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丁金铎

关键词:早期气管切开术,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77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非早期(病发24 h后)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病发24 h内)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为(5.69±1.26)d、住院时间为(8.99±2.04)d,短于对照组的(7.41±1.40)、(13.61±2.19)d;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47.37%;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8.63±2.57)分,优于对照组为(5.89±3.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疗效显著,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无痛型心肌梗死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恶心呕吐发生率85.0%高于对照组53.3%、呼吸困难发生率65.0%高于对照组26.7%(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P<0.05)。发病1个月内,实验组死亡率35.0%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需要尽早治疗,研究早期症状,可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吴瑕;孙丹;孙俐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患者中的效果。方法104例行腹部DCE-MRI检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直接经静脉留置针注入对比剂,对照组以静脉穿刺方法注入对比剂。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扫描时对比剂外漏率。结果研究组DCE-MRI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研究组扫描时对比剂外漏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注入对比剂行腹部DCE-MRI检查可以有效提高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减少对比剂外漏情况,缩短检查时间,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艺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9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阑尾炎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曲慧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血管生成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CD10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6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再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MVD计数。结果 CD105-MVD值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11.35±2.3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2.57±4.92)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7.66±2.31)中逐渐递增,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969, 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过程。

    作者:金海燕;邓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王玉路;杨增华;郭新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Dxion手术在直肠癌中的手术效果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Dxion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30例。腹腔镜手术组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实施Dxion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局部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摘除淋巴结数量和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开腹手术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共2例,开腹手术组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共3例,腹腔镜手术组局部复发或转移率(6.7%)和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创伤小,手术治疗效果和开腹组近似,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术有显著优势。

    作者:刘中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9.56±6.58)ml、住院时间(4.10±0.68)d、切口长度(4.35±0.29) cm,均优于对照组的(74.49±11.89)ml、(7.24±0.92)d、(7.15±0.59)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高于实验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陈建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口服、肌内注射(肌注)与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1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口服组口服咪达唑仑,肌注组肌内注射咪达唑仑,鼻腔组鼻腔输注咪达唑仑,比较四组不同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及躁动情况。结果对照组、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的麻醉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分别为(2.13±0.46)、(4.26±1.13)、(5.12±1.01)、(5.20±1.20)分,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麻醉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肌注组及鼻腔组麻醉Ramsay评分优于口服组(P<0.05)。对照组、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表(PAED)评分为(18.06±5.63)、(7.21±1.13)、(7.43±1.34)、(7.06±1.41)分,口服组、肌注组及鼻腔组PA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均可减少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且效果相似,考虑患儿舒适度,建议口服给予咪达唑仑。

    作者:吴卫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

    目的:讨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方法84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增加26例(61.90%),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38例(90.48%),实验组体重增加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体重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体重增加而造成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实施。

    作者:庞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77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非早期(病发24 h后)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病发24 h内)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为(5.69±1.26)d、住院时间为(8.99±2.04)d,短于对照组的(7.41±1.40)、(13.61±2.19)d;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47.37%;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8.63±2.57)分,优于对照组为(5.89±3.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疗效显著,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丁金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会阴3D超声观察便秘产后妇女的盆底裂孔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会阴3D超声应用于便秘产后妇女的盆底裂孔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产后妇女,根据有无便秘症状分为便秘症状组和无便秘症状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产后42 d、3个月、6个月、1年的经会阴3D超声观察静息、Valsalva动作、缩肛状态的盆底裂孔的变化差异。结果在Valsalva动作及缩肛动作状态下,产后42 d、3个月、6个月便秘症状组的盆底裂孔各项指标[(56.55±2.05)mm、(43.62±1.75)mm、(158.50±3.25)mm2及(50.55±2.45)mm、(42.66±3.55)mm、(118.60±6.85)mm2]均明显大于无便秘症状组(P<0.05)。结论经会阴3D超声探查便秘产后妇女的盆底裂孔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梅清;古艳;黎佔芳;黄妙玲;黄伟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动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27例(61.4%),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6例(13.6%),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45.5%),显著进步8例(18.2%),进步5例(11.4%),无效11例(25.0%),总有效率为75.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清热化湿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老年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老年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老年骨关节结核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核抗体检测。比较两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分别为94.29%、85.71%、8.57%、91.43%、77.14%;对照组分别为77.14%、62.86%、5.71%、85.71%、54.29%。观察组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31.43%、51.43%、25.71%;对照组患者的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25.71%、42.86%、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老年骨关节结核,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的结核抗体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志强;郭斌;吴若丹;白云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房角镜与OCT观察对比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房角镜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对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帮助。方法23例(2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压、前房、裂隙灯、房角镜、OCT等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情况及二者检查情况。结果23例(26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眼压为(15.53±4.61)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术前的(37.30±3.29)mm Hg (P<0.01)。术前及术后4个对应方位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OCT房角检查与房角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好。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治疗途径,可作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房角镜、OCT房角检查具有一致性。

    作者:廖武;曾广川;肖琛辉;谭叶辉;刘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常压高浓度氧疗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常压高浓度氧疗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胎FGR孕妇随机分为A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30例)和B组(给予常压高浓度氧疗+药物治疗,30例),选择同期30例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作为C组(定期孕检,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三组胎儿生长参数、脐血流波形、新生儿出生体重及5 min Apgar评分情况,产后1个月追踪A、B两组新生儿存活率。结果①治疗2周后, B、C组的孕妇宫高、孕妇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增长值明显高于A组(P<0.05)。②治疗后A、B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 B组降低程度优于A组(P<0.05)。③ 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A组(P<0.05), A、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C组(P<0.05)。B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多于A组(P<0.01)。④B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63.33%)(P<0.01), B组新生儿存活率(96.67%)高于A组(73.33%)(P<0.05)。结论常压高浓度氧疗联合药物治疗FGR安全有效,能够促进胎儿生长,增加新生儿体重,改善新生儿预后及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任国平;王保莲;袁社霞;毕春燕;赵小慧;杨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大承气汤加减灌肠及胃管注入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及胃管注入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施予石蜡灌肠及石蜡胃管注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及胃管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中转手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中转手术者1例(4%),常规组出现中转手术者6例(24%),两组患者中转手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经大承气汤加减灌肠及胃管注入治疗,不仅可获取良好的疗效,还加速恢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8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疹汤内服合并西药治疗方能够缩短发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其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晓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析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九平面连续扫查法联合节段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行晚期与中期妊娠系统胎儿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孕周的增长,卵圆孔血流速度与卵圆孔直径逐渐增加,直至足月卵圆孔直径≤6.0 mm;在不同孕周下,胎儿的心射血分数变化不大。在房缺胎儿中,卵圆孔直径均值>6.0 mm(6.9 mm),无房缺胎儿的直径均值为4.6 mm。房缺胎儿卵圆孔血流速度为47.7 cm/s,且部分病理为双向分流。无房缺胎儿血流速度均值为<20.0 cm/s(16.1 cm/s)。表明:九平面连续扫查法与节段分析法联合应用,通过与卵圆孔瓣缺与卵圆孔直径观察,可看作诊断房缺的标准。结论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实施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不但能将心脏许多解剖结构显示出来,而且还能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和血流、血管结构和功能等。

    作者:毛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