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艳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5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方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采用HSS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00%小于对照组患者1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伟坤;叶少腾;陈嘉欣;蓝创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脐贴治疗血液透析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血液透析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中药脐贴敷脐;对照组口服便通胶囊。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实验组治疗便秘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有显著的疗效,且方法简单易行,还可以减少水的摄入。
作者:李爱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大叶性肺炎急性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采集、离心、冻存,观察两组TNF-α、IL-6、IL-10浓度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IL-10浓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降低, IL-10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治疗前血清中的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治疗前血清中IL-10的浓度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浓度水平变化是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肝硬化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5.4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32%。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指标治疗前后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大力推广。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60例存在心理问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淑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方法73例妇科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8例(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情绪明显改善,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EPQ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杜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质控在护理安全与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由科室全体护士参加护理质控小组,自2010~2014年,坚持每周1次的护理质控活动,对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文件书写、院内感染、病室管理、责护工作、药品管理等方面进行质控检查、分析整改,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避免出现相似护理缺点和缺陷,以达到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改进的目的。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的提高,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改进。结论科内质控小组紧紧抓住了现场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从根本上使护理工作分层级落实、人人把关、层层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健康教育对门诊换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00例门诊换药患者根据病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运用伤口护理新概念,即防止瘢痕、促进愈合、止疼舒适新概念,针对性的实施教育。结果从简单的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到了更加关爱人文的高度,增加了护患感情,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有助于伤口早期愈合,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陈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26例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良好,疗效稳定、持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温玉玲;金福厚;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68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展开心理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心理护理中应用良好的语言技巧,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术后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时,实施良好的语言护理可促使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及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效果,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5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NCPAP组(29例)和HHFNC组(29例), NCPAP组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HHFNC组患儿采取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NCPAP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HHFNC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HHFN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闫会丽;谷广辉;刘红贞;刘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和艾滋病现相关的条目对确诊为艾滋病的50例女性患者(艾滋病组)和50例健康女性(正常组)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值均低于正常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婚姻状况及经济收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出现症状、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收入和低水平教育等。针对艾滋病患者首先应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首先建立积极的心态,然后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妍;刘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性化管理护理是衡量医院的综合质量的一项关键性参数[1]。通常情况下,采取怎样的护理级别往往是通过主管医生的医嘱来达,而后护理人员采取执行的方式来进行[2]。但由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参差不齐,导致不同的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同。而人性化管理护理能科学有效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临床护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医院病房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的方法,以探索人性化管理护理在医院病房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杨建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加强洗手设施建设、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知识水平,预防医院感染。使手卫生设施规范化、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增强手卫生观念和实施力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作者:谢惠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异位妊娠行手术治疗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例,以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者为A组,以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者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B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分别为(34.16±6.82)分及(33.28±4.18)分明显优于A组的(38.23±7.12)分及(39.61±3.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75.12±14.34)min、(87.36±15.36)ml及(16.27±4.27)h均明显短于A组的(81.36±16.71)min、(106.17±17.17)ml及(21.77±4.37)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孙洁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心脏彩超对患者左心功能情况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LVDd、LVDs、LVEF及FS水平及NYHA分级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不全,促进预后的改善。
作者:孟苗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其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另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其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其止血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在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效果。方法对24例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4例患者经过2~5年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结果优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李洪权;康延海;赵孟和;岳云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介入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52例治愈,对照组患者中13例治愈,治愈率分别为98.1%和68.4%;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1±4.2)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4.3±5.5)d。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冯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萎缩性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和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科;张齐苑;饶梓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