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芳;黄芳;梁星贤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情况。方法2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和优质护理服务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优化护理服务组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12.77、10.53,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出血、复发率,有较好的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恒春;包海娟;江方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水平改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是否升高分为A组(41例,肺动脉压升高)和B组(35例,肺动脉压正常),同时选择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5例)。观察比较所选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所选对象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 A组肺动脉压力、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心室内径大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型脑钠肽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监测B型脑钠肽水平改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黎潜;关远志;周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孕症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个疗程妊娠4例;2个疗程妊娠10例;3个疗程妊娠7例,6个月内妊娠率达70%。结论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一种后遗症或结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辨证方法繁多,在不孕症的治疗上,除药物和针灸疗法外,临床上还可配合多种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李晓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胆石症的诊治要点进行了总结。①临床表现。具体包括腹痛、发热、黄疸、肝脏胆囊肿大、恶心、呕吐以及实验室指标。②鉴别诊断。包括与急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高位阑尾炎等的鉴别诊断要点。③手术指征。④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等。⑤非手术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作者:祝贞强;刘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等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其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淑英;容雪瑶;秦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出血性痔病患者,行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全部消失,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临床效果满意,且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珍;向德志;何隆甫;黄超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引起偏瘫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短,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更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血栓形成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宏;任建恭;赵创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单药对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2500 mg/m2,2次/d,连用14 d,休息7 d,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多6周期。结果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疾病进展6例,总有效率40.7%,肿瘤控制率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7.8个月。不良反应有:Ⅰ~Ⅱ度手足综合征5例,发生率18.5%,Ⅰ~Ⅱ度骨髓抑制6例,发生率22.2%,Ⅰ度腹泻2例,发生率为7.4%,Ⅰ度消化道反应2例,发生率为7.4%。结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慧;李春艳;程晓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劳务工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89例劳务工孕产妇作为劳务工组,对孕产妇产检建册率及高位妊娠发生率、产检次数及围生儿缺陷率进行分析,另选取同期89例本地稳定职业孕产妇为对照组,对产检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劳务工组的产检次数、早期建册率明显较对照组低,高危妊娠、新生儿缺陷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劳务工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认知不足、经济因素及工作因素。结论大多数外来务工女性产检依从率低,经济条件与工作情况、认知情况是对产检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劳务工孕产妇产检依从率。
作者:曾灵燕;叶国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降低对组织和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的新穿刺法。方法门诊输液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30例,实验组采用增大穿刺角度至45~50°角经皮肤直入血管的穿刺法,与对照组用传统的15~20°角穿刺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成功率和穿刺局部的复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减轻,83.08%的患者自诉穿刺点周围无明显的触痛和压痛,且一次成功率93.8%高于对照组71.5%(P<0.05)。实验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45~50°角直进血管穿刺法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利于血管和组织的快速修复。
作者:何杏瑶;林春华;吴艳春;刘雁平;胡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4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4例)和对照组(2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36条目简明量表(SF-36)评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丁胺卡那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半合成卡那霉素A的衍生物,其理化、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特点与其他氨基糖苷抗生素相似,且优,特别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本文从丁胺卡那霉素的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作者:张世德;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手足口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其受感染患儿人数有所减少,感染该病的几率也大大降低。结论只要对手足口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该病是可以被预防、控制的。
作者:樊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其切口感染1例,占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5±2.1)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不仅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叶德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BNA(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检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HIE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NBNA评分,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金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CT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血管痉挛10例,脑内血肿8例,脑积液4例,脑室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PCA+PCMA)、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ACA+ACMA)、大脑中动脉(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结论 CT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明确动脉瘤破裂部分特征性表现,结合不同脑池内积液、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可准确判断动脉瘤的部位。
作者:侯文海;黎国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愈56例,有显著效果2例。结论选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美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临床抗休克疗效。方法64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病因治疗+扩容(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补碱(5%碳酸氢钠)+血管活性药物(阿拉明、多巴胺)。观察组加用生脉注射液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当日输液量基本相等,当日治疗结束后(24 h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0.6%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休克治疗中加用生脉注射液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能明显促进休克好转,提高疗效。
作者:廖纪华;余德宇;刘元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例CSP住院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清宫术,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5 d后复查彩超均无明显异常,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明显下降。术后28~35 d月经来潮。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先期处理后再行清宫术,在CSP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聂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