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江腾湘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116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Epworth评分(7.01±1.67)分,匹茨堡睡眠指数评分(2.11±1.02)分;对照组Epworth评分(10.89±2.66)分,匹茨堡睡眠指数评分(6.86±2.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长低通气时间(7.52±2.86)s,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94.75±5.11)%;对照组治疗后长低通气时间(40.63±5.91)s,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87.55±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体征,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单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焦虑药物合并5%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加葡萄糖酸钙注射液4.0 g静脉注射、万拉法新口服药物,睡前热水泡脚,听音乐等物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6例,无效5例,显著率63.3%,有效率83.3%;治疗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7例,无效3例,显著率66.7%,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加葡萄糖酸钙注射液4.0静脉注射合并万拉法新,在舒缓的治疗环境中治疗焦虑症收到积极地治疗效果,药物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中显示着优势。

    作者:谢杰;李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和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7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观察其结石的清除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单通道取石82例,双通道取石5例;一期取石成功70例,二期取石成功7例,三期取石成功2例,结石总清除率90.80%(79例)。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不仅操作简单、清除结石快速,而且对肾脏损伤小、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方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导引下组织间植入125I治疗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心理护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的影响情况。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复发率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德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曾德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门诊皮脂腺囊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手术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方法及体会。方法不同部位和各种不同情况的皮脂腺囊肿20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囊肿未感染者132例,均一期手术切除,愈合良好无复发;囊肿感染者74例,其中52例在抗感染的同时,一期行脓肿切开引流+囊壁刮除,22例抗感染治疗5~9 d,部分脓肿波动明显者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1~2d换药1次至切口愈合,感染基本控制后1~3个月择期手术切除囊肿。结论社区门诊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及早在囊肿未感染时行手术切除,对于感染的囊肿应根据具体情况早期切开引流或二期手术。

    作者:李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来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彩超检查均诊断为妇产科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30例,卵巢黄体破裂16例,卵巢囊肿14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总有效率达100%。并对患者进行了2年的跟踪随访,均没有出现复发的症状,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中发病率高,该疾病比较复杂,病情多变,临床初期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后续的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帮助,让其尽快回归社会生活。

    作者:杨宏;张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20例老年患者均完成12周的治疗,对照组60例,显效39例,占65.0%;有效12例,占20.0%;无效9例,占15.0%;总有效率85.0%。治疗组60例,显效42例,占70.0%;有效16例,占26.7%;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既有降低血压,又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作用,其总的疗效好于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于震;唐兆杰;苏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间歇洗胃法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间歇洗胃法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方面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实施生理盐水间歇洗胃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洗胃方法(即用清水一次性洗胃)。比较采用不同的方法洗胃后两组患者在阿托品的使用量、反跳现象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7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分别经过两种不同的洗胃方法后,间歇洗胃法与传统的一次性洗胃方法相比,阿托品的使用量较少,反跳现象的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一次性洗胃方法相比,间歇洗胃法可以明显减少阿托品的使用量,使反跳现象的发生率降低,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再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妞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作用。方法10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98.0%,对照组的优良率88.0%,实验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能够为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对于控制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40例重度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特定系统化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将两组术后死亡率与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0,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1)。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40.0%。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 P<0.01)。结论特定系统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与术后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有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脏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式和应对策略。方法1987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的64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全面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能够为并发症患者带来较好的效果,提升了临床抢救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临床中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并发大出血15例急救与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大出血的急救及治疗方法。方法15例因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所致阴道大出血和(或)腹腔内大出血患者,根据主要出血部位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大出血组(8例)和腹腔内大出血组(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8例阴道大出血组患者3例经宫腔纱布压迫止血和5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之后经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及在B超引导下清宫,效果明显,仅1例开腹,治愈率87.5%,β-HCG经治疗后4周内转阴;7例腹腔内大出血组患者,均急诊行开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均治愈,术后β-HCG 2周内转阴。结论根据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所引起的大出血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急救及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予以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E(LgE)细胞因子以及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L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显著,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振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手术后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情况,为临床预防该症状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有15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在拔出动脉鞘管后的20 min之内,有3例发生在手术后返回病房时,还有2例发生在手术后的1 h之内。抢救之后有3例在5 min之内意识转清,有17例在30 min之内心率等恢复正常。结论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在术前和术后都需要积极的准备,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观察,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的处理和抢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潘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中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口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应用于口腔干燥综合征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痛苦比较轻,效果明显,因此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张忠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4例,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对照组92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冠、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12周,监测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并观察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12周后的血浆TC、LDL-C、hs-CRP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及转氨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更强调脂抗炎作用。

    作者:王阳;王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RSD)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片12.5 mg/d、替米沙坦片40 mg/d 、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口服,共8周;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基础上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晨峰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使难治性高血压晨峰降低,对照组血压晨峰下降的幅度为收缩压(34.13±1.21)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12.11±2.10)mm Hg,治疗组血压晨峰下降的幅度分别为收缩压(35.53±2.11)mm Hg,舒张压(13.31±2.30)mm 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晨峰的控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能够有效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胡法国;杨晓梅;杨麦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104例具有安全隐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对照组(54例)。常规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对照组对患者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及实施护理计划。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87.5%;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人数2例,常规组为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增加了骨科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人数,对骨科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办法,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6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69例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经过治疗与护理后仅存9例,心脏彩超56例存在3例异常现象,心电图63例存在4例异常,肌酸激酶升高67例存在5例异常,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住院观察、出院指导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恐惧心理,使患者与医院沟通更加顺畅,患者可以在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孟犁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