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萍;吴红;涂爱华
本研究对187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成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连续地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帮助患者实现了早日康复。因此,护理工作需要积极、主动、有计划地开展,并且要在关注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对患者心理上也要给予关怀和安慰,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贺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追溯病因。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中,感染占首要因素(52.1%),其次为围产期因素(27.1%),第3为母乳性黄疸(9.4%)。治疗措施包括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方法,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终治愈64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7%。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感染、围产期因素和母乳性黄疸,对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提高治愈效率。
作者:王慧;王菊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第1恒磨牙龋患中的效果,为预防龋齿提供方法。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7~8岁儿童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保健方法,观察组采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半年复查1次,随访2年,对比预防龋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口腔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第1恒磨牙的发病率,效果好,应大力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取辛芩颗粒结合氯雷他定共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辛芩颗粒结合氯雷他定共同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明敏;龚太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 Ⅱ评分、Marsha 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 IL-6、TNF-α、Ny-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永新;李军;尧国胜;黄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之后的生存率极低。本文分析放疗后存活6年的肺癌脑转移患者1例,探讨肺癌脑转移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方式。
作者:朱怡瑄;黄子尊;陈斯彦;林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西藏高原地区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了解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从西藏高原来的世居和移居西藏的患者368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368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24 h大心率202次/min,常常发生在白天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时;24 h小心率31次/min,多发生在深夜安静休息时;共检出各种心律失常366例(99.5%),其中房性早搏306例(83.61%),居第2位;其次是室性早搏193例(52.73%);房性心动过速74例(20.22%),居第3位;窦性心动过缓51例(13.93%),居第4位。ST-T改变检出209例,检出率56.79%,均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检出和评价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斌;吕志民;周瑶;葛卫红;李洪卫;冯家祯;杜微;刘兰晰;吴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2011年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能够更好地控制肿瘤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树立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以及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仲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收治康复科住院治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跌倒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在康复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效果显著,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8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中单纯急性牙髓炎34例,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36例,逆行性牙髓炎15例,漏诊2例,误诊1例,对前85例行活髓切断术、干髓术或者根管治疗术,疗效可靠,后3例诊断有误疗效不佳。结论:不可复性牙髓炎大多临床表现典型,诊断明确,治疗有效,个别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有误诊现象。
作者:成改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临安市中职师生进行心肺复苏(CPR)急救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理论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332名师生进行CPR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师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知识合格率教师100%,学生73.7%。受训教师全部参加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77.4%,受训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抽取100名参加,合格率76%。结论:培训可显著提高师生CPR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合格率明显低于教师,学生还需强化急救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和学生合格率相差不大,总体上操作考核通过率不是很理想。因此,师生还需进一步加强模拟训练。
作者:冯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干预治疗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6例)和对照组(84例),入选年龄均≥60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正规药物降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小剂量叶酸0.8 mg/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及baPWV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剂量叶酸治疗6个月后血浆Hcy水平下降显著(P<0.05),且baPWV速度有明显减慢(P<0.05),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及baPWV速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且患者baPWV也有明显改善。
作者:李轶炜;王煜;邓洁;杨莉;王瑞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晚期消化道肿瘤采取恩度结合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2013年4月收治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化疗,观察组采取恩度联合化疗,对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76.31%)明显要比对照组(63.15%)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3例、胃肠道反应4例、心电图T波改变1例、早搏1例、血压升高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4例、胃肠道反应6例、心电图T波改变2例、早搏1例、血压升高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采取恩度联合化疗,可以使客观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沙建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血脂、日均食盐摄入量,两组在这4方面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SBP、DBP均明显下降,跟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肥胖、血脂和食盐摄入量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药物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J波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期的临床特点,评价缺血性J波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心电图结果所示有无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分析缺血性J波与发生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J波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非J波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60,P=0.000),而且形态多变,常见的是短阵型室性心动过速(30.0%),其次为心室颤动(12.5%);J波组出现房室传导阻滞5例,非J波组房室传导阻滞0,两组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J波是心源性猝死预警的新指标。
作者:徐艳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之一,肺性脑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了2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通过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先兆,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张晓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血气胸误诊死亡患者1例,探讨血气胸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于在英;李亚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在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颅脑创伤手术过程中未使用人工硬脑膜,观察组在创伤手术过程中使用人工硬脑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后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中外伤性癫痫2例,脑膨出1例,皮下积液2例,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现象;而对照组中颅内感染3例,脑脊液漏2例,外伤性癫痫和皮下积液8例,脑膨出6例。观察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京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扁桃体切除器切除扁桃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符合扁桃体切除术指征患者200例,行高频电扁桃体切除术。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200例中2例术后出血,余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满意率98%。结论:扁桃体高频电切除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愈合快。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翠芳;厉萍;宋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宝丸治疗高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窦性心动过缓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心宝丸,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标为A和B 2种代号。治疗共分为3个阶段:①随机分组患者口服A药或B药,10丸/次,3次/d,12周后评定疗效;②所有患者停药2周;③患者交换口服 A 药或 B 药,服用方法和剂量同第2阶段,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15%;治疗组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5%,对照组为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胃部不适6例、口干4例,对照组中胃部不适4例,均未影响继续服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心宝丸可以改善高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心率,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是中药治疗高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魏东风;周宏雷;夏秀;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