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继炜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孕不育妇女支原体感染的类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618份不孕不育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18份送检标本共有376份检出支原体,感染率为60.8%,以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为主,其次是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感染,单纯Mh感染少。体外药敏结果显示:Uu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比较耐药;Mh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比较耐药;Uu合并Mh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不孕不育妇女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总体耐药率较低。
作者:高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38例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护理方式,该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护理计划,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术前的心理指导以及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的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1, P<0.05)。结论老年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
作者:庞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9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80.8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2.3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英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深入了解,中医疗法已经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治疗病毒性肝炎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方法,大体包括提高生存质量,杀灭病毒,保护肝脏降低酶活、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对中国人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病毒性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病毒性肝炎西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进行了阐述。说明有效的中医疗法与药物对于彻底治愈病毒性肝炎有着极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对氯氮平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方法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通便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通便显效率93.55%,对照组患者通便显效率74.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氯氮平所致便秘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对照组通过咪达唑仑麻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给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分别为(2.17±0.41)、(3.97±0.89)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遗忘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和镇静的效果较好,且患者遗忘的程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效果。方法84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硝酸脂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28.5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43%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30.9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4.76%、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8%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9.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疗效更佳,预后效果明显。
作者:邢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治疗后心室射血分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29/31),高于对照组61.29%(1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39±7.21)%,治疗1周后为(48.76±8.13)%;对照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4.32±6.85)%,治疗1周后为(39.59±8.87)%。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急性心衰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宗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房角镜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对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帮助。方法23例(2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压、前房、裂隙灯、房角镜、OCT等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情况及二者检查情况。结果23例(26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眼压为(15.53±4.61)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术前的(37.30±3.29)mm Hg (P<0.01)。术前及术后4个对应方位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OCT房角检查与房角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好。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治疗途径,可作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房角镜、OCT房角检查具有一致性。
作者:廖武;曾广川;肖琛辉;谭叶辉;刘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总结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以及术中的精心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60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的术中意外及术后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愈后良好,而术中精确的专科性配合、术前访视的充分、一般器械及专科器械的准备及手术步骤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丽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口服给药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临床措施。方法96例接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给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口服给药差错的原因以及口服给药差错发生率,并提出有效的临床措施。结果观察组口服给药差错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服用量错误、服用时间错误、药名错误、给药对象错误以及漏给药是主要的口服给药差错。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针对性的给药护理,并增加对护理人员相关的培训以及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卒中患者口服给药差错的发生率。
作者:姜蕾;朱洁;高园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药氧驱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2%(P<0.05),观察组2个疗程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20.92±3.84)分低于对照组的(23.77±4.56)分(P<0.05)。结论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65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年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观察。方法96例高血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与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压、血脂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为(116.7±11.3)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为(76.1±5.7)mm Hg、总胆固醇为(3.72±1.15)mmol/L、三酰甘油为(1.43±0.2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41±0.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24±0.52)mmol/L;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33.5±11.6)mm Hg、舒张压为(82.3±6.1)mm Hg、总胆固醇为(5.13±1.18)mmol/L、三酰甘油为(1.76±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0.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89±0.68)mmol/L;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患者的症状改善更加理想,同时无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希;苗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3SELZPaz/9ELZPa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46例痰结核菌阴转,阴转率为92.0%,对照组中30例痰结核菌阴转,阴转率为60.0%,观察组的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对照组中25例为空洞患者,其中3例(12.00%)无变化,2例(8.00%)缩小,5例(20.00%)增大,15例(60.00%)空洞闭合,空洞关闭率为60.00%。观察组中35例为空洞患者,其中3例(8.57%)无变化,3例(8.57%)缩小,3例(8.57%)增大,26例(74.29%)空洞闭合,空洞关闭率为74.29%。观察组的空洞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35例(70%),观察组痊愈36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48例(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 P<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析食管贲门癌术后二次手术的诱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二次手术者11例(0.55%),分析其实施二次手术的原因。结果11例实施二次手术的患者中,出现吻合口并发症者7例,占63.64%;出现胸腔内出血者2例,占18.18%;出现乳糜胸者2例,占18.18%。所有患者在实施二次手术治疗之后,仅1例因吻合口漏过重而死亡,其余10例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0.91%。结论导致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便是吻合口漏、胸腔内出血及乳糜胸等,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要提高其操作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要做到术后并发症的及早发现与治疗,从而确保二次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厄贝沙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去掉氨氯地平,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68%)(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尼莫地平联合降压作用显著且平稳、安全,明显优于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降压的疗效,是治疗高血压病的理想措施之一。
作者:谭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无痛型心肌梗死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恶心呕吐发生率85.0%高于对照组53.3%、呼吸困难发生率65.0%高于对照组26.7%(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P<0.05)。发病1个月内,实验组死亡率35.0%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需要尽早治疗,研究早期症状,可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吴瑕;孙丹;孙俐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服药后血小板抑制率(78.3±18.6)%优于对照组(64.3±7.4)%(P<0.05)。结论使用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效率高,有效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力;谭虹;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分析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1例(2.5%)出现远处转移,1例(2.5%)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对照组患者6例(15.0%)出现远处转移,7例(17.5%)出现局部区域复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加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