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例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张宏;任建恭;赵创合

关键词:脑梗死, 偏瘫,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丹参多酚酸盐,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引起偏瘫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短,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更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血栓形成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148例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总结归纳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40例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引起偏瘫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短,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更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血栓形成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宏;任建恭;赵创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姚剑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师处方点评模式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药师处方点评模式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处方质量与2013年的处方质量进行对比,然后对已建立药师处方点评模式后处方的质量进行分析,观察各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处方点评模式应用的重要性。结果对比后可以看出,2013年处方对于门诊用药情况、基本用药情况、针剂类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改变,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显著提升。结论采用药师处方评价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控制医院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不断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作者:周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天龙通腑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中腑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龙通腑方对脑出血急性期中腑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80例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龙通腑方。观察两组治疗14 d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65%VS 8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腹胀消除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通腑方对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贾红波;杨光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行探析。方法妇产科6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研究中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率达到了42%,共有252例患者使用了米非司酮,其中2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9.5%。在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下65%的患者是用来紧急避孕和终止妊娠。结论在妇产科中米非司酮的应用比较广泛,具有使用便利、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在妇产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巴胺泵入、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再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60%;研究组的心搏出量和每分钟排血量高于参照组,心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巴胺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排血量,提升血压,对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邓超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带指神经背侧支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修复治疗指腹缺损患者100例120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随访3~13个月观察,指腹的外形恢复良好,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6.4 mm,依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价手指功能情况,均显示为优。查看供区无畸形发生,经统计,患者的感觉恢复、外观、手指功能恢复均比较满意。结论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对指腹缺损进行修复,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何明飞;李亮;陆蕴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分析

    目的: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银杏叶片联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动脉血流明显加快,阴性症状与副反应评分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74.0%低于观察组的8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善美;麦志红;徐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与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龄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妇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共66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2.7%(24/33),剖宫产率为24.2%(8/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8.5%(16/33),剖宫产率为48.5%(16/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几率,并有效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涛;蒿毳羽;李薇薇;刘鹤;曹平;姚雪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4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舒肝解郁胶囊合并米氮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片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周时治疗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AMD评分分数值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腔囊联合米氮平片比单用米氮平片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良好,依从性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李荣娓;楚孔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住院冠心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广州市荔湾社区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社区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社区内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睡眠及饮食等因素,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睡眠及饮食等指标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兰薇;康骊泉;李浣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目的: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护理记录。结果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目的:针对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10例,占55.0%,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90例,占45.0%;单一用药的患者50例,占25%;二联用药的患者43例,占21.5%;三联用药的患者17例,占8.5%。不合理用药9例,占4.5%。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种类为青霉素、克林霉素、替硝唑、头孢唑污钠、甲硝唑、阿奇霉素以及头孢曲松等,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不合理的用法、不合理的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及过长的用药时间等。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治疗当中对抗菌药进行了普遍的使用,而且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存在着,因此,必须要积极的培训和指导妇产科医护人员,使其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作者:马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老年期痴呆患者53例,均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ADL评分为(95.27±1.03)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的(27.23±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并分析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对照组仅单纯应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可以有效的将患儿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吴乃许;陈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每组60例。分析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对照组住院时间(8.2±1.1)d长于观察组(6.4±1.2)d (P<0.05);两组入院时焦虑评价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低于入院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病情,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刁丽娥;叶清建;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调整合理的药品基数,加强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实施改进后,药品存放不规范数、药品过期数和药品标识模糊数比改进前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经过改进后,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增强了护士的药品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璞;娄思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板DR在急诊X线摄影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双板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在急诊X线摄影的应用价值及质量控制。方法双板DR所摄的图片200例(双板DR组)和普通X线及所摄图片200例(普通X线组),比较两组图片的曝光剂量、图像质量及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并对影响DR系统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双板DR的质量控制规范。结果双板DR组辐射剂量为0.13 mGy,明显低于普通X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板DR组图片甲级率为91.0%,废片率为0,普通X线组图片甲级率为56.0%,废片率为4.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板DR组平均耗时(2.51±0.50)min,普通X线组平均耗时(8.62±2.21)min,双板DR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普通X线组(P<0.05)。结论双板DR在急诊X线摄影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加强质量控制对保障设备顺利运行,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木光;邱凯涛;陈志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20例高血压家庭病床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82.87±7.98)分高于对照组(53.60±14.55)分(P<0.05);实验组91.7%戒烟戒酒、95.0%合理饮食、96.7%适当运动、93.3%遵医用药、95.0%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的76.7%、81.7%、73.3%、80.0%、83.3%(P<0.05或P<0.01);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16.2±3.7)、躯体功能评分(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6±3.2)、(53.2±7.1)、(56.7±8.4)、(51.1±6.0)分(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冯晓霞;杨恩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