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与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相互关系

罗兵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与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且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各50例,对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人群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越低,冠心病发病风险越高,可为临床冠心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广泛全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宫颈癌广泛全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对5例宫颈癌广泛全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患者的诊治及护理措施。结果5例膀胱阴道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阴道流液,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患者。结论宫颈癌广泛全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要及早发现、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和精心护理,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邝少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次性扩宫棒用于早孕人工流产宫颈扩张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在早孕人工流产手术中运用一次性扩宫棒行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6~10周,自愿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扩宫棒进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术前排除过敏体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金属扩张器进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对比两组的宫颈扩张程度、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宫颈扩张显效率为62.86%,总有效率为92.86%(65/70),镇痛有效率为40.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宫颈扩张显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100.00%(80/80),镇痛有效率为86.2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扩宫棒的宫颈扩张效果好、镇痛有效率高、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邓秋联;杨晓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熏蒸坐浴对肛周疾病术后的护理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坐浴对肛周疾病术后的影响。方法76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其中术后第2天选择中药熏蒸坐浴的患者46例为治疗组,选择温水清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对两组治疗效果给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疾病患者术后配合中药熏蒸坐浴,在缓解疼痛、消除水肿、减少出血、降低术后感染等方面疗效确切,较未采用中药熏蒸坐浴者疗效显著,中药熏洗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晶;杨国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神经衰弱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神经衰弱患者按照随机分层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抗神经衰弱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5%较对照组的77.3%明显提高,Ⅰ级睡眠质量较对照组亦提高(P<0.05)。结论采用常规抗神经药物治疗联合针灸治疗神经衰弱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恢复日常功能。

    作者:叶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析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2例使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98例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来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的症候、疗效均要好一些。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患者的肝、肾功能、尿、血常规结果和治疗前无差异性,说明安全性都比较好。结论临床中采取中医辨证的方式来进行高血压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稳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明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32例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效果。结果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治愈17例,其余15例患者血尿淀粉酶下降、腹痛减轻、腹胀消失、症状好转。结论患者了解疾病的诱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患者及家属理解禁食、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及饮食过渡期间的注意事项;同时护士能及时、准确发现并发症,掌握生长抑素类药物正确使用要点,是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索和研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15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干预,两组干预期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具有临床价值且可行。

    作者:郝优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学干预在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药学干预在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4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试验组的患者及家属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对对照组仅依据慢性病管理要求进行监控,分别在1个季度及1年后对其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可明显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作用显著,应当在公共卫生质量的管理方面结合慢性疾病管理和药学干预,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陈彦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卵巢囊肿术后的优质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术后优质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11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术期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卵巢囊肿手术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康复时间,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作者:杨淑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肺结核病的防治体会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慢性传染病。随着现代防治水平的提高,目前对这一疾病已是治有良方,防有措施,但亦不能对其放松警惕。对肺结核病通过采取传染源控制、卡介苗接种及其他手段对肺结核病进行控制预防和控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樊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10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高血压控制状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MHD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减少MH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透析寿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梁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7例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对临床应用盐酸氨溴索(ABX)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搜集27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心监测到的ABX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并作统计和分析。结果ADR集中发于儿童、中来年人群;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普遍存在;累及器官多样;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的30 min内;大部分ADR对症处理后消失,小部分自行好转。结论临床需严格遵守给药说明,加强ADR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镇华;郑敏仪;李泳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社区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于本社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发放健康手册而不进行健康教育,选择2013年1~12月于本社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实验组,发放健康手册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第1、2、3产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中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和手术因素所致病例数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自然分娩几率,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对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危险因素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妇宁胶囊致不良反应3例报告及分析

    目的:探明妇宁胶囊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为该药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本院2014年度妇宁胶囊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计3例,对其发生情况汇总分析。结果妇宁胶囊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药师应配合医师工作,加强用药监护及教育,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姬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比较和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实施高血压自我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在实施自我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之前,对于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70例高血压患者,经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71.18%,治疗依从率为90.59%,血压控制率为7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经规范化管理,对于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均较自我管理明显提高,效果确切,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卫峰;李嘉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8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和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肌瘤生长,并且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可靠,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分娩产妇1000例,按产妇自愿原则随机分为A、B、C、D组,各250例。各组产妇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A组为治疗组,其他为对照组。在顺产后6 h、剖宫产后12 h A组使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治疗, B组使用中药足浴, C组使用康复按摩治疗, D组在产术后36 h内不施加任何因素。比较四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泌乳量、睡眠质量评分(PSQI)、抑郁评分(SDS)、住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梁权芳;刘银清;潘方利;何树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肝癌患者的护理

    肝癌不仅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晚期患者身体虚弱,一定要做好肝癌护理。目前对肝癌首要的治疗方法是肝切除,但对于中晚期肝癌,由于没有手术适应证,多采有保守治疗方法。我国死于肝癌的每年约11万人,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49岁多,男女比约为2.5:1。

    作者:张春梅;马云辉;程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0例康复期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方法62例胃脘痛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3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董凤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