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英
目的:研究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3SELZPaz/9ELZPa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46例痰结核菌阴转,阴转率为92.0%,对照组中30例痰结核菌阴转,阴转率为60.0%,观察组的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对照组中25例为空洞患者,其中3例(12.00%)无变化,2例(8.00%)缩小,5例(20.00%)增大,15例(60.00%)空洞闭合,空洞关闭率为60.00%。观察组中35例为空洞患者,其中3例(8.57%)无变化,3例(8.57%)缩小,3例(8.57%)增大,26例(74.29%)空洞闭合,空洞关闭率为74.29%。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35例(70%),观察组痊愈36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48例(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 P<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黄牡丹皮汤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无一例因为病情严重而进行手术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较佳,均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7.5 d,痊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平均疗程5.3 d,痊愈21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好、治疗时间短、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朱海玲;刘艳伟;王莹;石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以及意义。方法33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的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结果观察组的总蛋白含量为(83.19±8.95)g/L、球蛋白含量为(37.54±4.32)g/L,均高于对照组的(72.41±7.53)、(25.86±3.29)g/L(P<0.05);观察组白蛋白含量为(39.69±2.62)g/L、白球比为(1.06±0.35),均低于对照组的(48.87±3.05)g/L、(1.89±0.42)(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相关指标的数值变化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
作者:龙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常压高浓度氧疗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胎FGR孕妇随机分为A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30例)和B组(给予常压高浓度氧疗+药物治疗,30例),选择同期30例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作为C组(定期孕检,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三组胎儿生长参数、脐血流波形、新生儿出生体重及5 min Apgar评分情况,产后1个月追踪A、B两组新生儿存活率。结果①治疗2周后, B、C组的孕妇宫高、孕妇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增长值明显高于A组(P<0.05)。②治疗后A、B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 B组降低程度优于A组(P<0.05)。③ 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A组(P<0.05), A、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C组(P<0.05)。B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多于A组(P<0.01)。④B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63.33%)(P<0.01), B组新生儿存活率(96.67%)高于A组(73.33%)(P<0.05)。结论常压高浓度氧疗联合药物治疗FGR安全有效,能够促进胎儿生长,增加新生儿体重,改善新生儿预后及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任国平;王保莲;袁社霞;毕春燕;赵小慧;杨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对照组通过咪达唑仑麻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给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分别为(2.17±0.41)、(3.97±0.89)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遗忘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和镇静的效果较好,且患者遗忘的程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50例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P<0.05)。结论对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志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内连续外褥式缝合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302例因瘢痕子宫行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将142例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内连续外褥式缝合的产妇列为研究组,160例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肌层单层连续缝合的产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可见的前次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盆腔粘连情况及再次手术进腹时间。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盆腔无粘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美国生殖协会粘连分级(AFS)评分>5分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次手术进腹时间为(5.0±2.3)min,短于对照组的(8.0±5.2)min(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切口内连续外褥式缝合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肌层单层连续缝合,且发生盆腔粘连几率明显下降,再次手术进腹时间缩短,应作为推荐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
作者:汤小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深入了解,中医疗法已经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治疗病毒性肝炎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方法,大体包括提高生存质量,杀灭病毒,保护肝脏降低酶活、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对中国人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病毒性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病毒性肝炎西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进行了阐述。说明有效的中医疗法与药物对于彻底治愈病毒性肝炎有着极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38例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护理方式,该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护理计划,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术前的心理指导以及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的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1, P<0.05)。结论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
作者:庞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糖尿病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成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组和未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激素(TSH)、空腹C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统计两组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HDL-C水平为(1.22±0.45)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6±0.53)mmol/L;研究组TC、LDL-C、TSH、空腹C肽、hs-CRP、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6.23±0.22)mmol/L、(3.02±0.65)mmol/L、(6.56±3.12)mIU/L、(1.54±0.52)μg/L、(6.45±2.23)mg/L、(1.22±0.33)mg/L、(8.54±1.63)%、(24.00±1.12)μg/min,高于对照组的(3.22±0.55)mmol/L、(2.02±0.42)mmol/L、(2.22±1.82)mIU/L、(3.85±1.36)μg/L、(3.85±1.36)mg/L、(0.82±0.12)mg/L、(6.23±1.23)%、(17.00±0.82)μg/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杜静;万晓娟;杜战卫;张高明;孙芳;王淑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口服、肌内注射(肌注)与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1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口服组口服咪达唑仑,肌注组肌内注射咪达唑仑,鼻腔组鼻腔输注咪达唑仑,比较四组不同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及躁动情况。结果对照组、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的麻醉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分别为(2.13±0.46)、(4.26±1.13)、(5.12±1.01)、(5.20±1.20)分,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麻醉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肌注组及鼻腔组麻醉Ramsay评分优于口服组(P<0.05)。对照组、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表(PAED)评分为(18.06±5.63)、(7.21±1.13)、(7.43±1.34)、(7.06±1.41)分,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PA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均可减少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且效果相似,考虑患儿舒适度,建议口服给予咪达唑仑。
作者:吴卫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75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变化以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为(6.72±1.73)mm,治疗后为(1.83±0.48)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相比之前显著降低(P<0.05);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其中15例月经正常,20例月经稀少,40例绝经;随访1年发现,患者中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不良症状为9例,复发率为12%。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美玲;肖凤珍;王彩霞;吕向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讨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方法84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增加26例(61.90%),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38例(90.48%),实验组体重增加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体重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体重增加而造成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实施。
作者:庞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医治,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医治。比对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58±4.07)ml、(26.90±8.14)h、(6.11±1.90)d,均优于对照组的(29.46±10.47)ml、(40.63±9.41)h、(10.38±3.89)d(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6%)及复发率(15.09%)均低于对照组(25.58%、58.14%)(P<0.05)。结论给予患儿腹腔镜手术医治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良;侯广军;耿宪杰;张现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总结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以及术中的精心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60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的术中意外及术后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愈后良好,而术中精确的专科性配合、术前访视的充分、一般器械及专科器械的准备及手术步骤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丽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控制病因、支持治疗,对照组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周后,观察组痊愈23例(51.11%)、显效13例(28.89%)、进步6例(13.33%)、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分别为17例(37.78%)、11例(24.44%)、8例(17.78%)、9例(20.00%),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7.3±4.1)d,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为(10.8±3.4)d,住院时间为(17.4±5.2)d,对照组分别为(9.2±4.0)、(13.6±4.2)、(22.0±9.6)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对重症肺炎疗效较好,可增加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海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56±6.58)ml、住院时间(4.10±0.68)d、切口长度(4.35±0.29) cm,均优于对照组的(74.49±11.89)ml、(7.24±0.92)d、(7.15±0.59)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高于实验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陈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地尔硫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快速型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快速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地高辛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地尔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为9例,有效例数为15例,显效例数为16例,总有效率为77.5%;干预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为1例,有效例数为18例,显效例数为21例,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07<0.05)。对照组患者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干预组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并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地尔硫与地高辛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肖丽;智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口服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口服联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等,其中对照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51.5%和48.5%,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27.3%和2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保护缺血心肌,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钟晓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吉非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3.3%、93.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7%、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5.5个月及8.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赵秀芹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