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冠心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兰薇;康骊泉;李浣冰

关键词:冠心病, 心理健康, 社区综合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荔湾社区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社区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社区内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睡眠及饮食等因素,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睡眠及饮食等指标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辅助镇静的研究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在妇科腰硬联合麻醉辅助镇静效果。方法6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妇科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0例。所有患者术前禁饮食,无术前用药,常规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监测。麻醉开始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胸6、7至骶5。术中持续补液,根据手术出血量继续补充胶体液。平面稳定后:C组给予4μg/kg的咪唑安定,后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剂量10 min),然后以0.2μg/(kg·h)持续输注,手术结束约30 min停止输注;B组不给予咪唑安定,直接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剂量10 min),然后以0.5μg/(kg·h)持续输注,手术结束约30 min停止输注;A组不给予咪唑安定,直接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剂量10 min),然后以1μg/(kg·h)持续输注,手术结束约30 min停止输注。观察比较三组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三组术前与术后OAA/S评分、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A、B与C两两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式,且经济效益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芳;姜丽娟;刘文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方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依那普利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血压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分别为(138.1±12.3)mm Hg (1 mm Hg=0.133 kPa)、(86.8±6.7)mm Hg,均低于对照组,前者血清Hcy水平为(15.1±3.7)μmol/L,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BP与DBP分别为(134.3±16.4)mm Hg、(81.9±8.0)mm Hg,血清Hcy水平为(12.1±3.0)μmol/L,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方案,降压效果好,药效作用强,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赖春进;闫丽红;邹小慧;王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可使患者以快的速度接受针对性护理与治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护理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李玉文;邓应美;唐讯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愈56例,有显著效果2例。结论选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美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妇科超声检查和子宫刮诊,观察诊断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妇科超声检查能够较准确的诊断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两种方式在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的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能够较准确的鉴别各种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志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与探讨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4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闲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同伴关系及性生活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济状况、职业状况及自理程度3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对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极为有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后踝固定治疗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踝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4.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5.4%;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后踝固定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就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比较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方法选取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结果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发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例,占40.0%;2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60.0%;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7例患者存在内膜钙化,占15.6%;14例患者存在钙化斑块,占31.1%;25例患者存在纤维斑块,占55.6%;8例患者左主干存在斑块,狭窄面积为(36.5±6.8)%,占17.8%。结论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在显示斑块性质与形态结构,特别是钙化斑化等方面敏感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较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故可指导选择合适技术治疗特定的疾病,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立娟;丛喜达;关天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抽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庆;卢志强;胡美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老年期痴呆患者53例,均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ADL评分为(95.27±1.03)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的(27.23±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4年江苏省无锡市肿瘤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2550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4年本院分离病原菌25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4株(占31.1%),革兰阴性菌1756株(占68.9%)。排列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2株(8.7%)、表皮葡萄球菌114株(4.5%)、屎肠球菌62株(2.4%);排列前五位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494株(19.4%)、铜绿假单胞菌490株(19.2%)、肺炎克雷伯菌322株(12.6%)、鲍曼不动杆菌304株(11.9%)、奇异变形杆菌60株(2.4%),以呼吸道、尿路、血液感染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6%,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呈多重耐药,耐药率均>30%,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15%;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9%、34.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分别达47.4%和40.8%。结论2014年本院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作者:陆娟;王忠明;顾建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行探析。方法妇产科6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研究中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率达到了42%,共有252例患者使用了米非司酮,其中2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9.5%。在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下65%的患者是用来紧急避孕和终止妊娠。结论在妇产科中米非司酮的应用比较广泛,具有使用便利、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在妇产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便秘的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对中医疗法治疗便秘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的30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对症治疗,30例患者中有15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无效,总治愈率达93.3%。结论应用中医疗法对便秘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系数高、疗效显著,医生及患者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5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编号,单号4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双号42例为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0352, 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4.76%、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4.76%、压疮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3.26%、30.23%、25.58%(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其护理方法和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爱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柚皮苷通过调控GSK-3β表达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明确柚皮苷是否通过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抗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损伤。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柚皮苷组、TDZD-8(GSK-3β抑制剂)组,各15例。各组经处理后,检测血糖,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参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组织GSK-3β表达。结果实验第12周,与柚皮苷组、TDZD-8组比较, DCM组血糖升高,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有效调节糖代谢的同时,下调GSK-3β表达而心功能恶化。

    作者:黄瑞娜;吴铿;游琼;李腾;李上海;郭润民;闫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6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1年,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护理,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情绪显著好转,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康复后肺功能较对照组无明显减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方案可改善患者躯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训练可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本院在观察中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85%,因此这种治疗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杜志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与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龄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妇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共66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2.7%(24/33),剖宫产率为24.2%(8/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8.5%(16/33),剖宫产率为48.5%(16/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几率,并有效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涛;蒿毳羽;李薇薇;刘鹤;曹平;姚雪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例CSP住院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清宫术,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5 d后复查彩超均无明显异常,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明显下降。术后28~35 d月经来潮。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先期处理后再行清宫术,在CSP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聂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术对5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对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按患者手术与否的意愿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6例患者选择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术效果显著,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旭辉;胡文峰;洪钟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