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研究

张志伟;申海燕;杨健希;周锦雄;梁炯林;何永能;胡民坚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 氨溴索, 支气管哮喘, 血气指标, 肺通气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氨溴索治疗)、舒利迭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氨溴索组(采用氨溴索治疗),各5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氨溴索组的78.00% 与舒利迭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O2、PO2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PCO2明显低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PO2明显高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p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VC、FEV1、PEF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氨溴索组与舒利迭组(P<0.05).氨溴索组发生2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舒利迭组发生2例咽喉不适,1例口咽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组发生咽喉不适与口咽感染各1例,3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联合氨溴索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后脏层胸膜覆盖与胸膜固定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后脏层胸膜覆盖与胸膜固定的效果.方法 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覆盖组与胸膜固定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覆盖组于切割闭合器处理后在肺创面覆盖可吸收纤维网、喷洒生物胶,胸膜固定组则对壁层胸膜行胸膜摩擦.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覆盖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胸膜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与胸膜固定组的12.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后实施脏层胸膜覆盖疗效优于胸膜固定.

    作者:张名文;邓江波;吴家宝;巫国海;范奕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5例单节段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起床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行影像学测量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并将术前及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明显纠正,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分别为(23.43±2.81)、(22.78±6.37)mm,均高于术前的(12.36±1.64)mm,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度分别为(9.21±2.26)、(9.15±2.42)°,均低于术前的(22.0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与术后首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指数(5.31±1.23)% 低于术前的(37.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短钉不植骨法早期效果明显,临床可根据脊柱骨折分类借鉴使用.

    作者:郑景陆;周兴茂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0.65±0.15)min,麻醉用药量为(6.82±1.58)ml,手术持续时间为(59.79±18.49)min,出血量为(209.58±28.43)ml;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89±1.59)min,麻醉用药量为(12.97±1.83)ml,手术持续时间为(58.43±20.53)min,出血量为(211.12±39.24)ml;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用药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手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可以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

    作者:任洪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究双J管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J管应用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的效果.方法 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留置双J管,对照组术后未留置双J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陈智慧;罗惠兰;邓有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单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SBP平均值(dSBP)、白天DBP平均值(dDBP)、夜间SBP平均值(nSBP)、夜间DBP平均值(nDB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其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从长远疗效而言更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胡顺玲;朱正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CD4、CD4/CD8及NK细胞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发生率(7.50%、10.00%、7.50%、15.00%)显著低于参照组(30.00%、27.50%、27.50%、35.00%)(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有助于使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招钜泉;谢浩;刘红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0.00%)、生存率(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73.33%),且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效果颇佳,更益于提升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显然较早期手术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孔灵通;陈国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KD3~4期患者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钙、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00例CKD 3~4期患者,按照分期不同分为CKD3期组(60例)与CKD4期组(4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CKD4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磷、血钙磷乘积、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显著高于CKD3期组患者(P<0.05),CKD4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5(OH)D3显著低于CKD3期组患者(P<0.05).CKD4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CKD3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SCR、BUN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LP(a)水平与SCR、BU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李银辉;刘宝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阳西县地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阳西县地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3525例在阳西县居住≥3年居民,均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分析疾病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结果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8.03%,其中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7.46%,甲状腺腺瘤27.92%,结节性甲状腺腺肿15.90%,甲状腺癌7.4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5.65%,甲状腺功能减退3.18%,亚急性甲状腺炎2.47%.甲状腺疾病患者与非甲状腺疾病者的性别、年龄、饮食、碘摄入量、心理压力、烟酒嗜好及甲状腺疾病史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西县地区甲状腺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食、碘摄入量、心理压力、烟酒嗜好及甲状腺疾病史等方面有关.

