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应用分析

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 肺大泡, 自发性气胸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67例体检正常健康者作为乙组,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观察两组检测差异。结果甲组血小板计数(67.84±15.01)×109/L与大血小板压积(0.17±0.04)%低于乙组,血小板分布宽度(20.78±2.15)fl与凝血酶原时间(21.38±2.45)s高于乙组(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特异性表现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李松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析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九平面连续扫查法联合节段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行晚期与中期妊娠系统胎儿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孕周的增长,卵圆孔血流速度与卵圆孔直径逐渐增加,直至足月卵圆孔直径≤6.0 mm;在不同孕周下,胎儿的心射血分数变化不大。在房缺胎儿中,卵圆孔直径均值>6.0 mm(6.9 mm),无房缺胎儿的直径均值为4.6 mm。房缺胎儿卵圆孔血流速度为47.7 cm/s,且部分病理为双向分流。无房缺胎儿血流速度均值为<20.0 cm/s(16.1 cm/s)。表明:九平面连续扫查法与节段分析法联合应用,通过与卵圆孔瓣缺与卵圆孔直径观察,可看作诊断房缺的标准。结论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实施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不但能将心脏许多解剖结构显示出来,而且还能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和血流、血管结构和功能等。

    作者:毛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参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咳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4.1±1.3)d,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3±2.0)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患者平均咳嗽积分为(1.4±0.3)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积分为(3.3±0.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可作为变应性咳嗽患者理想用药方案。

    作者:吕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评价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 d后,对照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分别为(377.7±9.5)pg/ml、(20.2±3.6)mmol/L、(293.9±99.4)μmol/L;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BUN、SCr水平分别为(276.6±11.8)pg/ml、(13.2±4.4)mmol/L、(257.3±56.2)μmol/L,实验组NT-proNBP、BUN以及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6±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5.5)d (P<0.05)。结论在对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连续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心衰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丰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SGB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V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SGB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38例,均连续应用4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24.7±2.1)分、ADL评分(70.8±2.9)分优于对照组(20.3±1.5)、(6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有助于改善V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李小云;潘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医治,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医治。比对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58±4.07)ml、(26.90±8.14)h、(6.11±1.90)d,均优于对照组的(29.46±10.47)ml、(40.63±9.41)h、(10.38±3.89)d(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6%)及复发率(15.09%)均低于对照组(25.58%、58.14%)(P<0.05)。结论给予患儿腹腔镜手术医治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并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良;侯广军;耿宪杰;张现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方法92例经脑血管造影所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为(4.7±1.1)d、(3.3±0.8)d;对照组分别为(8.4±2.4)d、(6.3±1.8)d,观察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5、10.330,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39.13%低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胡洁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比较

    目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效果。方法84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硝酸脂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28.5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43%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30.9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4.76%、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8%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9.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疗效更佳,预后效果明显。

    作者:邢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9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80.8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2.3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英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王玉路;杨增华;郭新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65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年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

    目的:讨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方法84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增加26例(61.90%),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38例(90.48%),实验组体重增加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体重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体重增加而造成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实施。

    作者:庞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重症肺炎的降阶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控制病因、支持治疗,对照组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周后,观察组痊愈23例(51.11%)、显效13例(28.89%)、进步6例(13.33%)、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分别为17例(37.78%)、11例(24.44%)、8例(17.78%)、9例(20.00%),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7.3±4.1)d,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为(10.8±3.4)d,住院时间为(17.4±5.2)d,对照组分别为(9.2±4.0)、(13.6±4.2)、(22.0±9.6)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对重症肺炎疗效较好,可增加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海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二次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析食管贲门癌术后二次手术的诱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二次手术者11例(0.55%),分析其实施二次手术的原因。结果11例实施二次手术的患者中,出现吻合口并发症者7例,占63.64%;出现胸腔内出血者2例,占18.18%;出现乳糜胸者2例,占18.18%。所有患者在实施二次手术治疗之后,仅1例因吻合口漏过重而死亡,其余10例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0.91%。结论导致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便是吻合口漏、胸腔内出血及乳糜胸等,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要提高其操作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要做到术后并发症的及早发现与治疗,从而确保二次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清热化湿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药氧驱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2%(P<0.05),观察组2个疗程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20.92±3.84)分低于对照组的(23.77±4.56)分(P<0.05)。结论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动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27例(61.4%),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6例(13.6%),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45.5%),显著进步8例(18.2%),进步5例(11.4%),无效11例(25.0%),总有效率为75.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在临床中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予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浆脑钠素(BN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唐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内科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给予内科护理干预,给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10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内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满意度、出血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40例(80%),实验组为47例(94%);对照组满意度为86%,实验组为98%,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实验组出血次数为(1.4±0.7)次,住院时间为(11.3±2.3)d;对照组出血次数为(2.2±0.3)次,住院时间为(15.7±3.2)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以及优质的护理可取得显著疗效。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的理论知识,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优质的治疗以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