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斌;吕志民;周瑶;葛卫红;李洪卫;冯家祯;杜微;刘兰晰;吴勇
目的:探讨麻醉管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2-12月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同时对患者的血糖、尿酮以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手术,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使用胰岛素后,可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12 mmol/L。手术的过程中未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等并发症。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手术麻醉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要小于全麻。
作者:王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小化减轻混合痔患者身心负担。方法:2008-2012年混合痔患者72例,采用侧卧位局麻下行外剥内扎加肛门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恢复快速、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减少医疗开支。结论:混合痔在侧卧位局麻下具有快速安全、经济简便、治疗可靠、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陈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诺舒)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3例,采用诺舒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97 s,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3/23)、95.6%(22/23)、95.6%(22/23)。手术疗效满意。结论:诺舒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龚逞豪;汪利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针对血液内科是内科实习难点,从提高实习生对血液病学的重视程度、应用PBL教学法、贯彻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几个方面探讨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张冬霞;云雁;卓丽霞;冯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92.38%)高于对照组(8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Anderson评分优良率在治疗后6个月与1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对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后者的临床愈合率高于前者,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作者:查天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降低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2例,对其年龄、孕产史、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生部位等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在妊娠期7例,妊娠时间4~31周,平均12.2周;发生在产褥期15例,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1例,发生在经阴道分娩后4例,发生时间产后3~40 d,平均25.1 d。发生在左下肢19例,发生在右下肢3例。发生的静脉部位:发生在胫后静脉1例,发生在大隐静脉2例,发生在腘静脉2例,发生在股静脉2例,发生在髂外静脉15例。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孕产妇在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后卧床时间>3 d 12例,合并症情况:产后出血11例,合并子痫前期4例,双胎2例,复发性流产7例,22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辅助检查:少数患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D-二聚体阳性20例。所有患者均经尿激酶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取导管内下肢静脉溶栓治疗,均成功取出血栓,其他2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均成功溶栓。结论:剖宫产、合并症多、产妇下床时间晚是导致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作者:薛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包头市九原区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方法:在包头市九原区随机抽取300例能行能动、头脑清楚、语言沟通流畅的>60岁的老年人。根据统一制定食物频率调查表来询问老年人食物摄入种类与数量,以获得老年人每天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该地区>60岁老年人对于蔬菜、水果、奶类与鱼虾类摄入量分别达推荐量的85.2%、58.9%、69.6%和60.4%;平均热能摄入为推荐量的82.3%;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推荐标准的95.4%;钙、锌、硒摄入分别达推荐量的49.0%、108.6%和79.1%;维生素 A、维生素 B6、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摄入分别达推荐量的65.2%、16.0%、64.0%和118.5%;早、午、晚3餐供热比分别为25.1%、48.9%和26.0%。结论:该区>60岁老年人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薯类及杂豆、畜禽肉类摄入量偏高,蔬菜水果、奶类、蛋类与鱼虾类摄入量不足。热能分配不合理。维生素A、C摄入不足,维生素B6、D属于严重缺乏,钙、锌、硒摄入量不足。
作者:王守忠;许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西藏高原地区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了解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从西藏高原来的世居和移居西藏的患者368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368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24 h大心率202次/min,常常发生在白天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时;24 h小心率31次/min,多发生在深夜安静休息时;共检出各种心律失常366例(99.5%),其中房性早搏306例(83.61%),居第2位;其次是室性早搏193例(52.73%);房性心动过速74例(20.22%),居第3位;窦性心动过缓51例(13.93%),居第4位。ST-T改变检出209例,检出率56.79%,均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检出和评价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斌;吕志民;周瑶;葛卫红;李洪卫;冯家祯;杜微;刘兰晰;吴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并同时灌胃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10 g/kg、5 g/kg、2.5 g/kg),连续4周,检测血清TC、TG、HDL-C、LDL-C、SOD及MDA 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及血清中 TC、TG 、LDL-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中 HDL-C含量,可以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 MDA含量,升高血清中 SOD 含量。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
作者:许家洁;于江波;徐军;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加温化疗肝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50例,经肝动脉加温化疗150次。灌注温度43~45℃,流速20~50 mL/min,总量600~1000 mL,时间30~60 min。化疗药物(5-Fu 0.75~1.0 g、MMC 12~20 mg、DDP 60~80 mg)3药联用。结果:经>2次治疗,随访6~48个月,资料完整50例。近期有效率88.7%(CR 4例,PR 41例,NC 5例),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窝部灼热感、全身发热及出汗等,术后不良反应与常温法相近。结论:通过导管将热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且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刁继元;谭宴林;曾育;袁小叶;李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作业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 后进行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伸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
作者:江容安;武永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和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8%,明显高于参照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94.2±20.6)min,明显短于参照组(151.6±42.7)min;术中出血量(42.2±10.2)mL,明显少于参照组(246.1±7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廖晓明;陈石明;郑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 Ⅱ评分、Marsha 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 IL-6、TNF-α、Ny-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永新;李军;尧国胜;黄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13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在临床治愈后即停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在临床治愈后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物罐加面罩吸入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干预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分别为5.2%和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和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物罐加面罩吸入能有效减少毛细支气管炎的复发性喘息和哮喘发生,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作者:孙秋玲;马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追溯病因。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中,感染占首要因素(52.1%),其次为围产期因素(27.1%),第3为母乳性黄疸(9.4%)。治疗措施包括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方法,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终治愈64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7%。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感染、围产期因素和母乳性黄疸,对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提高治愈效率。
作者:王慧;王菊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其中老年组(60~90岁)35例及非老年组(15~59岁)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症状重,发生失血性休克17例,非老年组症状轻,发生失血性休克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P<0.01);老年组死亡7例,非老年组死亡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1)。结论:老年人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首发症状为呕血,出血量大而突然,速度快而伴失血性休克。病程间歇较短,合并症多,尤以心肺疾病为多,病死率高。
作者:郑兴军;唐志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扁桃体切除器切除扁桃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符合扁桃体切除术指征患者200例,行高频电扁桃体切除术。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200例中2例术后出血,余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满意率98%。结论:扁桃体高频电切除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愈合快。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翠芳;厉萍;宋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为主治疗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0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取穴加常规取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观察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6.66%,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加常规取穴治疗膀胱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作者:孙谊;张志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颈部刀伤患者一般情况突然,病情危急,需要医生和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才能为患者生存争取时间,在积极抢救成功以后的康复护理也相当重要,只有提供过硬的急诊抢救技术和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患者才能安全康复。本文介绍了2例抢救成功的颈部刀伤致一侧颈总动脉结扎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进行健康行为教育活动。结果:社区老人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下降27.9%,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3.9%。结论:社区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方便、有效的护理服务,健康行为方式是老年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