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

胡洁滨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 围手术护理,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方法92例经脑血管造影所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为(4.7±1.1)d、(3.3±0.8)d;对照组分别为(8.4±2.4)d、(6.3±1.8)d,观察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5、10.330,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39.13%低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Sa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红丹;张晓飞;王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38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PDVI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共计手术56条下肢,其中单侧肢体患者20例,双侧肢体患者18例;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28条,行股浅静脉带戒术20条,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并带戒术8条。随访有4例患者肢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经置管溶栓后恢复,另2例置管溶栓后示手术部位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术恢复。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能较好的纠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牛志鹏;杨会锋;王春雨;席力森;张定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房角镜与OCT观察对比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房角镜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对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帮助。方法23例(2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压、前房、裂隙灯、房角镜、OCT等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情况及二者检查情况。结果23例(26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眼压为(15.53±4.61)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术前的(37.30±3.29)mm Hg (P<0.01)。术前及术后4个对应方位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OCT房角检查与房角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好。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治疗途径,可作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房角镜、OCT房角检查具有一致性。

    作者:廖武;曾广川;肖琛辉;谭叶辉;刘方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9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阑尾炎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曲慧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春秋分预防治疗风寒湿痹症18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春秋分时节预防治疗风寒湿痹症临床效果。方法186例痹症患者在春秋分节气采用中医药预防性治疗,春分、秋分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186例患者经过春、秋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97.85%。结论通过在春秋分调节免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药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具有预防风湿免疫性疾病复发,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洪华;付天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的症状,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在临床中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予以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浆脑钠素(BN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唐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服药1周后,6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服药2周后,10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服药3周后,5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20例患者基本能够保持正常步态,生活无需他人照顾,已卧床3年的患者1例可自行翻身,稍加扶持可起坐。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要和患者的病史、体质、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分析,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帮助患者尽快脱离病痛,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夏克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及意义探析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以及意义。方法33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的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结果观察组的总蛋白含量为(83.19±8.95)g/L、球蛋白含量为(37.54±4.32)g/L,均高于对照组的(72.41±7.53)、(25.86±3.29)g/L(P<0.05);观察组白蛋白含量为(39.69±2.62)g/L、白球比为(1.06±0.35),均低于对照组的(48.87±3.05)g/L、(1.89±0.42)(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相关指标的数值变化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

    作者:龙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评价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 d后,对照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分别为(377.7±9.5)pg/ml、(20.2±3.6)mmol/L、(293.9±99.4)μmol/L;实验组患者的NT-proBNP、BUN、SCr水平分别为(276.6±11.8)pg/ml、(13.2±4.4)mmol/L、(257.3±56.2)μmol/L,实验组NT-proNBP、BUN以及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6±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5.5)d (P<0.05)。结论在对重症心力衰竭并发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连续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心衰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丰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实施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1±0.68)分低于对照组的(4.51±0.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法应用于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通腑泻肺汤治疗老年便秘并肺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老年便秘合并肺炎患者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便秘合并肺炎患者,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便秘合并患者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以及肺炎症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作者:金鸿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重症肺炎的降阶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控制病因、支持治疗,对照组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周后,观察组痊愈23例(51.11%)、显效13例(28.89%)、进步6例(13.33%)、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分别为17例(37.78%)、11例(24.44%)、8例(17.78%)、9例(20.00%),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7.3±4.1)d,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为(10.8±3.4)d,住院时间为(17.4±5.2)d,对照组分别为(9.2±4.0)、(13.6±4.2)、(22.0±9.6)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治疗对重症肺炎疗效较好,可增加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海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以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市的两个固定献血点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3152例)及整体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观察组,3241例)。观察比较经过不同采血护理后,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在献血的过程中,对献血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并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奠定基础。因此在采血点进行招募采血的过程中,可将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参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咳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4.1±1.3)d,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3±2.0)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患者平均咳嗽积分为(1.4±0.3)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积分为(3.3±0.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可作为变应性咳嗽患者理想用药方案。

    作者:吕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剑突下或脐孔取胆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剑突下或脐孔取胆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26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经脐孔取胆,实验组经剑突下取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1.82%,革兰阴性菌占68.18%;对照组革兰阳性菌占51.19%,革兰阴性菌占48.8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度高,而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度高。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剑突下较经脐孔取胆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取胆方式对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江涛;王晨宇;华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护理。方法92例经脑血管造影所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为(4.7±1.1)d、(3.3±0.8)d;对照组分别为(8.4±2.4)d、(6.3±1.8)d,观察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5、10.330,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39.13%低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胡洁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110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邵明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24.19±3.10)g/L,24 h尿蛋白量(6.28±0.84)g,总胆固醇(5.11±0.75)mmol/L;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32.35±4.62)g/L,24 h尿蛋白量(3.03±0.21)g,总胆固醇(3.07±0.17)mmol/L。研究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方法,效果较佳,建议运用。

    作者:张大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