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毛培

关键词:节段分析法, 九平面连续扫查法, 心脏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析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九平面连续扫查法联合节段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行晚期与中期妊娠系统胎儿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孕周的增长,卵圆孔血流速度与卵圆孔直径逐渐增加,直至足月卵圆孔直径≤6.0 mm;在不同孕周下,胎儿的心射血分数变化不大。在房缺胎儿中,卵圆孔直径均值>6.0 mm(6.9 mm),无房缺胎儿的直径均值为4.6 mm。房缺胎儿卵圆孔血流速度为47.7 cm/s,且部分病理为双向分流。无房缺胎儿血流速度均值为<20.0 cm/s(16.1 cm/s)。表明:九平面连续扫查法与节段分析法联合应用,通过与卵圆孔瓣缺与卵圆孔直径观察,可看作诊断房缺的标准。结论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实施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不但能将心脏许多解剖结构显示出来,而且还能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和血流、血管结构和功能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清热化湿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在院治疗时采取同样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出院后对照组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观察组在遵医嘱服药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服药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优良率为82.7%高于对照组的44.2%,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服药42例(8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42.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的17.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降压效果,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疗效临床比较

    目的:研究和比较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保守治疗的方式,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各时期的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4.8±0.7)d、(10378±1364)元,均多于对照组的(6.3±0.5)d、(3305±48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保守复位和手术治疗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的功能恢复较好,而保守复位治疗的总费用相对较低,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主意愿进行治疗。

    作者:彭金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长期使用ICS的获益与风险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稳定期用药方案,确定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此类患者的获益与风险。通过查阅国内外指南、文献报道、Meta分析等循证级别高的证据,从获益与风险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根据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用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C级或D级患者可以使用ICS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为防止肺炎风险可选用较低剂量ICS或选用布地奈德吸入。

    作者:邓体瑛;张恩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常压高浓度氧疗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常压高浓度氧疗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胎FGR孕妇随机分为A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30例)和B组(给予常压高浓度氧疗+药物治疗,30例),选择同期30例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作为C组(定期孕检,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三组胎儿生长参数、脐血流波形、新生儿出生体重及5 min Apgar评分情况,产后1个月追踪A、B两组新生儿存活率。结果①治疗2周后, B、C组的孕妇宫高、孕妇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增长值明显高于A组(P<0.05)。②治疗后A、B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 B组降低程度优于A组(P<0.05)。③ 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A组(P<0.05), A、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C组(P<0.05)。B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多于A组(P<0.01)。④B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63.33%)(P<0.01), B组新生儿存活率(96.67%)高于A组(73.33%)(P<0.05)。结论常压高浓度氧疗联合药物治疗FGR安全有效,能够促进胎儿生长,增加新生儿体重,改善新生儿预后及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任国平;王保莲;袁社霞;毕春燕;赵小慧;杨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锁定接骨板(ALP)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ALP组,各58例。PFNA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ALP组行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59.71±9.63)min、术中出血量(156.58±23.58)ml、骨折愈合时间(11.26±1.32)周、术后Harris评分(86.77±9.25)分均优于ALP组的(72.26±11.35)min、(217.14±25.69)ml、(13.98±2.14)周、(77.85±8.16)分,且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ALP组(15.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少,相比于ALP更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康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67例体检正常健康者作为乙组,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观察两组检测差异。结果甲组血小板计数(67.84±15.01)×109/L与大血小板压积(0.17±0.04)%低于乙组,血小板分布宽度(20.78±2.15)fl与凝血酶原时间(21.38±2.45)s高于乙组(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特异性表现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李松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胰腺癌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胰腺癌标准根治术与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胰腺癌根治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胰腺癌扩大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术后1、3年生存率(80%、40%)高于对照组(5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效果优于标准根治术,疗效肯定。

    作者:关佳楠;宋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服药后血小板抑制率(78.3±18.6)%优于对照组(64.3±7.4)%(P<0.05)。结论使用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效率高,有效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力;谭虹;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780例进行B超产前检查的孕妇,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与产后、尸检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B超产前检查的780例孕妇中,20例胎儿有异象,约占总胎儿数的2.56%。其中,神经系统异常生长的胎儿有5例,面部生长异常的胎儿有4例,患有心脏病的胎儿有1例,四肢生长异常胎儿有3例,多个部位异常的胎儿有7例;产后、尸检21例胎儿有异象。B超产前检查的准确率为99.87%(779/780)。结论采用B超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有助于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了解胎儿的异常状况(如胎儿畸形)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对医学领域的影响较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彩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因感冒后发生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3.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感染后咳嗽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金华;靳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方法86例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行宫腔镜手术,对照组实行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分娩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有4例分娩,分娩率为9.30%;对照组有5例分娩,分娩率为1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两组患者术后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05),且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应用宫腔镜手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曙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黄疸肝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黄疸肝炎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3/31),低于对照组的32.3%(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黄疸肝炎中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系统性护理对氯氮平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对氯氮平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方法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通便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通便显效率93.55%,对照组患者通便显效率74.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氯氮平所致便秘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88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因胸痛入院,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每组22例,对所有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血清胱抑素C [(1.02±0.24)mg/L VS (1.29±0.54)mg/L VS (1.68±0.66)mg/L VS (2.17±0.78)mg/L]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呈现增加趋势(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且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密切联系,可作为临床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作者:郭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以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市的两个固定献血点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3152例)及整体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观察组,3241例)。观察比较经过不同采血护理后,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在献血的过程中,对献血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并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奠定基础。因此在采血点进行招募采血的过程中,可将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50例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P<0.05)。结论对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志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挂线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自发性气胸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10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9±0.04)h,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2±0.11)h,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为(3.73±2.00)d,术后住院时间为(5.36±2.00)d,手术费用为(1.71±0.22)万元,术后疼痛评分为(1.22±0.19)分,术后复发率为0,优于对照组的(8.19±3.55)d、(9.07±4.17)d、(3.04±0.13)万元、(3.49±0.79)分、10.0%(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自发性气胸疾病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恢复速度快,可以获得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能够成为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曹臣龙;张样杰;翟成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