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炙甘草汤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病理损伤的影响

邝志斌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炙甘草汤, 病理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影响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病理损伤发生的情况。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炙甘草汤组,每组30只,利用HE染色法对小鼠心肌病理形态进行观察, VG染色法对小鼠心肌组织胶原形态进行观察,同时检测了小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光密度和面积。结果炙甘草汤可以抑制小鼠发生慢性病毒性的心肌炎症反应,并减轻了小鼠的心肌组织的胶原增生情况,炙甘草汤组小鼠心肌细胞光密度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能有效地减轻小鼠发生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生病理性损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后踝固定治疗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踝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4.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5.4%;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后踝固定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就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可使患者以快的速度接受针对性护理与治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护理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李玉文;邓应美;唐讯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调整合理的药品基数,加强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实施改进后,药品存放不规范数、药品过期数和药品标识模糊数比改进前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经过改进后,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增强了护士的药品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璞;娄思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的重度COPD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5例。每组均给予舒利迭50/500μg, b.i.d.吸入治疗以及必要吸入万托林或可必特等作为基础治疗。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B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治疗, C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 D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用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TGF-β1和γ-GCS),并比较。结果 B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略降低(均P<0.05);C组治疗后FEV1%增加,及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均P<0.05);D组治疗后FEV1%增加, 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

    作者:杨莹;周玲;邓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术对5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对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按患者手术与否的意愿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6例患者选择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术效果显著,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旭辉;胡文峰;洪钟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分析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途径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癌症患者及本院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患者组及护士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组的癌痛认知及用药方面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的癌痛知识较为贫乏会影响到对患者的评估,患者对癌痛认知不彻底,在用药方面有很多顾虑,影响了其生活的质量。结论对癌痛患者的护理需要其家属、患者本人和护士共同完善,应当从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入手,确保护士能对患者正确宣教,消除患者心理负担,进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作者:杜雯;周洁;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科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7例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8例,偏瘫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治疗8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100%栓塞者73例,95%栓塞5例,90%栓塞5例;术后脑梗死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结论通过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辉;黄戈;冯正健;吴宇红;伍益;李智斌;古机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出血性痔病患者,行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全部消失,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临床效果满意,且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珍;向德志;何隆甫;黄超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中医与西医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对其治愈情况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盆腔炎安全有效,尤其在盆腔反复发作和慢性盆腔炎治疗中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兰芳;黄芳;梁星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来曲唑和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治疗经预处理后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PCOS不孕患者,于本院行第1次促排卵,经预处理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 LE组29个周期,月经第3~5天始每天服用CC 50 mg,共5 d。CC组34个周期,月经第3~5天始每天服用LE 5 mg,共5 d。结果 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18 mm卵泡数、周期妊娠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OS不孕患者,与CC相比, LE对子宫内膜无不良影响,诱导排卵效果和周期妊娠结局相当。

    作者:黎普茜;叶艳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减毒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方案(NP方案)化疗的减毒效果。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 A组(单纯化疗组)12例和B组(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4例。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 B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减毒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怀;李微;陈荣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哮喘患儿门诊雾化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规范化管理在哮喘患儿门诊雾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予以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其中50例予以常规管理者设为对照组,50例予规范化管理者设为观察组,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白天、夜晚哮喘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哮喘发作次数、门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雾化治疗患儿采用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儿哮喘状况。

    作者:谢文锋;邓锦兴;谭月仙;徐秀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姚剑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儿童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确保我国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是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也是发育快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保健(儿保)能够及时的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因素,并尽早的进行预防,因此加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保健其效果和意义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社区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希望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邓光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情况。方法2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和优质护理服务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优化护理服务组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12.77、10.53,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出血、复发率,有较好的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恒春;包海娟;江方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与探讨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4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闲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同伴关系及性生活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济状况、职业状况及自理程度3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对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极为有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101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为寒哮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治疗即氧疗、茶碱缓释片、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步行6 min距离、嗜酸性粒细胞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步行6 min距离、嗜酸性粒细胞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于国强;丁晓欢;李明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目的: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护理记录。结果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中间入路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观察组为中间入路,对照组为外侧入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路法CME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应推广使用。

    作者:赵炳端;许湘宁;李永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CT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血管痉挛10例,脑内血肿8例,脑积液4例,脑室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PCA+PCMA)、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ACA+ACMA)、大脑中动脉(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结论 CT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明确动脉瘤破裂部分特征性表现,结合不同脑池内积液、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可准确判断动脉瘤的部位。

    作者:侯文海;黎国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