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6919
  • 国内刊号:11-4002/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97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出版质量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医药世界杂志   2006年12期文献
  • 社区老龄人口的健康保健

    目的: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减缓老年人生理、心理衰老进程,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患病特点的不同,采取健康教育和咨询.结论 通过社区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作者:王大光;徐佳丽;祁康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舒适护理

    肾脏是泌尿系统重要的器官,其发病率较高,肾穿刺是国内外普及的肾活检方法[1],其有助于确定肾脏病的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判断疗效.在穿刺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我科自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86例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实施肾穿刺术前、术中、术后的舒适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美;周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痰热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冀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延误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恶性肿瘤延误诊断的相关因素及相应对策,降低老年病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方法: 追踪回顾并分析34例晚期确诊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对相关因素做出总结.

    作者:李素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311例

    消化道息肉临床发病率高,其中肿瘤性息肉(例如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被视为癌前病变,故主张及早切除.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已引起广泛重视.目前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激光凝固、微波凝固、洒精注射法等.我们医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息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消化道息肉311例.男163例,女148例.年龄25-82岁,平均46.5岁.食管息肉8例(8枚),胃息肉123例(135枚),十二指肠球部息肉5例(7枚),结肠息肉175(196枚)例,总计息肉346枚.其中带蒂型或亚蒂型204枚,广基无蒂型142枚.息肉直径在0.5-2.5 cm.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其中腺病样息肉78枚,余均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作者:刘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代谢热成像(TMI)在普查女性乳腺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代谢热成像(TMI)对乳房热源的分析和评估;方法 对南京地区某公司360例女性职工进行TMI乳腺部位的检查及临床触诊;结果 乳腺增生61.11%、乳腺纤维瘤5.43%、乳腺脂肪瘤1.3%、乳腺导管瘤13.6%、乳腺癌0.05%、乳腺无异常19.5%;结论 TMI对乳腺的普查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顾明晖;陈基敏;孝利芳;李璐;柏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复方片仔癀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复杂,在临床上要彻底治愈较为棘手,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尚可遗留终身难愈的疤痕,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状态.2006年1月~10月我们采用复方片仔癀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论基于顾客需求的药店服务设计

    目的: 为药店服务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药店顾客需求的内容并以药店药师药学咨询服务为例分析药店基于顾客需求的服务设计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药店服务设计要强调其针对性,顾客需求是药店服务设计的基础.

    作者:范玥;陈玉文;琚志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40-75天孕妇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3小时阴道放置米索,术后记录宫颈软化情况.术中综合反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米索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黄小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鼠血浆中双嘧达莫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双嘧达莫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RP-HPL 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75∶25∶0.5 v/v).结果 在0.1~8 mg/L-1范围内双嘧达莫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5),低检测限为0.01 mg/L-1,绝对回收率为85.8%~94.3%,准确度为94.9%~104.7%,日内RSD为2.2%~6.6%,日间RSD为5.9%~11.4%.结论 本测定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适合于双嘧达莫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积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根据解剖分型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探讨

    目的: 根据颈外静脉的行径、管径和回流部位等解剖的特点,进行分型,对穿刺和插管的操作调整.方法 患者115例,男女性别比67/48,年龄37-68岁,体重42-86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A组)52人,改良方法组(B组)63人.A组: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中上1/3处,进针方向按静脉走向与颈部皮肤成15 i角,确定穿刺成功后,通过导丝送入导管.B组:在穿刺前先压迫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待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显露后以其中点为穿刺点,同时让上段充分充盈后,再迅速松开压迫,注意观察颈后三角内的血液充盈方向,即可确定颈外静脉下段行程,向下内充盈的为Ⅰ、Ⅱ型,向下外的为Ⅲ型.然后分别对待:Ⅰ、Ⅱ型穿刺针沿静脉方向与皮肤尽量紧贴,穿刺成功后正常置管;Ⅲ型穿刺时进针点偏上,针的指向偏后,置管时,先向下外有阻力后将导管引向下内,再次有阻力后应将导管引向内置管.记录从穿刺针开始进入皮肤到穿刺成功的时间以及过程中发生皮下渗液、置管困难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穿刺时间缩短,发生皮下渗液、置管困难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改良法根据解剖分型分别选择穿刺点、穿刺针指向和置管方法,较传统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宁全珍;王磊;李桂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钻孔减压治疗骨性关节炎——附40例臨床觀察報告

    目的: 总结减压术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手术观察2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骨减压的情况,根据其结果选取40例病例,对其采取钻孔减压术的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及结果分析结果术后第2~3天,疼痛即明显减轻或消失,对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骨减压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创伤小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方法.对其有无促进血管再生及临床长期效果还需长期随防观察.

