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顺玲;朱正传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复杂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水平、抗生素应用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8.89% 高于对照组的55.56%,死亡率5.56% 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抗感染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作者:关远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三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评价的作用.方法 选取5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另选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PTT、PT及D-dimer水平并比较差异,分析结肠癌患者上述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PT、APTT、D-dimer水平分别为(18.43±2.16)s、(52.78±5.81)s、(1.89±0.2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5±1.77)s、(33.18±3.67)s、(0.31±0.0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明显升高,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杨志超;陈海雁;徐伟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效果及血红蛋白水平,并分析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39例肝癌破裂患者中30例经急诊TACE介入治疗,止血效果良好,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30 d治疗后TACE治疗者存活率为90.00%(27/30);随访180 d,其生存率为43.33%(13/30).其余9例给予保守治疗方案,经30 d治疗后存活率为33.33%(3/9),随访180 d存活率为22.22%(2/9).TACE介入治疗患者的存活率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保守治疗方案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ACE介入治疗患者30 d后存活情况与其血红蛋白浓度、肌酸酐浓度、Child-Pugh分级结果以及TACE方式有一定的关联,经回归分析显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接受TACE介入治疗(OR=0.077,P=0.0201<0.05)以及血红蛋白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可促使生存率提高;血红蛋白高浓度是经TACE介入治疗患者30 d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OR=0.610,P=0.0362<0.05).结论 急诊TACE介入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较低,提高30 d生存率.
作者:王凝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0.65±0.15)min,麻醉用药量为(6.82±1.58)ml,手术持续时间为(59.79±18.49)min,出血量为(209.58±28.43)ml;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89±1.59)min,麻醉用药量为(12.97±1.83)ml,手术持续时间为(58.43±20.53)min,出血量为(211.12±39.24)ml;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用药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手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可以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
作者:任洪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单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SBP平均值(dSBP)、白天DBP平均值(dDBP)、夜间SBP平均值(nSBP)、夜间DBP平均值(nDB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其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从长远疗效而言更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胡顺玲;朱正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配合替罗非班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常规组分别为11.86%(7/59)、11.86%(7/59)、8.47%(5/59),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还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
作者:门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三草鼻咽清煎膏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为60℃;载气流速为1.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浓度在0.5781~11.5614 g/L范围内的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0.44%(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三草鼻咽清煎膏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日明;罗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优质化护理服务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6.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予以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流量(P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试验(6MWT)分别为(248.8±16.5)、(268.4±18.3)m,对照组治疗前后6MWT分别为(250.1±16.8)、(259.0±17.1)m.治疗前,两组患者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能够有效提高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和研究.
作者:许伟珍;叶先钦;唐秋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钙、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00例CKD 3~4期患者,按照分期不同分为CKD3期组(60例)与CKD4期组(4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CKD4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磷、血钙磷乘积、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显著高于CKD3期组患者(P<0.05),CKD4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5(OH)D3显著低于CKD3期组患者(P<0.05).CKD4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CKD3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SCR、BUN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LP(a)水平与SCR、BU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李银辉;刘宝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环乳晕小切口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环乳晕小切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瘢痕宽度及乳房外观(正常与乳晕塌陷)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0±5.4)min,术中出血量为(28.9±2.1)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9.7±6.5)min,术中出血量为(39.7±2.9)ml;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6.5±2.0)d,瘢痕宽度为(1.8±0.2)cm;对照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1.8±2.6)d,瘢痕宽度为(3.9±0.4)cm;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瘢痕宽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外观正常20例,乳晕塌陷0例,乳房外观美观度为100.0%;对照组乳房外观正常15例,乳晕塌陷5例,乳房外观美观度为75.0%;观察组乳房外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乳晕小切口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手术,值得推广.
作者:胡长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讨论应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R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R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应用小剂量氯氮平与氨磺必利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患者治疗及恢复、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0例(16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和血明目片组和止血芳酸组,各50例(80眼).两组患者服用降糖药,和血明目片组患者接受和血明目片治疗,止血芳酸组患者接受止血芳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和血明目片组视力优于和止血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治疗总有效率87.5%(70/80)显著高于止血芳酸组75.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5/50)显著低于止血芳酸组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较止血芳酸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黎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进行血浆和肝组织中阿霉素含量的测定,并建立相关的方法体系.方法 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阿霉素后,取大鼠血浆中的成分和各种肝脏组织成分,经过蛋白沉淀和有机物萃取的方式,使用氮气进行吹干操作,流动相的复溶工作,处理完成之后,综合使用反相高效液色谱荧光检测法的方式进行阿霉素含量的检验.结果 经过充分的检验,血浆中关于阿霉素浓度的小检测值为6 ng/ml,其浓度在6~1000 ng/ml的浓度范围中相对较好;在肝脏中的小检测值为26 ng/ml,其中在26~2000 ng/ml的浓度之间内部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结论 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能够较好地测定血浆和肝组织内阿霉素的药物浓度,其操作的灵敏度相对较高,且简便易行,稳定性强.
作者:蔡迪鸣;张爽;刘艳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SA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实施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素华;李浅峰;梁伟容;王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CD4、CD4/CD8及NK细胞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发生率(7.50%、10.00%、7.50%、15.00%)显著低于参照组(30.00%、27.50%、27.50%、35.00%)(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有助于使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招钜泉;谢浩;刘红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期高血压(I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舒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舒张压(DBP)水平分为A组[100 mm Hg(1 mm Hg=0.133 kPa)>DBP≥90 mm Hg,24例]、B组(110 mm Hg>DBP≥100 mm Hg,34例)和C组(DBP≥110 mm Hg,18例).三组患者均予以氨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口服治疗,6周后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量,共治疗12周.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和第6、12周末的DBP、心率(HR)水平,观察比较三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6周末,A组及B组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组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三组DBP及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HR与治疗第6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9.2%,B组总有效率为97.1%,C组总有效率为72.2%;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中重度舒张期高血压效果良好,对轻度舒张期高血压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吴肖萍;李连珠;廖君妃;梁东华;赵雁翎;卓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0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急救措施和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的急救转运时间为7~38 min,平均急救转运时间(21.24±8.85)min.108例患者中显效78例(72.22%),有效23例(21.30%),无效4例(3.70%),死亡3例(2.78%);总有效101例,总有效率为93.52%.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转运时,抓住有效时间,及时对因抢救,安全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有效率和患者存活率.
作者:齐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7例脑梗死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艳琳;骆小燕;陈卫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开胸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组、R1组、R2组,每组20例.S组行舒芬太尼麻醉,R1组行瑞芬太尼复合0.15μg/kg舒芬太尼麻醉,R2组行瑞芬太尼复合0.20μg/k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及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R1组、R2组患者苏醒时间[(14.21±3.61)、(15.01±4.38)min]、术后拔管时间[(18.49±3.74)、(19.33±4.23)min]均短于S组[(18.75±4.79)、(23.41±5.0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R2组拔管后OAA/S评分[(4.45±0.55)、(4.31±0.48)分]高于S组[(3.30±0.5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拔管后VAS评分[(4.19±0.88)分]均高于S组[(2.31±0.90)分]和R2组[(2.33±0.7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0.20μg/kg舒芬太尼使开胸手术患者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痛感小,苏醒质量高.
作者:葛莉;程娟;闫文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