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兴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查特点。方法对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CT检查工作,记录其CT检查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占比例高(5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积血所占比例高(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纵裂池积血更为常见(所占比例37.18%)。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特点,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保障生命安全。
作者:杨璐;马志强;代博;牛红霞;韩菲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全麻)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效果和处理方法。方法78例待查支气管异物患儿,均给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在麻醉机控制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术中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控,记录手术时间。结果74例患儿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经纤维支气管检查成功取出异物,4例无异物,仅对炎症分泌物进行处理。经纤维支气管检查,59例异物在右支气管,15例在左支气管;异物类型包括花生、瓜子、黄豆、玉、塑料碎片。手术平均时间(12.5±6.3)min。术中29例曾出现短暂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加强通气后回升至100%,再次进镜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各时间点的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变化不大(P>0.05)。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提高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卫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风病病理形成主要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并阻而发病。杨泽华教授认为急性期中风病与痰邪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化痰祛瘀法是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重要法则。本文对杨泽华教授从痰论治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经验给予总结。
作者:王丽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两病”发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328例保健科体检儿童的“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28例儿童中,单一发病88例(26.8%),两病同时存在26例(7.9%)。不同性别“两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两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组同组比较中,1~2岁患儿患病率高,占17.5%。结论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好发于1~2岁,临床需早预防、早诊断,及时给予干预,以提高儿童生活及生存质量,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艳云;胡娟娟;关则敏;王凤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粪便隐血试验是检测消化道出现常用的初筛方法。胶体金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其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但因其反应原理与患者样本的复杂性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实施应对方法,可以有效的完善粪便隐血试验的室内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
作者:王建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0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出其中8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心理焦虑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来进行心理疏导。结果经过3~5个月的心理分析和相关的疏导,80例心理焦虑患者与其他20例患者一起完成了治疗方案,并未有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意外的情况。结论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意外的情况。
作者:顾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10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高血压控制状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MHD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减少MH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透析寿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梁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分娩产妇1000例,按产妇自愿原则随机分为A、B、C、D组,各250例。各组产妇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A组为治疗组,其他为对照组。在顺产后6 h、剖宫产后12 h A组使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治疗, B组使用中药足浴, C组使用康复按摩治疗, D组在产术后36 h内不施加任何因素。比较四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泌乳量、睡眠质量评分(PSQI)、抑郁评分(SDS)、住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梁权芳;刘银清;潘方利;何树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对肾移植受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120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前、术后恢复期、随访期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20例患者中117例恢复良好,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2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结论患者对肾移植手术健康教育普遍接受,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开展不同阶段健康教育,有利于肾移植受者克服心理、生理不应期,正确对待肾移植手术,重新树立健康人生生活态度。
作者:杨青彦;李斐;刘君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坐浴对肛周疾病术后的影响。方法76例肛周疾病术后患者,其中术后第2天选择中药熏蒸坐浴的患者46例为治疗组,选择温水清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对两组治疗效果给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疾病患者术后配合中药熏蒸坐浴,在缓解疼痛、消除水肿、减少出血、降低术后感染等方面疗效确切,较未采用中药熏蒸坐浴者疗效显著,中药熏洗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晶;杨国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90例监护室的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镇痛镇静效果,测评并比较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患者的总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疾病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能够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作者:梁倩;黄彩云;李明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肾脏严重出血原因及临床有效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9例上尿路结石采用PCNL术中及术后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及夹闭肾造瘘管等方法处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例行SRAE治疗,单纯夹闭肾造瘘管后产生血块自行止血2例, F16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1例,术后继发出血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CNL出血并发症无法完全避免,但谨慎选择合理的穿刺通道及术中熟练的操作技巧等可大大减少出血几率。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处理PCNL并发出血疗效确切。
作者:苏雁峰;李宋荣;史向民;蔡崇岳;徐晓龙;莫仰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肌瘤生长,并且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可靠,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吲哚类非甾体抗炎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按欧洲药典EP8th版,对吲哚美辛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进行建立和验证实验。结果吲哚美辛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实验方法消除了其抑菌性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且可靠、便于操作。
作者:兰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戊酸雌二醇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71例分娩合并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产后2、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5%,对照组为81.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419.5±55.3)ml,对照组为(523.0±71.4)ml,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为(659.1±46.8)ml,对照组为(779.7±39.9)ml,两组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戊酸雌二醇能显著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艳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护理应急预案和精心护理在产后出血产妇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200例实施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的产妇作为应急预案实施后组,未实施护理应急预案以及精心护理的186例产妇作为应急预案实施前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大出血例数、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产后出血护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精心护理实施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相较于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实施前,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3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均已脱离生命危险。结论护理应急预案与精心护理在产后出血产妇的救治中有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产妇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仕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三仙保宫汤预防宫颈癌化疗后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癌化疗后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利可君片,1片(20 mg)/次,3次/d,治疗组采用三仙保宫汤煎服,连服10 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能够显著提升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结论三仙保宫汤对宫颈癌化疗后产生的毒副作用能够产生干预,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正伟;倪明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与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且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各50例,对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人群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越低,冠心病发病风险越高,可为临床冠心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罗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孕产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方法对398例孕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其中198例检查结果为阳性(观察组),剩余200例检查结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期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结果 HBV感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状态下胎儿的胎盘体积明显小于HBV阴性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胎儿(P<0.05);HBV-M 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状态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状态下,新生儿的发育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使得孕妇妊娠期高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增加,同时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效监测孕妇HBV感染情况,改善HBV感染情况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门诊输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5例。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A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B组相比, 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A组平均输液时间及治疗费用较B组明显减少(P<0.05);A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且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使门诊患者的平均输液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患之间的关系和谐,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何杏瑶;林春华;吴艳春;刘雁平;胡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