    作者:欧志雄;袁潜;胡长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运动依从性合格率为92.5% 高于参照组的70.0%,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合格率为97.5% 高于参照组的82.5%,实验组饮食依从性合格率为95.0% 高于参照组的75.0%,实验组过敏原规避依从性合格率为92.5% 高于参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5.2±2.1)分高于参照组的(82.8±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245,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发挥.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产妇羊水栓塞护理中运用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目的 探析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羊水栓塞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羊水栓塞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率,改善产妇预后,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和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可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罗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开胸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开胸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组、R1组、R2组,每组20例.S组行舒芬太尼麻醉,R1组行瑞芬太尼复合0.15μg/kg舒芬太尼麻醉,R2组行瑞芬太尼复合0.20μg/k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及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R1组、R2组患者苏醒时间[(14.21±3.61)、(15.01±4.38)min]、术后拔管时间[(18.49±3.74)、(19.33±4.23)min]均短于S组[(18.75±4.79)、(23.41±5.0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R2组拔管后OAA/S评分[(4.45±0.55)、(4.31±0.48)分]高于S组[(3.30±0.5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拔管后VAS评分[(4.19±0.88)分]均高于S组[(2.31±0.90)分]和R2组[(2.33±0.7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0.20μg/kg舒芬太尼使开胸手术患者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痛感小,苏醒质量高.

    作者:葛莉;程娟;闫文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PLC-ELSD法测定三草鼻咽清煎膏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三草鼻咽清煎膏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为60℃;载气流速为1.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浓度在0.5781~11.5614 g/L范围内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0.44%(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三草鼻咽清煎膏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日明;罗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醒脑静结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5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2±2.1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9.67±4.23)分,优于对照组的(14.58±2.35)、(84.34±4.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9.17%,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运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不单能够提升治疗成效与生存质量,还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应在医学领域内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作者:朱成楼;陆平;汪绪伦;周志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调查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策略研究

    目的 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进行调查,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选取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液中所培养分离的363株菌种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入院后于清晨漱口后,在家长及医生辅助下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之后将痰标本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经鉴定,痰标本中所培养分离的36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62株,革兰阴性菌201株,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25.62%)、金黄色葡萄球菌(16.25%)、流感嗜血杆菌(23.69%)、肺炎克雷伯菌(11.85%)、大肠埃希菌(10.74%)等.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0)、青霉素(3.23%)、莫西沙星(1.08%)、利奈唑胺(0)具有较低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0)、环丙沙星(1.69%)、利奈唑胺(3.39%)具有较低的耐药性.结论 本院收治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可根据病原菌耐药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促使抗生素临床应用更加合理,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金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观察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伤口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VAC)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VAC技术、现代敷料治疗、康复锻炼及针对性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可自行外出、具有劳动能力、关节僵硬、生活自理、重返医院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治疗护理方法中,社区护士对家庭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和专业护理,能够促使伤口更快愈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雪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一起副溶血弧菌感染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

    目的 对2017年中山区一起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检验.方法 采集15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的15份肛拭子、10份残余剩饭,5份茶碗涂抹样等样品进行副溶血弧菌进行常规检验与血清学检验,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检测毒力基因.结果 检测15份肛拭子和10份食品样本中,12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弧菌占80%,1份食物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占10%,所有菌株血清型为O3:K6,tdh毒力基因为阳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姜大栋;李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219例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48% 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1.68% 低于对照组的1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盆底肌的恢复,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华;区锦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番茄红素的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番茄红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注射组、番茄红素5 mg/kg组、番茄红素10 mg/kg组、番茄红素20 mg/kg组,每组30只.舒血宁注射组、番茄红素组在手术30 min前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舒血宁注射组和番茄红素组采用夹闭左肺门的方式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模式制备,假手术组不进行夹闭左肺门手术,其他操作和手术组一样.观察六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六组大鼠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细胞凋亡指数、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茄红素10、20 mg/kg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大鼠肺细胞凋亡处理效果好的是番茄红素20 mg/kg预处理.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茄红素10、20 mg/kg组大鼠肺组织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和MPO活性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茄红素10、20 mg/kg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番茄红色剂量为20 mg/kg时发现实验大鼠的预后效果为佳.结论 番茄红素对于肺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主要是因为番茄红素能够改善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肺组织氧化.

    作者:刘伟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改善血流动力学、阻断神经内分泌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心脏功能恢复时间、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16±1.24)d,有2例(3.64%)患者发生房颤;对照组患者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24±2.16)d,有8例(14.55%)患者发生房颤;两组平均心脏功能恢复时间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通过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控制患者血压以及心率,阻断神经分泌对治疗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海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