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王岩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会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解决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方法120例儿科护理患儿进行了不安全因素分析,将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通过其常规护理来分析不安全因素,采取干预的方式,对照组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患儿及家长的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沟通因素、疾病本身的因素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儿童护理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加强整体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为了让临床儿科护理更加的安全可靠,需要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积极的干预,避免其发生,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卡式配血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对327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27例患者中,发生凝集的有13例,其中因红细胞浓度过高而凝集的有3例,因纤维蛋白影响的有2例,因疾病因素发生凝集的有7例,因冷凝集的有1例。结论卡式配血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12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状况、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方法9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护理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68.89%较干预组17.78%略高,干预组患者在综合管理干预的模式下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采用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可从患者病情等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及早纠正问题根源,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栾颖;都盼盼;张广娟;马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前列地尔注射液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并分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量、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而24 h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后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延缓了肾功能下降,患者容易接受,为早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郑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的无症状低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401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相关生化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评估2型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0岁以上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8.84%,而60岁以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患者平均血糖(MBG)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6)。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对血脂代谢紊乱、无症状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大者和女性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大于年龄小者和男性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刘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h/d,5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大出血的急救及治疗方法。方法15例因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所致阴道大出血和(或)腹腔内大出血患者,根据主要出血部位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大出血组(8例)和腹腔内大出血组(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8例阴道大出血组患者3例经宫腔纱布压迫止血和5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之后经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及在B超引导下清宫,效果明显,仅1例开腹,治愈率87.5%,β-HCG经治疗后4周内转阴;7例腹腔内大出血组患者,均急诊行开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均治愈,术后β-HCG 2周内转阴。结论根据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所引起的大出血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急救及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 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胃复安10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60%、34%、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单用托烷司琼。
作者:伊丁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予以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E(LgE)细胞因子以及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L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显著,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振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抗病毒口服液及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7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随机分为抗病毒组、匹多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90例,在常规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匹多莫德片、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抗病毒组与匹多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3.5、5、6.5 d和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2、3.5、4.5 d和88%,与单一治疗组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促进退热及加快疱疹和皮疹的消退,并提高总有效率。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抗病毒口服液和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较使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显著。
作者: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及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70例肾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肾癌手术健康教育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强化健康教育组),然后将两组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结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在术前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作者:王丽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手术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方法及体会。方法不同部位和各种不同情况的皮脂腺囊肿20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囊肿未感染者132例,均一期手术切除,愈合良好无复发;囊肿感染者74例,其中52例在抗感染的同时,一期行脓肿切开引流+囊壁刮除,22例抗感染治疗5~9 d,部分脓肿波动明显者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1~2d换药1次至切口愈合,感染基本控制后1~3个月择期手术切除囊肿。结论社区门诊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及早在囊肿未感染时行手术切除,对于感染的囊肿应根据具体情况早期切开引流或二期手术。
作者:李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门诊儿科处方共12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理处方1033张,占86.1%;不合理处方167张,占13.9%。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占21.6%,用药不适宜情况占67.1%,超常处方占11.4%。结论本院儿科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秀兰;杨华;陈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治疗,直到患者完全清醒。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东亮;睢德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总结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17例患者痊愈且在家人协助下能自理生活,8例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3例患者均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及时、早期、有效对重度颅脑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屈艳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进一步探讨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章文秋;于丽嘉;蔡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颌骨骨折行颌间牵引复位患者41例,分别采用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护理、术后肿胀疼痛护理及术后感染护理,以提高疗效。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方面。综合护理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赫林;王翀;叶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40例重度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特定系统化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将两组术后死亡率与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0,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1)。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40.0%。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 P<0.01)。结论特定系统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与术后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有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造成异位妊娠的病因及尽早诊断注意事项,减少或避免误诊。方法分析本院妇产科近5年收治的136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136例临床资料分析,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多样,输卵管因素是造成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主要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时必须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才能尽快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误治临床医生遇生育期妇女急症首先要考虑异位妊娠。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