    作者: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热清治疗煤矽肺合并结核继发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7月,应用痰热清治疗煤矽肺合并结核继发感染100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100例均为2004年1月-2006年7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小者50岁,大者78岁,平均年龄74.5岁,其中1期矽肺75例,Ⅱ期矽肺15例,Ⅲ期矽肺10例.

    作者:曹晓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在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前后的变化及其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KD(n=40)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n=26)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CK)的浓度.结果 KD组血清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K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VIG治疗后cTnI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cTnI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蔺有军;安慧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永州市826例原发性高血压用药现况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永州市乡村、城镇原发性高血压用药现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抽样调查了两个不同区域826例原发性高血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现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城镇组66%的高血压患者使用的是钙拮抗剂[尼群地平]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而乡村组70%使用的是复方利血平、降压胶囊等第二线降压药.降压疗效城镇组明显高于乡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城镇组总有效率(9 3.9%)、总控制率(56.2%)明显高于乡村组(74.7%)、(41.3%).

    作者:伍三妹;屈智明;熊国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

    目的: 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为了预防和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化疗关,以确保化疗效果的实现.方法 通过化疗前、化疗中、化疗间歇及化疗后所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坚持化疗全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杨明;王大光;徐佳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疤痕性溃疡临床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疤痕性溃疡行溃疡病灶局部切除或外置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4-2005年收收治的十二指肠疤痕性溃疡18例病人行溃疡病灶局部切除或外置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术.结果 本组近期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十二指肠离断,溃疡病灶局部切除或外置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术对十二指肠严重性疤痕性溃疡的冶疗是简便、可行、安全的一种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宝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左旋氨氯地平与寿比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与寿比山比较,评价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16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108例与寿比山(对照组)108例进行比较,疗程均8周.结果 治疗8周后左旋氨氯地平组总有效(97.3%)明显高于寿比山组(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好,而又安全.

    作者:伍三妹;熊国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膜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及护理

    目的: 白血病患者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治疗和预防两手抓,佐以精心施护.结果 疗效满意,既达到治疗作用,又有预防效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期.

    作者:王大光;徐佳丽;王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枢传导时间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CCT)的改变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和意义.方法 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胫后神经的检测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43例正常人的CCT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中枢传导时间L1-2椎旁横突处(FO)P1时间延长,P1波波幅下降.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的FO-P1的波间期(IPL)时间明显延长,P1波波幅明显下降,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重.

    作者:谢可新;赵宗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医乡村医生在岗学历教育的几点做法

    根据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2004-2010年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规划>精神和要求,按照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的部署和安排,2005年,我校承接了全省中医乡村医生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共招收了来自全省的490名中医乡村医生,开始了为期三年、每年集中40天学习的学历教育.学校成立了成人教育部,专门负责在岗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工作.

    作者:刘良福;洪标祥;万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35例的护理体会

    单边外固定架以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调整、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四肢骨折及骨不连的治疗[1].我院1995.4~2005.4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35例,经过精心的护理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荣娟;王玲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细胞周期蛋白D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

    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周期的失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是在从酵母到人类等真核生物中有广泛作用的分子,它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s)一起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本文就cyclin D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余峰彬;潘玉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住院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7人,对照组74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冶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 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 ml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 ml静滴,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7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郭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肾法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69例

    笔者自1984年以来,笔者采用补肾法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6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其中年龄为46-50岁8例,51岁-60岁35例,60-65岁20例,70岁以上6例.其原发病为脑出血26例,脑梗塞38例,脑栓塞5例.病程0.5-1年29例,1-2年26例,2年以上14例.1.2 诊断标准:依据病史,原发病控制后出现肢体偏瘫,肌力Ⅰ级以下,口眼斜,语言不利,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董宝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40例SAP住院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合并低分子量肝素治疗(LT组)20例,与传统方法治疗(RT组)的20例进行比较研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率、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 与RT组比较,LT组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均下降,但P>0.05.结论 合理应用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SAP可显著改善其病程及预后,且不会引起出血倾向.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

