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

庞利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 体重,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讨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方法84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增加26例(61.90%),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38例(90.48%),实验组体重增加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体重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体重增加而造成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实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通腑泻肺汤治疗老年便秘并肺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老年便秘合并肺炎患者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便秘合并肺炎患者,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便秘合并患者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以及肺炎症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作者:金鸿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血管生成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CD10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6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再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MVD计数。结果 CD105-MVD值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11.35±2.3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2.57±4.92)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7.66±2.31)中逐渐递增,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969, 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过程。

    作者:金海燕;邓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指征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1例(2.5%)出现远处转移,1例(2.5%)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对照组患者6例(15.0%)出现远处转移,7例(17.5%)出现局部区域复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加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77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非早期(病发24 h后)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病发24 h内)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为(5.69±1.26)d、住院时间为(8.99±2.04)d,短于对照组的(7.41±1.40)、(13.61±2.19)d;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47.37%;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8.63±2.57)分,优于对照组为(5.89±3.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疗效显著,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丁金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40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0例。氯氮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单纯的氯氮平进行治疗,利培酮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氮平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利培酮组治愈4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氯氮平组治愈5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静坐不稳1例,头昏2例,困倦2例,锥外系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氯氮平组出现恶心2例,静坐不稳2例,头昏2例,困倦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利培酮组出现恶心1例,静坐不稳2例,头昏2例,困倦1例,锥外系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单纯采用氯氮平或单纯采用利培酮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安全可靠。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无痛型心肌梗死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恶心呕吐发生率85.0%高于对照组53.3%、呼吸困难发生率65.0%高于对照组26.7%(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P<0.05)。发病1个月内,实验组死亡率35.0%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需要尽早治疗,研究早期症状,可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吴瑕;孙丹;孙俐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胰岛抗体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胰岛抗体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采取相应的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胰岛抗体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80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患者86例(22.63%),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阳性患者32例(8.42%),此外有26例(6.84%)患者合并有2种自身抗体阳性,380例患者中共有144例患者出现1种及以上的抗体阳性,占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37.89%。IA-2Ab阳性、GAD-Ab阳性、2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2种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2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水平低于IA-2Ab阳性、GAD-Ab阳性、2种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胰岛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霍继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30例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母亲作为病例组,同期30例出生后健康的新生儿母亲作为对照组。分析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母亲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音、装修、工厂等13项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厂[OR=1.862,95%CI=(1.033,3.246)]、负性生活事件[OR=2.162,95%CI=(1.264,3.696)]、感冒[OR=1.904,95%CI=(1.197,3.038)]为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补充复合维生素[OR=0.434,95%CI=(0.253,0.749)]和补充叶酸[OR=0.468,95%CI=(0.261,0.853)]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孕期非遗传因素中的工厂、负性生活事件及感冒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叶酸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作者:江海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对照组通过咪达唑仑麻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给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分别为(2.17±0.41)、(3.97±0.89)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遗忘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和镇静的效果较好,且患者遗忘的程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黄疸肝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黄疸肝炎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3/31),低于对照组的32.3%(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黄疸肝炎中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疗法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探究

    随着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深入了解,中医疗法已经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治疗病毒性肝炎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方法,大体包括提高生存质量,杀灭病毒,保护肝脏降低酶活、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对中国人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病毒性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病毒性肝炎西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进行了阐述。说明有效的中医疗法与药物对于彻底治愈病毒性肝炎有着极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8例。实验组实行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参照组实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实验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输出量、止血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实行小剂量奥美拉唑具有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玉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老年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老年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老年骨关节结核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核抗体检测。比较两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分别为94.29%、85.71%、8.57%、91.43%、77.14%;对照组分别为77.14%、62.86%、5.71%、85.71%、54.29%。观察组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31.43%、51.43%、25.71%;对照组患者的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25.71%、42.86%、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老年骨关节结核,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的结核抗体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志强;郭斌;吴若丹;白云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围手术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围手术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05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围手术期全面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头痛消失、呕吐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感染1例、血管痉挛0例、血压升高2例,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血管痉挛3例、血压升高5例,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2,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围手术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任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因感冒后发生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3.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感染后咳嗽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金华;靳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54例确诊为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针刺后溪、申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良9例,中13例,差5例;对照组分别为8、10、9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针刺加后溪、申脉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56±6.58)ml、住院时间(4.10±0.68)d、切口长度(4.35±0.29) cm,均优于对照组的(74.49±11.89)ml、(7.24±0.92)d、(7.15±0.59)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高于实验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陈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自发性气胸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10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9±0.04)h,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2±0.11)h,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为(3.73±2.00)d,术后住院时间为(5.36±2.00)d,手术费用为(1.71±0.22)万元,术后疼痛评分为(1.22±0.19)分,术后复发率为0,优于对照组的(8.19±3.55)d、(9.07±4.17)d、(3.04±0.13)万元、(3.49±0.79)分、10.0%(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自发性气胸疾病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恢复速度快,可以获得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能够成为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曹臣龙;张样杰;翟成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在临床中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予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浆脑钠素(BN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唐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24.19±3.10)g/L,24 h尿蛋白量(6.28±0.84)g,总胆固醇(5.11±0.75)mmol/L;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32.35±4.62)g/L,24 h尿蛋白量(3.03±0.21)g,总胆固醇(3.07±0.17)mmol/L。研究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方法,效果较佳,建议运用。

    作者:张大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