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华伟
目的:探究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1-11月收治骨盆骨折并发生失血性休克患者24例,接受输液输血治疗后,采用相应Seldinger完善技术实施造影明确出血灶,利用明胶海绵来实行动脉栓塞。结果:3例患者在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后死亡(12.5%)。15例患者经过紧急治疗后有所好转(62.5%)。6例患者经过紧急治疗后,出现部分肌肉以及皮肤感染坏死,其中3例患者(25%)的盆腔脏器发生了并发症,但通过治疗后,逐渐好转。结论: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输血输液、止血固定治疗后能够提升骨盆骨折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妊娠期贫血孕妇3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检查的血红蛋白(Hb)>100 g/L的孕妇3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液,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两组孕妇在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文化层次、职业类型是导致妊娠期贫血的主要因素。
作者:戴春华;刘瑞英;袁亚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盆腔肿块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收治女性盆腔肿块患者误诊病例51例,对其临床表现、B超检查结果及终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陈旧性宫外孕、盆腔腹膜结核、阔韧带肿瘤、盆腔脓肿、阑尾周围脓肿在辅助检查及入院临床表现中均存在一定误诊率。结论:对少见病认识不够,症状不典型,病史询问不详细,诊断思路受限,临床表现类似等原因造成盆腔肿块误诊,应有所加强以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徐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西医内科治疗临床方案分析。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10例,均采用西医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吡格列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患者的复发人数明显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医内科治疗糖尿病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中吡格列酮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二甲双胍,因此可以在临床对其应用加以推广。
作者:郭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渴丸和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7-12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格列本脲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用消渴丸和拜阿司匹林治疗,检测末梢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血象。结果:治疗组中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28例,有效率56%;对照组改善41例,有效率82%。结论:中西药有机结合的药物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纯使用西药格列本脲安全性更好,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稳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3例患者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类似物、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无效者置三腔两囊管,因基层医院无内镜、肝移植、介入等诊疗条件,置三腔两囊管无效者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药物治疗获止血285例,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佳28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各1例,因病情危重很快死亡。放置三腔二囊管治疗出血停止20例。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6例,术后肝昏迷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腹水加重3例,新发腹水5例。肾功能不全加重1例。转氨酶较前升高7例。低血糖短暂昏迷1例。结论:药物治疗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但需注意止血与合并症之间的治疗矛盾、注意维护肝功能、防治低血糖、提升血压至适当水平。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作为其他治疗前的过渡。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提高止血成功率,但在基层医院不具备内镜治疗的条件下,使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被迫选择了急诊外科手术,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急性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3岁,所有患者均给予稳定血压,改善脑循环、抗自由基等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等。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33例,治愈率36.7%,显著进步27例(30.0%),进步27例(30.0%),无效2例(2.2%),死亡1例(1.1%),总有效率96.7%。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杨学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消失60例,胸闷消失60例,心悸消失61例,气短消失62例。对照组胸痛消失48例,胸闷消失48例,心悸消失46例,气短消失4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英;庞莎莎;张延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足临床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根据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依次采用以下介入治疗方法:血管内抗凝溶栓治疗;靶血管内球囊扩张术(PTA);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 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2.0 mL/h,用微量泵维持5 d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枝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 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世兴;娄雪磊;吴焕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病血液病骨髓检查结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首次骨髓涂片干抽或稀释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 B65-01型骨髓活检针,抽取骨髓涂片0.2 cm,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38例骨髓活检中,33例(确诊率86.8%)患者已经得到明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骨髓转移性肿瘤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5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诊断不明15例。结论:骨髓活检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与组织学形态检查等,可以使老年血液病的确诊率得到显著提高,终为临床治疗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东艳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对患者治疗进行动态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按照88例患者的声像图变化,可以把病程分成3期来研究,分别是急性、中期与恢复期,分析了不同病程时期的声像图变化。结论:应用彩超检查既能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还可以按照患者不同声像图作出不同病程的分期,指导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和终止治疗,避免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孝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BV DNA水平、ALT以及HBeAg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沙依努尔塔依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观察1例糖尿病感染鼻腔毛霉菌患者患病过程,得知由于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疾病发展快,病死率高,故对此病保持高度警惕,以便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燕来;李美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CT及MR影像表现,并与Bosniak分级对比,比较CT及MR对该病诊断的优缺点,评价对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肾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116例,均行MSCT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CT与MRI对于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肾囊肿96例及囊性肾癌20例。病灶长径0.8~120 cm,平均2.4 cm。呈类圆形85例,类椭圆形15例,类“葡萄状”16例。囊壁见点状或条状钙化23例,无钙化93例。结论:对于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 及 MRI 平扫难以诊断其性质,增强扫描意义较大。MRI增强显示病灶细节更清晰,诊断正确率高于CT。
作者:韩超;韩东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落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推拿组、运动组,每组30例。推拿组采用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采用PNF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推拿组治愈19例(63%),好转2例(7%),未愈9例(30%),总有效率70%。运动组治愈27例(90%),好转2例(7%),未愈1例(3%),总有效率90.0%。运动组治疗效果优于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NF技术治疗落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晓辉;王学良;马奔;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情况。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氧疗,氧气流量控制在2 L/min,连续氧疗10 h,每天坚持氧疗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EF 和 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增加氧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梅;徐喜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主要给予止血、脱水治疗,且给予对症、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局部麻醉下选择YL-1型穿刺针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MA 评分(27.1±10.1)分,Barthel 指数评分(23.1±20.5)分,治疗后 FMA 评分(64.6±18.5)分,Barthel 指数评分(64.1±18.6)分。对照组治疗前 FMA 评分(27.2±10.2)分,Barthel 指数评分(23.2±20.6)分,治疗后 FMA 评分(35.6±8.8)分, Barthel指数评分(34.2±12.0)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足下垂、足内翻、肩手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柱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内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有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进行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及干预2年,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主要临床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和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G、LDL)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和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的效果,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作者:朱秀国;徐先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测定钩藤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高效色谱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的进样量0.168~0.840μg,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8.98%,RSD=1.31(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家洁;于江波;徐军;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情况。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妇科患者108例,将其以1:1比例随机性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未进行隐私保护;研究组54例加强隐私保护。结果:研究组发生隐私泄露、医疗纠纷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护理工作加强患者隐私的保护,能够使患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有助于医患和谐,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