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岩
目的:分析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评估的价值。方法1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TACE治疗,患者于肝TACE术后约4~5周复查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行MR DWI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检查对照分析,计算出肝内感兴趣区DWI 图像上信号的测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比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以及碘化油沉积良好与碘化油沉积欠佳患者的ADC值。结果碘化油沉积良好者89例,22例碘化油沉积欠佳;碘化油沉积欠佳患者与碘化油沉积良好患者的ADC值[(1.23±0.06)×10-3 mm2/s VS (1.39±0.12)×10-3 mm2/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1)。DWI发现肝内转移灶32个,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1.21±0.11)×10-3 mm2/s VS (1.46±0.08)×10-3 mm2/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结论MR DWI序列及其ADC值的分析能够较准确的发现和区分原发性肝癌行肝TACE术后癌灶的坏死、残存、复发以及新发的转移病灶,可及时有效的评估肝TACE治疗的疗效,并能指导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再次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
作者:任文妍;赵森;王志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Parks切口在斜视显微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斜视住院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Parks切口入路治疗),同期20例斜视住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对术后疼痛反应、结膜恢复状况、眼位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疼痛情况,实验组轻度49例(90.7%),中度3例(5.6%),重度2例(3.7%)。对照组轻度13例(65.0%),中度5例(25.0%),重度2例(10.0%)。实验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52例(96.3%)结膜复位良好,无明显伤口痕迹。眼位满意者,近期47例(87.0%),远期46例(85.2%)。结论斜视手术入路Parks 切口不损伤角膜缘干细胞,术野暴露充分,术后瘢痕小,结膜与肌肉无粘连,切口小可不缝合,手术方法易掌握,能有效降低疼痛,防止肌肉粘连,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眼部的美观,值得推广。
作者:赵洋;邹有硕;张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使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出血性脑梗死的一般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则使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药物过敏2例,治疗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1例,发生呕吐症状2例,用药停止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没有发生明显异常。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0.2±2.8)分,对照组为(16.5±2.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物使用的安全指数也较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冀书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24.19±3.10)g/L,24 h尿蛋白量(6.28±0.84)g,总胆固醇(5.11±0.75)mmol/L;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32.35±4.62)g/L,24 h尿蛋白量(3.03±0.21)g,总胆固醇(3.07±0.17)mmol/L。研究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方法,效果较佳,建议运用。
作者:张大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50例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P<0.05)。结论对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志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药氧驱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2%(P<0.05),观察组2个疗程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20.92±3.84)分低于对照组的(23.77±4.56)分(P<0.05)。结论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PDVI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共计手术56条下肢,其中单侧肢体患者20例,双侧肢体患者18例;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28条,行股浅静脉带戒术20条,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并带戒术8条。随访有4例患者肢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经置管溶栓后恢复,另2例置管溶栓后示手术部位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术恢复。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能较好的纠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牛志鹏;杨会锋;王春雨;席力森;张定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春秋分时节预防治疗风寒湿痹症临床效果。方法186例痹症患者在春秋分节气采用中医药预防性治疗,春分、秋分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186例患者经过春、秋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97.85%。结论通过在春秋分调节免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药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具有预防风湿免疫性疾病复发,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洪华;付天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挂线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便血时间以及创面瘢痕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挂线疗法联合黄术消瘘方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高位肛瘘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76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欣母沛治疗,观察组给予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2~24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15.79%),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对氯氮平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方法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通便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通便显效率93.55%,对照组患者通便显效率74.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氯氮平所致便秘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王玉路;杨增华;郭新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内连续外褥式缝合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302例因瘢痕子宫行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将142例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内连续外褥式缝合的产妇列为研究组,160例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肌层单层连续缝合的产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可见的前次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盆腔粘连情况及再次手术进腹时间。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盆腔无粘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美国生殖协会粘连分级(AFS)评分>5分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次手术进腹时间为(5.0±2.3)min,短于对照组的(8.0±5.2)min(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切口内连续外褥式缝合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肌层单层连续缝合,且发生盆腔粘连几率明显下降,再次手术进腹时间缩短,应作为推荐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
作者:汤小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血管生成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CD10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6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再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MVD计数。结果 CD105-MVD值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11.35±2.3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22.57±4.92)及子宫内膜腺癌组(27.66±2.31)中逐渐递增,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969, 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过程。
作者:金海燕;邓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动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27例(61.4%),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6例(13.6%),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45.5%),显著进步8例(18.2%),进步5例(11.4%),无效11例(25.0%),总有效率为75.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9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80.8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2.3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英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无痛型心肌梗死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恶心呕吐发生率85.0%高于对照组53.3%、呼吸困难发生率65.0%高于对照组26.7%(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5.0%高于对照组13.3%(P<0.05)。发病1个月内,实验组死亡率35.0%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需要尽早治疗,研究早期症状,可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吴瑕;孙丹;孙俐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65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年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8例。实验组实行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参照组实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实验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输出量、止血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实行小剂量奥美拉唑具有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玉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