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

王彩玲

关键词:B超, 产前检查, 孕妇, 胎儿异常诊断,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780例进行B超产前检查的孕妇,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与产后、尸检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B超产前检查的780例孕妇中,20例胎儿有异象,约占总胎儿数的2.56%。其中,神经系统异常生长的胎儿有5例,面部生长异常的胎儿有4例,患有心脏病的胎儿有1例,四肢生长异常胎儿有3例,多个部位异常的胎儿有7例;产后、尸检21例胎儿有异象。B超产前检查的准确率为99.87%(779/780)。结论采用B超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有助于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了解胎儿的异常状况(如胎儿畸形)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对医学领域的影响较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SGB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V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SGB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38例,均连续应用4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24.7±2.1)分、ADL评分(70.8±2.9)分优于对照组(20.3±1.5)、(6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有助于改善V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李小云;潘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动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27例(61.4%),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6例(13.6%),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45.5%),显著进步8例(18.2%),进步5例(11.4%),无效11例(25.0%),总有效率为75.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会阴3D超声观察便秘产后妇女的盆底裂孔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会阴3D超声应用于便秘产后妇女的盆底裂孔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产后妇女,根据有无便秘症状分为便秘症状组和无便秘症状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产后42 d、3个月、6个月、1年的经会阴3D超声观察静息、Valsalva动作、缩肛状态的盆底裂孔的变化差异。结果在Valsalva动作及缩肛动作状态下,产后42 d、3个月、6个月便秘症状组的盆底裂孔各项指标[(56.55±2.05)mm、(43.62±1.75)mm、(158.50±3.25)mm2及(50.55±2.45)mm、(42.66±3.55)mm、(118.60±6.85)mm2]均明显大于无便秘症状组(P<0.05)。结论经会阴3D超声探查便秘产后妇女的盆底裂孔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梅清;古艳;黎佔芳;黄妙玲;黄伟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药氧驱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2%(P<0.05),观察组2个疗程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20.92±3.84)分低于对照组的(23.77±4.56)分(P<0.05)。结论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Sa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红丹;张晓飞;王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76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欣母沛治疗,观察组给予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2~24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15.79%),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清热化湿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77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非早期(病发24 h后)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病发24 h内)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为(5.69±1.26)d、住院时间为(8.99±2.04)d,短于对照组的(7.41±1.40)、(13.61±2.19)d;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47.37%;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8.63±2.57)分,优于对照组为(5.89±3.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疗效显著,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丁金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系统性护理对氯氮平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对氯氮平所致便秘的疗效观察。方法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通便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通便显效率93.55%,对照组患者通便显效率74.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氯氮平所致便秘情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术中保温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72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实施术中保温护理,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术中保温护理可保持体温稳定,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王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因感冒后发生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3.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感染后咳嗽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金华;靳燕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

    目的:总结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以及术中的精心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60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的术中意外及术后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愈后良好,而术中精确的专科性配合、术前访视的充分、一般器械及专科器械的准备及手术步骤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丽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65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年书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探讨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黄牡丹皮汤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无一例因为病情严重而进行手术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较佳,均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7.5 d,痊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平均疗程5.3 d,痊愈21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好、治疗时间短、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朱海玲;刘艳伟;王莹;石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浅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其临床病情改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临床应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佟三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锁定接骨板(ALP)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ALP组,各58例。PFNA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ALP组行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59.71±9.63)min、术中出血量(156.58±23.58)ml、骨折愈合时间(11.26±1.32)周、术后Harris评分(86.77±9.25)分均优于ALP组的(72.26±11.35)min、(217.14±25.69)ml、(13.98±2.14)周、(77.85±8.16)分,且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ALP组(15.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少,相比于ALP更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康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胰岛抗体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胰岛抗体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采取相应的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胰岛抗体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80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患者86例(22.63%),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阳性患者32例(8.42%),此外有26例(6.84%)患者合并有2种自身抗体阳性,380例患者中共有144例患者出现1种及以上的抗体阳性,占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37.89%。IA-2Ab阳性、GAD-Ab阳性、2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2种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2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水平低于IA-2Ab阳性、GAD-Ab阳性、2种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胰岛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霍继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美托洛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应用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律失常的应用疗效及对MHD的影响。方法26例MHD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透析前口服美托洛尔片,对照组透析前未予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MHD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和种类。结果治疗组14例患者共MHD 1006次,发生心律失常19次,发生率为2%;对照组12例患者共MHD 866次,发生心律失常219次,发生率为2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3,P<0.05)。结论美托洛尔用于MHD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蒋兰晔;彭茜;麦丽珊;何淑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春秋分预防治疗风寒湿痹症18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春秋分时节预防治疗风寒湿痹症临床效果。方法186例痹症患者在春秋分节气采用中医药预防性治疗,春分、秋分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186例患者经过春、秋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97.85%。结论通过在春秋分调节免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药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具有预防风湿免疫性疾病复发,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洪华;付天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56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传统开腹组,76例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微创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传统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1)min和(7.7±1.3)d,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9.8±11.2)min和(14.2±2.5)d,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不但能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徐鸿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