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林;王翀;叶青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h/d,5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门诊儿科处方共12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理处方1033张,占86.1%;不合理处方167张,占13.9%。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占21.6%,用药不适宜情况占67.1%,超常处方占11.4%。结论本院儿科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秀兰;杨华;陈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8例,抗炎治疗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患者62例,抗炎治疗采用地塞米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悸、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办法,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6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69例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经过治疗与护理后仅存9例,心脏彩超56例存在3例异常现象,心电图63例存在4例异常,肌酸激酶升高67例存在5例异常,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住院观察、出院指导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恐惧心理,使患者与医院沟通更加顺畅,患者可以在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孟犁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部位、治疗方法及结果、随访结果、免疫组化表型等,将上述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发病部位为外上象限所占比例高达50.00%(P<0.05);均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并实施术后化学药物辅助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83.33%)与死亡率(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表型(P<0.0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特点为ER、PR、Her-2受体三阴性表达,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降低误诊、漏诊记录使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作者:户庄;马明德;周振宇;常亮;田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和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效果更好。
作者:赵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危重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ICU监护时间短、死亡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和总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更满意,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方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行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的疗效。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及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尿酸(UA)水平(356.29±67.89)μmol/L低于对照组(546.49±56.78)μmol/L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U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苯磺酸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显著疗效。
作者:李翠兰;牛余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脑瘫患儿,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认知训练、粗大运动疗法、精细运动疗法治疗,1次/d,4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1次/d,4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认知训练、粗大运动疗法、精细运动疗法等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屠长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大出血的急救及治疗方法。方法15例因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所致阴道大出血和(或)腹腔内大出血患者,根据主要出血部位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大出血组(8例)和腹腔内大出血组(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8例阴道大出血组患者3例经宫腔纱布压迫止血和5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之后经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及在B超引导下清宫,效果明显,仅1例开腹,治愈率87.5%,β-HCG经治疗后4周内转阴;7例腹腔内大出血组患者,均急诊行开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均治愈,术后β-HCG 2周内转阴。结论根据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所引起的大出血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急救及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对其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训练护理干预。采用盖泽尔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护理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进行发育商评估。结果观察组适应性评分差值为(15.6±3.1)分、大运动评分差值为(14.3±2.9)分、精细运动差值评分为(15.1±3.3)分、语言差值评分为(12.4±3.6)分、社交评分差值为(14.8±4.3)分。对照组适应性评分差值为(8.8±2.1)分、大运动评分差值为(10.2±3.7)分、精细运动差值评分为(6.1±2.5)分、语言差值评分为(7.6±2.0)分、社交评分差值为(9.3±2.6)分。观察组患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等方面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宋红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脑康胶囊与麝香保心丸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3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0例和对照组156例,两组均予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脑康胶囊,对照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效果,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s)较对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功能性评价,试验组每搏量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康胶囊比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
作者:张颖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20例老年患者均完成12周的治疗,对照组60例,显效39例,占65.0%;有效12例,占20.0%;无效9例,占15.0%;总有效率85.0%。治疗组60例,显效42例,占70.0%;有效16例,占26.7%;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既有降低血压,又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作用,其总的疗效好于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于震;唐兆杰;苏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商品名称:云克)联合慢作用药与单用慢作用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符合标准的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联合用药组:慢作用药物+云克15 mg/d,连续静脉滴注10 d,每4周给药1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不接受云克治疗,余药物同联合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压痛数及急性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骨松性骨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腰椎骨密度T值均有提高,而对照组T值却有继续下降趋势。结论云克既可控制RA病情活动,又可缓解骨松性骨痛,改善骨密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瑞英;庞丽霞;林涛;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口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应用于口腔干燥综合征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痛苦比较轻,效果明显,因此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张忠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眼科光动力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70例采用眼科光动力治疗的患者,眼科光动力治疗可采取激光照射与静脉注射光敏剂的方法。护理方法分别为准备环境用物、患者准备、药物的配制、安全给药等方面开展。对比70例患者眼科光动力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值。结果对比眼科光动力治疗前后下方脉络膜厚度(I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脉络厚度值,较眼科光动力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脉络膜厚度均值均显著降低, t值分别为2.214、2.328、2.265、2.191、2.6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眼科光动力治疗后,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峻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基础护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260例来自各科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该组采用基础护理的方式控制医院感染,另选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未加入基础护理模式控制医院感染,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科室的平均医院感染率为3.08%(8/260),对照组各科室的平均感染率9.23%(24/2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基础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基本,值得推广于护理的全过程。
作者:刘晶晶;刘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 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胃复安10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60%、34%、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单用托烷司琼。
作者:伊丁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来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彩超检查均诊断为妇产科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30例,卵巢黄体破裂16例,卵巢囊肿14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总有效率达100%。并对患者进行了2年的跟踪随访,均没有出现复发的症状,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中发病率高,该疾病比较复杂,病情多变,临床初期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后续的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帮助,让其尽快回归社会生活。
作者:杨宏;张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方法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劳拉西泮治疗为对照组与辨证分型应用抗抑郁中药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末,观察组PSQI评分为(5.1±1.1)分,对照组为(12.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论慢性失眠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有效抗抑郁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