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无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刘蕊

关键词:胸腔镜, 纵隔肿瘤, 无胸腔引流,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进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且术后未留置胸腔引流管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注重术前准备、术中精确止血、术后科学护理等措施,总结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转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周期短,术后并发症少,整体治疗费用较传统开胸手术少。结论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较大创伤,减少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通过科学的护理,并无不良效果,以大限度的减小患者机体创伤的同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空腹血糖水平。结果有并发症的患者其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职业、家族病史、饮食情况、运动状况、用药种类。结论针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通过健康宣传和教育以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

    作者:韩旭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8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和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肌瘤生长,并且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可靠,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学干预在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药学干预在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4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试验组的患者及家属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对对照组仅依据慢性病管理要求进行监控,分别在1个季度及1年后对其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可明显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及用药依从性,作用显著,应当在公共卫生质量的管理方面结合慢性疾病管理和药学干预,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陈彦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100例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依据年龄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各2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结果术前,四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四组患者生存质量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患者生存质量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患者年龄越大,生存质量越低。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常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爱肤敷料在三腔二囊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多爱肤敷料对三腔二囊管引起的鼻黏膜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40例使用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止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纱块敷料贴在乒乓球与鼻翼接触端处,试验组患者使用多爱肤敷料,比较两组患者鼻翼处鼻黏膜损伤情况和鼻翼处鼻黏膜皮肤舒适度的主观感受。结果使用多爱肤敷料的患者的鼻翼处鼻黏膜无损伤率较使用纱块敷料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多爱肤敷料的患者的鼻黏膜处皮肤舒适度较使用纱块敷料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多爱肤敷料代替纱块敷料贴在乒乓球与鼻翼接触端处,可有效减少因三腔二囊管带来的鼻黏膜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健芬;谭庆红;师瑞月;魏道儒;陈小花;陈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后焦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凌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种奥沙拉秦钠胶囊苯胺杂质考察方法

    目的:建立奥沙拉秦钠胶囊中苯胺杂质考察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混合溶剂(含1.41 g/L磷酸二氢钾和0.47 g/L磷酸磷酸氢二钠二水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并用42 g/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为40℃,进样量50μl。结果苯胺峰与相邻峰能够分离,检测限为2.78×10-4μg。结论本法可用于奥沙拉秦钠胶囊中苯胺杂质考察。

    作者:朱菊红;周宏艳;周东方;王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0例康复期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优良率以及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优良率为95.8%,抑郁评分为(35.07±5.51)分;对照组吞咽功能优良率为62.5%,抑郁评分为(78.58±9.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吞咽功能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蔡月梅;王丽芳;张秋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25 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12.5 mg/d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各项激素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及孕酮(P)等各项激素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激素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降低血清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段杨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戊酸雌二醇辅助治疗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戊酸雌二醇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71例分娩合并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产后2、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5%,对照组为81.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419.5±55.3)ml,对照组为(523.0±71.4)ml,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为(659.1±46.8)ml,对照组为(779.7±39.9)ml,两组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戊酸雌二醇能显著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艳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社区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于本社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发放健康手册而不进行健康教育,选择2013年1~12月于本社区建立档案定期进行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实验组,发放健康手册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第1、2、3产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中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和手术因素所致病例数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自然分娩几率,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对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危险因素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探析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64例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治疗时应用头孢克肟,研究组治疗时应用夫西地酸钠。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临床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振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杨泽华教授从痰论治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中风病病理形成主要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并阻而发病。杨泽华教授认为急性期中风病与痰邪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化痰祛瘀法是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重要法则。本文对杨泽华教授从痰论治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经验给予总结。

    作者:王丽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显示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绍杰;周经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咳喘临证辨治体会

    咳喘之疾,治标祛邪,治重在肺兼以祛风;扶正治本,治重在肺而多脏同治。如此,方能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廖双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常规与静脉麻醉支气管镜检查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常规局部麻醉与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时的满意度、耐受度及安全性。方法6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局部麻醉加静脉麻醉)和对照组(单纯局部麻醉),每组30例。观察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和耐受度、操作的安全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检查前、检查中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支气管镜的患者可采用单纯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的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和耐受度、操作的安全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常永梅;孙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神经衰弱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神经衰弱患者按照随机分层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抗神经衰弱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5%较对照组的77.3%明显提高,Ⅰ级睡眠质量较对照组亦提高(P<0.05)。结论采用常规抗神经药物治疗联合针灸治疗神经衰弱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恢复日常功能。

    作者:叶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对60例需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后做好体位、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并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指导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等。6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作者:李红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