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秘的中医治疗体会

张玲

关键词:便秘, 中医药,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对中医疗法治疗便秘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的30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对症治疗,30例患者中有15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无效,总治愈率达93.3%。结论应用中医疗法对便秘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系数高、疗效显著,医生及患者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柚皮苷通过调控GSK-3β表达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明确柚皮苷是否通过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抗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损伤。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柚皮苷组、TDZD-8(GSK-3β抑制剂)组,各15例。各组经处理后,检测血糖,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参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组织GSK-3β表达。结果实验第12周,与柚皮苷组、TDZD-8组比较, DCM组血糖升高,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有效调节糖代谢的同时,下调GSK-3β表达而心功能恶化。

    作者:黄瑞娜;吴铿;游琼;李腾;李上海;郭润民;闫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在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在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0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共采集两份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与五联检查法检查,常规法为湿片镜检及革兰染色镜检,五联检查法包括pH、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阴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细菌性阴道炎、白细胞、念珠菌的检出情况比较中,五联法明显高于常规法,而在其他感染、混合感染中常规法检出情况高于五联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滴虫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对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等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提高了临床对于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但仍不可忽视常规检测法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阴道炎临床检出率可选择五联法结合常规法进行检测。

    作者:匡芳梅;许雪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冠周炎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冠周炎的效果。方法92例冠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牙龈指数和疼痛缓解时间,比较两组冠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牙龈指数和疼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冠周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跃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采用45~50°角直进血管穿刺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对组织和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的新穿刺法。方法门诊输液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30例,实验组采用增大穿刺角度至45~50°角经皮肤直入血管的穿刺法,与对照组用传统的15~20°角穿刺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成功率和穿刺局部的复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减轻,83.08%的患者自诉穿刺点周围无明显的触痛和压痛,且一次成功率93.8%高于对照组71.5%(P<0.05)。实验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45~50°角直进血管穿刺法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利于血管和组织的快速修复。

    作者:何杏瑶;林春华;吴艳春;刘雁平;胡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40例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引起偏瘫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短,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更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血栓形成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宏;任建恭;赵创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诊断哮喘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并予相应抗哮喘治疗3个月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了解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治疗前肺功能大气道及小气道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大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均明显低于预测值,经治疗后其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客观而且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可动态观察,是诊断哮喘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应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作者:刘秀蜀;黄轶喆;邓灵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其切口感染1例,占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5±2.1)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不仅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叶德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带指神经背侧支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修复治疗指腹缺损患者100例120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随访3~13个月观察,指腹的外形恢复良好,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6.4 mm,依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价手指功能情况,均显示为优。查看供区无畸形发生,经统计,患者的感觉恢复、外观、手指功能恢复均比较满意。结论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对指腹缺损进行修复,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何明飞;李亮;陆蕴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在急、慢性心衰治疗领域中的尝试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急性左心衰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多脏器损伤、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患者提供救治领域的新路径。方法针对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结果23例患者经血液透析经治疗,除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心脏意外死亡外,其余19例经治疗夜间可平卧入睡,心功能均恢复到Ⅱ~Ⅲ级,水肿基本消退,病情明显缓解。结论急性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无尿,临床唯一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血液透析,增加心脏的收缩力,从而达到缓解心衰的目的;慢性心衰的患者,经血透超滤脱水,通过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且能清除病程中产生内毒素、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作者:刘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咪康唑灌注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评价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后,将咪康唑灌注进鼻窦内的具体作用。方法9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之后使用硝酸咪唑康剂进行鼻窦内注射,对照组不使用灌注仅做鼻内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为其行鼻窦内硝酸咪唑康灌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使用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胡永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20例患者中,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所有患者经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后,均完全康复出院,没有患者复发。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曾珍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目的:探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9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切除囊肿前壁中间部分约2/3软骨,吸净囊液,用刮匙充分搔刮残余前囊壁和后囊壁软骨,创造新鲜软骨创面,然后行切口处皮肤及软骨全层间断缝合,加压包扎。结果应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90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耳廓无畸形。结论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简单易行、损伤少、不影响外观、不复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且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昶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目的:针对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10例,占55.0%,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90例,占45.0%;单一用药的患者50例,占25%;二联用药的患者43例,占21.5%;三联用药的患者17例,占8.5%。不合理用药9例,占4.5%。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种类为青霉素、克林霉素、替硝唑、头孢唑污钠、甲硝唑、阿奇霉素以及头孢曲松等,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不合理的用法、不合理的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及过长的用药时间等。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治疗当中对抗菌药进行了普遍的使用,而且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存在着,因此,必须要积极的培训和指导妇产科医护人员,使其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作者:马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重度低钾血症的临床救治实践

    本文以1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的会诊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的思路和作用。临床药师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治疗,分析患者严重低血钾的病因、评估患者缺钾总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和药学监护重点,优化了药物治疗方案,促进了患者病情的转归。为临床团队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救治有效率。

    作者:贺坤;苏广珠;和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的重度COPD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5例。每组均给予舒利迭50/500μg, b.i.d.吸入治疗以及必要吸入万托林或可必特等作为基础治疗。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B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治疗, C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 D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用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TGF-β1和γ-GCS),并比较。结果 B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略降低(均P<0.05);C组治疗后FEV1%增加,及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均P<0.05);D组治疗后FEV1%增加, 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

    作者:杨莹;周玲;邓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目的: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护理记录。结果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与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龄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妇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共66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2.7%(24/33),剖宫产率为24.2%(8/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8.5%(16/33),剖宫产率为48.5%(16/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几率,并有效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涛;蒿毳羽;李薇薇;刘鹤;曹平;姚雪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目的:探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10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患者中,23例复发,复发率为21.7%。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有关,而与产次、子宫肌瘤的位置关系、术后妊娠情况无关,其中年龄、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妊娠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充分评估其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曾翠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压氧和依达拉奉治疗脑栓塞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脑栓塞患者应用高压氧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甲组(23例)和乙组(2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乙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栓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高压氧治疗和依达拉奉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但依达拉奉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是一种高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老年期痴呆患者53例,均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ADL评分为(95.27±1.03)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的(27.23±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