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口服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影响

阿布都艾尼·阿布来提;魏静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缬沙坦, 和肽素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和肽素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浆和肽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8个月与1个月比较,血浆和肽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8个月的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 LUEF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LVESD 及 LVEDD 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缬沙坦能够抑制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分泌,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有所差异,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方案中,地佐辛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高龄手术人群,可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红;肖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云南白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云南白药与应用凝血酶联合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无显著差异。

    作者:赵丽静;张媛;付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90例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化疗后肝损伤老年肿瘤患者90例,对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42例(46.7%),其中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3例(7.1%),与未发生肝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转移20例(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类型差异显著,但和肿瘤分期无明显关联。肝损伤主要表现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前两个化疗周期是肝损伤发生的主要时期,化疗显效率达95.2%。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与其年龄、肿瘤分期以及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肝脏转移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化疗引起的肝损伤预后效果较好,无需进行减量或延迟化疗。

    作者:张长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S拉钩在新式剖宫产中助娩胎头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大“S”拉钩助娩胎头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患者356例。按随机量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89例使用大“S”拉钩辅助胎头娩出,对照组167例徒手牵拉胎头娩出。结果:观察组胎头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大“S”拉钩助娩胎头,能有效避免子宫切口撕裂,明显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毛秀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渗透

    目的:探讨人性化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渗透。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护理中渗透人性化理念有利于临床疗效的发挥,深受患者及其家属欢迎,并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1),血浆FIB、FDP轻度上升(P<0.05)。结论: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掌握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朱砂安神汤加减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心脏神经症7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朱砂安神汤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联合组用朱砂安神汤配合氟伏沙明,对照组仅服用氟伏沙明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砂安神汤联合氟伏沙明比单使用氟伏沙明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显著,且明显改善患者口干、口苦症状。

    作者:孙国朝;常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380例的血红蛋白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妊娠期贫血孕妇3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检查的血红蛋白(Hb)>100 g/L的孕妇3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液,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两组孕妇在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文化层次、职业类型是导致妊娠期贫血的主要因素。

    作者:戴春华;刘瑞英;袁亚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的时间、手术全程出血量、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傲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脓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对肝脓肿螺旋 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征象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20例经临床确诊患者,全部行螺旋 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 CT 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 5例。位于肝右叶12例,位于肝左叶5例,肝左右叶同时累及3例。典型肝脓肿表现为中央均匀液化坏死区、边缘有“双靶征”、病灶内有积气等CT表现。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特征性表现,对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利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总结和分析2013年2月-2014年胃肠外科治疗的220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硝基咪唑类200例,使用率90.9%,使用率第1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163例,使用率74.1%,使用率第2位。第二代头孢菌素类88例,使用率40.0%,使用率第3位。第一代头孢菌素类36例,使用率16.4%,使用率第4位。氨基糖苷类34例,使用率15.5%,使用率第5位。喹诺酮类27例,使用率12.3%,使用率第6位。第四代头孢菌素类11例,使用率5.0%,使用率第7位。青霉素类8例,使用率3.6%,使用率第8位。Ⅰ类切口单一用药10例(58.8%),二联用药6例(35.3%),三联及以上用药1例(5.9%)。Ⅱ类切口单一用药64例(32.3%),二联用药120例(60.0%),三联及以上用药16例(8.0%)。Ⅲ类切口二联用药1例(33.3%),三联及以上用药2例(66.7%)。结论:胃肠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少数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需要及时更改。

    作者:阿尔成·苏理旦别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伏灸治疗哮喘的护理

    目的:探讨三伏灸治疗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哮喘患者150例,三伏灸治疗后给予护理。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愈27例(18%),显效45例(30%),有效75例(50%),总有效率98%。结论:三伏灸治疗哮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减轻了该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康红;吴希蓉;陈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1-11月收治骨盆骨折并发生失血性休克患者24例,接受输液输血治疗后,采用相应Seldinger完善技术实施造影明确出血灶,利用明胶海绵来实行动脉栓塞。结果:3例患者在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后死亡(12.5%)。15例患者经过紧急治疗后有所好转(62.5%)。6例患者经过紧急治疗后,出现部分肌肉以及皮肤感染坏死,其中3例患者(25%)的盆腔脏器发生了并发症,但通过治疗后,逐渐好转。结论: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输血输液、止血固定治疗后能够提升骨盆骨折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如何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检验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影响到整个医院的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作者:陈永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抑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作者:韩永凯;李斯娜;张萍;王旭生;费鹏鸽;张帆;宋景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32例,给予早期诊断,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孕妇以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75.0%的患者选择剖宫产,12.5%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9.4%的患者选择产钳术,3.1%的患者选择臀位助产。32例产妇均无死亡。37.5%发生子宫卒中,9.4%发生DIC,31.3%发生产后出血。21.9%发生新生儿窒息,3.1%发生新生儿死亡,37.5%为死胎。新生儿死亡和死胎均发生于Ⅲ度患者。结论: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诊疗中能够及时发现病症,可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一旦发现胎盘早剥应尽快给予相应治疗,孕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较好。

    作者:曾繁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12例的体会

    目的:分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12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及合并症的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其中2例合并肺大疱的行胸膜剥脱术并肺大泡结扎术,合并肺内病变的行胸膜剥脱术并病灶或部分肺切除术。2例手术中有部分纤维板和肺部粘连紧密,以“#”形切开松解。结果:疗效良好9例,改善3例,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结论:经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充分术前准备,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冯彦智;冯英;王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初产妇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生技术分娩,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情况、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29.17%,对照组51.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Ⅰ度裂伤率高于对照组,Ⅱ度裂伤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分娩舒适度,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应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应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分娩产妇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及出院指导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能够提高产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沈春涛;张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肾切除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肾切除的原因,探讨预防或减少肾脏切除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6年肾切除病例394例。结果:上尿路结石并肾脏无功能170例(43.1%)。肾输尿管及其他部位肿瘤91例(23.1%)。泌尿系感染66例(16.8%)。肾损伤34例(8.6%)。先天性畸形33例(8.4%)。结论: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地处理,准确地评价肾功能,可有效减少肾脏切除或延缓肾切除。

    作者:邹志学;黄凯;何乐业;蒋志强;尹光明;戴英波;曾青;范祚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