例患者做CT增强配合高压注射器扫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丹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311例

    消化道息肉临床发病率高,其中肿瘤性息肉(例如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被视为癌前病变,故主张及早切除.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已引起广泛重视.目前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激光凝固、微波凝固、洒精注射法等.我们医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息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消化道息肉311例.男163例,女148例.年龄25-82岁,平均46.5岁.食管息肉8例(8枚),胃息肉123例(135枚),十二指肠球部息肉5例(7枚),结肠息肉175(196枚)例,总计息肉346枚.其中带蒂型或亚蒂型204枚,广基无蒂型142枚.息肉直径在0.5-2.5 cm.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其中腺病样息肉78枚,余均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作者:刘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

    目的: 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30例正常成人进行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单位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神经速度异常者126例(检出率63.0%),2型糖尿病组的MCV,SCV,CAMP,SNAP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SCV的异常率(56.3%)高于MCV(50.6%),下肢NCV的异常率(56.9%)高于上肢异常率(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谢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痰热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冀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40-75天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3小时阴道放置米索,术后记录宫颈软化情况.术中综合反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米索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黄小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钻孔减压治疗骨性关节炎——附40例臨床觀察報告

    目的: 总结减压术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手术观察2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骨减压的情况,根据其结果选取40例病例,对其采取钻孔减压术的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及结果分析结果术后第2~3天,疼痛即明显减轻或消失,对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骨减压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创伤小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方法.对其有无促进血管再生及临床长期效果还需长期随防观察.

    作者: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