    目的: 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30例正常成人进行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单位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神经速度异常者126例(检出率63.0%),2型糖尿病组的MCV,SCV,CAMP,SNAP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SCV的异常率(56.3%)高于MCV(50.6%),下肢NCV的异常率(56.9%)高于上肢异常率(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谢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CT作为无创伤性检查,越来越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CT增强扫描是将对比剂注入体内,并进行CT扫描检查,其作用是增强体内需要观察的物体对比度.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升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由于碘浓度差形成密度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区别,提高病变的鉴别诊断及病变的定性诊断率[1],特别是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联合应用,对一些较小的病变,及病变早期的定性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在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对1154例患者做CT增强配合高压注射器扫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丹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正交实验优选鼻渊灵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目的: 确定鼻渊灵颗粒剂中3种挥发油的混合提取工艺路线.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筛选提取工艺.结果 提取优工艺条件是:药材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 h,回流提取6 h.结论 按上述工艺条件提取鼻渊灵颗粒剂中挥发油为合理.

    作者:李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PTX)联合卡铂(CB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紫杉醇每天150 mg/m2第1天静脉点滴;卡铂0.1 g,第1-5天各静脉点滴,21天为一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2例,稳定(SD)33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常见,发生率为77.27%.结论 PTX+CB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较高疗效,毒副反应轻,是一个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

    作者:曹冬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床边BNP测定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意义

    目的: 探讨床边测定脑钠素(BNP)水平评估非ST段抬高(NSTE Non-ST elevation)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名NSTE 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7名,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39名)和23名作为对照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床边定量心脏标志物检测仪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判断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分析B NP和gensini积分的关系,并比较83名经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术前和术后的BNP变化.结果 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NSTEMI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升高(72.8±52.3 VS.19.5±14.9,p<0.05;197.4±1 54.5 VS.19.5±14.9,P<0.01),NSTEACS患者的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r=0.772,p<0.05),83名行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术后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40.3±37.8 VS.207.5±1 85.6,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价NSTE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临床指标.

    作者:李莉;武维恒;甘军民;彭城;刁军;祈春梅;蔡文标;陆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CI表现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8例患者均做了发病超急性期(1~6h)CT扫描及发病24小时后CT复查扫描.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并对超急性期的异常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60例患者出现异常CT表现,18例患者CT扫描未见异常,发病24后CT复查,均见典型大片状低密度梗塞灶.结论 CT对于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孟庆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同期分娩相同情况的136例实验组(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ug)与129例对照组(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相比较.结果 产后出血及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种海绵状伤口敷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采用冷冻壳聚糖-明胶共混液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成多孔性、亲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海绵状伤口敷料.通过对海绵体敷料结构及性能的研究,结果 表明:壳聚糖与明胶分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壳聚糖中的-NH2与明胶中的-COOH发生酰胺化反应,说明壳聚糖的羟基与交联剂之间有反应发生,其反应历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可认为两种物质达到分子水平的分散,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何兰珍;杨丹;刘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催产素并用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已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多,仍是目前临床尚待解决的问题.我院于2005年1月-20006年1月,利用催产素和中药(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提高了完全流产率,对减少出血量,尤其是缩短出血时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金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回眸2006

    回望06年,医药行业可为水深火热,风云变幻莫测.2006年,中国医药卫生行业正经历着痛苦而又值得期待的变革:完善监管,大力打击处理侵害群众生命健康的夺命假药事件和乱收费、医疗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从体制改革入手,探索新型服务格局,遏制医药领域的不当趋利.

    作者:《医药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疗纠纷上升十个成因

    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升幅居各类民事案件之首,这类案件审理周期长、涉案损害结果常为死亡、残疾,当事人矛盾激化、易产生不稳定因素,涉及专业领域问题较为疑难复杂,同时,也出现一些围攻医院、殴打医生的事件发生.北京市海淀区法院1999年受理医疗纠纷案件9件,2000年受理13件,2001年受理22件,2002年受理55件,2003年受理89件,2004年受理103件,2005年受理124件,2006年1至8月110件.北京市海淀法院不但受理了大量医疗事故、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也受理了因医疗过程中患者或其家属伤害医生导致的侵权赔偿的案件.为从更深层次研究对策,海淀法院与医学会、医院管理协会、卫生部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就该问题进行研讨,并进行相关调研工作.

