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

门莉娜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精细化护理,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配合替罗非班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常规组分别为11.86%(7/59)、11.86%(7/59)、8.47%(5/59),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还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人文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人文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及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人文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组和对照组的依从率分别为96.7%、73.3%,人文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隋华强;袁小艳;卓仲芬;袁凯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配合替罗非班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常规组分别为11.86%(7/59)、11.86%(7/59)、8.47%(5/59),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还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

    作者:门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盐酸拉贝洛尔注射液在高血压急症临床应用的效果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盐酸拉贝洛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效果及对机体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高血压急症患者,使用静脉注射盐酸拉贝洛尔的方式进行降压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压(BP)、心率(H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后治疗效果、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患者BUN及S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2 h血压改变显效率88.24%,有效率9.41%;6 h后控制率为95.2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9%.结论 静脉注射盐酸拉贝洛尔可快速有效控制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安全性高.

    作者: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肝功能8项新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检验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功能8项新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8例健康体检的医院职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肝功能生化指标实验室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肝功能8项新指标[亮氨酸氨基肽酶(LA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前白蛋白(PAB)]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LAP(64.5±50.3)U/L、NAG(9.3±2.2)U/L、AFU(22.2±2.5)U/L、GLDH(11.1±2.4)U/L、ADA(35.5±6.6)U/L、ASTm(32.1±7.7)U/L、AFP(462.2±49.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9.9)U/L、(1.5±0.2)U/L、(16.6±1.3)U/L、(6.5±0.8)U/L、(11.3±6.3)U/L、(11.1±2.2)U/L、(37.7±18.0)ng/L,PAB(865.6±315.4)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7±369.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疾病会引起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其中LAP、NAG、AFU、GLDH、AFP、ADA、ASTm和PAB等肝功能8项新指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肝功能8项新指标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疾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宋俊;孙彦;黄黎;刘路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效果;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5.51±1.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0±2.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缩短血糖检测值达标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运洪;陈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奥氮平致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致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31例因服用奥氮平治疗而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治疗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31例患者空腹血糖为(4.31±1.27)mmol/L,三酰甘油为(2.01±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74±0.68)mmol/L,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6.70±1.34)、(3.90±1.43)、(1.12±0.3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所致糖脂代谢异常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64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2组,64例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9.62±1.46)μmol/L,研究1组为(14.79±2.54)μmol/L,研究2组为(16.02±2.68)μmol/L;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为(0.46±0.13)mg/L,研究1组为(38.72±5.37)mg/L,研究2组为(41.18±4.75)mg/L.对照组与研究1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异于正常人群,在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情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预后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使疾病的诊断和评价能够更加的客观.

    作者:吕星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压已控制的晚期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压已控制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46眼)已经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的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23眼).研究组患者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甲钴胺分散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视力、眼压及视野平均缺损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视力分别为(0.08±0.02)、(0.15±0.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08±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压及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应用于眼压已控制的晚期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视觉功能,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作者:梁伟国;彭静;梁柱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积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和手术后体温(T)、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1 d与手术后T、H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1 d与手术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T(37.4±1.1)℃、HR(80.5±4.3)次/min均明显高于手术前1 d(36.4±2.1)℃、(78.4±4.2)次/min(P<0.05).结论 积极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控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婉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有效运用

