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刘丽娜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来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彩超检查均诊断为妇产科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30例,卵巢黄体破裂16例,卵巢囊肿14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总有效率达100%。并对患者进行了2年的跟踪随访,均没有出现复发的症状,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急腹症临床中发病率高,该疾病比较复杂,病情多变,临床初期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后续的治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帮助,让其尽快回归社会生活。
作者:杨宏;张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颌骨骨折行颌间牵引复位患者41例,分别采用心理护理、术后饮食护理、术后肿胀疼痛护理及术后感染护理,以提高疗效。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方面。综合护理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赫林;王翀;叶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体位护理对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80例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采取体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疼痛和舒适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县血吸虫病救治定点医院地方病医院收治的131例血吸虫病患者,采用口服吡喹酮治疗,随访8个月,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个月后,所有患者阴转率及感染度下降率均为100%,临床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疗效确切。29例患者(22.14%)发生了轻度不良反应,乏力13例(44.83%),头晕9例(31.03%),恶心3例(10.34%),皮疹1例(3.45%)。结论吡喹酮在血吸虫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控制用量可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钢墙;张安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阿奇霉素、甲基泼尼松龙、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抽样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例。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用药,乙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与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甲基泼尼松龙、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魏继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104例具有安全隐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对照组(54例)。常规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对照组对患者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及实施护理计划。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87.5%;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人数2例,常规组为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增加了骨科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人数,对骨科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20例老年患者均完成12周的治疗,对照组60例,显效39例,占65.0%;有效12例,占20.0%;无效9例,占15.0%;总有效率85.0%。治疗组60例,显效42例,占70.0%;有效16例,占26.7%;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既有降低血压,又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作用,其总的疗效好于单纯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于震;唐兆杰;苏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95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研究组予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分析两组脑短暂充血反应率(THR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研究组T3时THRR降低,对照组T2、T3时THRR降低,且研究组各时点THRR均高于对照组;T1~T3两组MAP和HR低于T0,研究组各时点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加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七氟醚+瑞芬太尼则可减弱患者的高血管自身调节功能。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克拉霉素(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3)、阿奇霉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66,规格500 mg/5 ml)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总结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阿奇霉素3053例、克拉霉素2321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明确与所用药物有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男性5.59%、女性3.97%;≤12岁4.18%、12~60岁5.06%、>60岁5.00%、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4.81%高于克拉霉素男性3.04%、女性2.50%,≤12岁1.17%、12~60岁4.15%、>60岁2.45%、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2.76%;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12岁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12~60岁,克拉霉素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系统57.81%、皮肤及其附件15.63%、中枢神经系统10.94%,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系统76.87%、皮肤及其附件10.88%、肝胆系统6.12%,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胃肠系统比重高于克拉霉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症状系统相对集中,克拉霉素不良反应较少,但涉及症状系统较多,两种抗生素需停药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角度。
作者:王家满;韩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曾德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方法9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护理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68.89%较干预组17.78%略高,干预组患者在综合管理干预的模式下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采用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可从患者病情等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及早纠正问题根源,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栾颖;都盼盼;张广娟;马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哮喘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予以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E(LgE)细胞因子以及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L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显著,血浆皮质醇、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朴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哮喘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振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有发热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损害。给予对症支持,保护脏器功能,抗病毒,抗细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9例好转或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多发于中老年,症状重,体征轻,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有明显改变,应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数患者可经过积极的综合性治疗而好转或痊愈。
作者:徐宁;曲涛;李爱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前列地尔注射液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并分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量、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而24 h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后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延缓了肾功能下降,患者容易接受,为早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郑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导致皮下淤血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静脉输液皮下淤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导致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结果统计结果表明,89例静脉输液皮下淤血患者中护理人员过失59例,患者自身原因30例。结论导致静脉输液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和患者自身不够重视,提示护理人员应不断规范其输液流程,及时做好患者和家属宣教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奠定基础。
作者:刘丽娜;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脑康胶囊与麝香保心丸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3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0例和对照组156例,两组均予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脑康胶囊,对照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效果,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s)较对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功能性评价,试验组每搏量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康胶囊比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
作者:张颖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组语言训练在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疗效。方法接受语言训练治疗的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对一的语言训练方法,观察组实施小组语言训练方法。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中错误类型置换歪曲22例、错误部位舌尖舌面19例、错误部位舌根10例、舌左右运动障碍11例、舌上抬障碍15例。对照组患者中错误类型置换歪曲21例、错误部位舌尖舌面20例、错误部位舌根11例、舌左右运动障碍10例、舌上抬障碍1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构音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效16例、有效11例、3例无效)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显效16例、有效12例、2例无效)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语言训练在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疗效和一对一的语言训练效果相当,值得借鉴。
作者:万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4例,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对照组92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冠、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12周,监测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并观察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12周后的血浆TC、LDL-C、hs-CRP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及转氨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更强调脂抗炎作用。
作者:王阳;王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作用。方法10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98.0%,对照组的优良率88.0%,实验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能够为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对于控制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81例各型距骨骨折患者随访资料。距骨头骨折17例,距骨颈骨折44例,距骨体骨折20例,44例距骨颈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28例,Ⅲ型9例;其中12例克氏针固定,2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42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81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1.25±10.47)个月。术后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良好,术后4例发生浅表感染,处理后痊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33周,平均愈合时间(16.99±6.81)周,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8例,距骨坏死3例。按Hawkin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0例(49.38%),良21例(25.93%),中16例(19.75%),差4例(4.94%);优良率75.31%。结论治疗距骨骨折应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保护血供、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
作者:刘立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