    作者:祁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抗体或配体导向的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长期以来,癌症的治疗除手术和放疗以外,传统的化疗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我们称这种传统的化疗药为细胞毒药物(cytotoxic drugs).近十年来,以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产物作为靶分子而设计、筛选出的新的治疗用药物,称之为靶分子药物(Molecular Targeting Drugs),逐渐用于肿瘤的治疗.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应该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癌症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现在已经被有效地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上.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的令人鼓舞人心的结果,为以病因机制为基础的肿瘤治疗带来了曙光.这些靶分子药物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在癌症的治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作者:王印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院:改制的路怎么进行?

    药价的计划情结医院药品加价政策实际上是按计划经济思路设计出来的东西,带有明显的双轨制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罗仲伟研究员表示,在除公立医院自身制度外的整个医疗供需关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市场化的情况下,这一政策必然扭曲为医院借此对利润的追逐.目前,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事业补贴、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及检查收入.在前两个方面无法维持医院运转且没有可变动空间时,药品及检查收入就成为医院改善财务状况的惟一途径,而政策恰恰又打开了这扇门.事实上,由此产生的逐利行为已经成为所有医疗机构的不二选择,以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产品名义存在的非营利医院,几乎都变成了从药品销售中获利的营利性机构,或者说变相的药品销售机构.非营利的公立医院一方面享受政府财政补贴,享受免交税费,免交土地占用费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却同时获取着药品巨额进销差价的好处.

    作者:杨政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谁在管理医院?

    干部管理行政化根据医疗机构人力资本构成划分理论,医院人才由医院管理型人才、诊疗技术型人才、护理服务型人才和后勤保障型人才构成,管理型人才构成的管理体系是医院指挥中枢,在医院生存和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院长这一重要资源.但由于目前中国90%以上的医院都属于国有医院,这些医院的院长和医院从业人员的人事关系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比如北京市8大医院就是副部级,其院长和党委书记的任命就要通过中央组织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世界原料药市场变局

    原料药市场发展趋势2005年,印度API的销售额为2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而国际预计,2006-2010年,印度的销售额将以年均19%的超高速递增.2010年,印度的API全球销售预计将达48亿美元.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药品广告管理,须重拳出手

    药品广告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有力推进,广告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药品广告也随之脱颖而出,占领了广告行业的主要领域.据载,2005年中国报业广告收入25%依赖医药产业.其中药品广告从2000年的16.21亿元猛增到2003年的127.48亿元,2004年上升到204.35亿元,同比增长60.3%,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但是,在药品广告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虚假、夸大疗效、超范围宣传等等违法违规的药品广告也趁虚而入.单2005年1-11月,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就高达38411次.

    作者:林盛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药新增长点集聚三大领域

    医药行业增长点正在发生转变.业内专家指出,肿瘤、心血管,抗感染领域的市场规模巨大、品种丰富、专利药品集中,因此容易寻找和创造新的增长点,未来优质大型医药企业也有可能诞生于这三大主流市场.在药品降价的背景下,加权平均价格却上涨,有可能的解释是,某些药品价格的变化导致了市场中不同药品的使用比例发生改变,中高端产品使用比例放大.这也表明,在肿瘤、心血管、抗感染三大领域内,制药企业、流通渠道和医院对价格的适应性相对较强.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国药价改革,陷入体制误区

    改革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政府现在试图通过第19次行动来实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根据经验,以前的18次降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转迹象,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那么,为什么药价降不下来?或者总会有所反复?实际上,药品价格并非由国家发改委所能决定,发改委只负责发布文件,真正的价格决定权在于医院.如果医院认为国家的降价政策不符合自身利益需要,就会拒绝使用降价药物.现在许多药品从采购目录中已经消失,就是因为医院认为影响了他们的收益.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谁来为食品安全把关

    我们的食物链已经开始毒迹斑斑.如今面对再寻常不过的一日三餐,人们越来越没有信心,也越来越无奈于这样一个疑问: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然而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食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

    作者:王志振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