    目的 探讨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100例(16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和血明目片组和止血芳酸组,各50例(80眼).两组患者服用降糖药,和血明目片组患者接受和血明目片治疗,止血芳酸组患者接受止血芳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和血明目片组视力优于和止血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治疗总有效率87.5%(70/80)显著高于止血芳酸组75.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血明目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5/50)显著低于止血芳酸组的26.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较止血芳酸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黎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26例(86.7%),满意3例(10.0%),不满意1例(3.3%),护理满意度为96.7%;常规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8例(60.0%),满意5例(16.7%),不满意7例(23.3%),护理满意度为76.7%;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是一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龚丽华;贾秀芬;袁建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参照组为78.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效肯定,显著改善了患者肢体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其预后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李言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采用环乳晕小切口术与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对其伤口愈合时间、乳房外观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乳晕小切口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环乳晕小切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瘢痕宽度及乳房外观(正常与乳晕塌陷)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0±5.4)min,术中出血量为(28.9±2.1)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9.7±6.5)min,术中出血量为(39.7±2.9)ml;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6.5±2.0)d,瘢痕宽度为(1.8±0.2)cm;对照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1.8±2.6)d,瘢痕宽度为(3.9±0.4)cm;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瘢痕宽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外观正常20例,乳晕塌陷0例,乳房外观美观度为100.0%;对照组乳房外观正常15例,乳晕塌陷5例,乳房外观美观度为75.0%;观察组乳房外观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乳晕小切口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手术,值得推广.

    作者:胡长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与转运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0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急救措施和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的急救转运时间为7~38 min,平均急救转运时间(21.24±8.85)min.108例患者中显效78例(72.22%),有效23例(21.30%),无效4例(3.70%),死亡3例(2.78%);总有效101例,总有效率为93.52%.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转运时,抓住有效时间,及时对因抢救,安全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有效率和患者存活率.

    作者:齐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番茄红素的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番茄红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注射组、番茄红素5 mg/kg组、番茄红素10 mg/kg组、番茄红素20 mg/kg组,每组30只.舒血宁注射组、番茄红素组在手术30 min前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舒血宁注射组和番茄红素组采用夹闭左肺门的方式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模式制备,假手术组不进行夹闭左肺门手术,其他操作和手术组一样.观察六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六组大鼠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细胞凋亡指数、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茄红素10、20 mg/kg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大鼠肺细胞凋亡处理效果好的是番茄红素20 mg/kg预处理.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茄红素10、20 mg/kg组大鼠肺组织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和MPO活性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番茄红素10、20 mg/kg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番茄红色剂量为20 mg/kg时发现实验大鼠的预后效果为佳.结论 番茄红素对于肺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主要是因为番茄红素能够改善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肺组织氧化.

    作者:刘伟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以及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16.60±3.41)d,观察组为(9.36±2.36)d;观察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日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改善血流动力学、阻断神经内分泌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心脏功能恢复时间、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16±1.24)d,有2例(3.64%)患者发生房颤;对照组患者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24±2.16)d,有8例(14.55%)患者发生房颤;两组平均心脏功能恢复时间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通过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控制患者血压以及心率,阻断神经分泌对治疗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海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4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康复知识认知情况、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康复知识认知情况分布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良率89.13% 高于常规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干预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康复知识认知情况,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与母亲初潮年龄及身高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及初潮年龄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46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组,43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作为对照组,40例乳房未发育且年龄与研究组匹配的女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女童的乳房发育年龄、母亲初潮年龄及母亲身高情况,并对研究组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及初潮年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女童母亲身高(155.22±4.62)cm及母亲月经初潮年龄(12.12±2.12)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2±3.21)cm、(13.11±3.21)岁及正常对照组的(159.30±3.35)cm、(13.98±2.8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同母亲身高、母亲月经初潮年龄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r=0.492、0.531,P<0.05),但与父亲身高无相关性(r=0.087,P>0.05).结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乳房发育年龄同其母亲的身高及月经初潮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及母亲身材矮小情况同其青春期提前或者性早熟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刘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KD3~4期患者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钙、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00例CKD 3~4期患者,按照分期不同分为CKD3期组(60例)与CKD4期组(4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CKD4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磷、血钙磷乘积、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显著高于CKD3期组患者(P<0.05),CKD4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5(OH)D3显著低于CKD3期组患者(P<0.05).CKD4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CKD3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SCR、BUN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LP(a)水平与SCR、BU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KD3~4期患者的血清钙、磷、25(OH)D3、hs-CRP、IL-6、LP(a)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李银辉;刘宝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